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49417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党课讲稿) 今天在这里,按照*的要求,给大家上一堂党课,这也是*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党课。说道上课,其实也就是谈一些我在学习中的理解与体会,与大家来共同学习提高。今天我讲的党课的题目是以史为鉴,明确目标,落实活动。一、我党历史中的四次历史性转变,看我党执政能力的转变从革命胜利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在55年的执政历程中,党的执政能力经历了四次历史性的转变。党的执政能力的每一次历史性转变,都给党的执政事业带来了新局面,都使党的执政理念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境界。1、由“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的转变由“革命”到“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历史转变。因此,由“革命能力”到“执政能力

2、”的转变,应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的一次历史性转变。“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注意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使得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在这一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的领导能力集中表现为领导革命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能力。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3、经验时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党面临着由“革命”到“执政”的重大转变和“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回顾中国革命的奋

4、斗历程,集中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历史性转变。他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只能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反动派实行专政;党的执政任务,是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在这一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由领导革命战争到执掌全国政权的历史性转变。一个新

5、的中国诞生后,党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需要适时进行转变,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与创造性。建国伊始,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严峻考验。军事上,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经济上,所继承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基本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闹翻”后别人卡我们脖子的条件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指出:“我

6、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在种种困难和艰苦面前,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迅速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担负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想社会主义制度过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繁重任务。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中执政,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建设,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

7、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湘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

8、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中国共产党人硬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党也在这艰苦创业的环境中,锻炼出了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能力。在这十年里,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党的八大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富于创造精神的方针政策,使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前进方向,坚持从群众

9、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新中国建立后,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量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处理,显然已经成了我们党的基本的执政活动。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们党的一个最基本的执政能力锻炼。1956年和1957年,党的八大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文献,围绕正确处理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执政理论。尽管1957年以后党和国家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长达10年的“文

10、化大革命”,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矛盾及日常的吃穿住行问题,必须一天也不能停地给予认真解决。因此,在1957年以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历尽千辛万苦,运用各种方法化解矛盾,确保国家整体平安,培养起了党在政治运动中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2、由“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的我党第一代领导气体为我们党确立的执政方针,在经历了30年的实践发展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党执政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同时,结合改革开放后党执政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

11、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执政能力生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党的执政能力新的历史性飞跃,突出地表现为由“抓革命、促生产”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飞跃。1957年以后,我们党逐步在理论上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发展道路。面对7亿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党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执政理论。实际的执政实践中,用抓阶级斗争促进经济建设,以抓阶级斗争为主、抓经济建设为辅。这一“左”的理论的贯彻实施,使党和国家遭受了惨痛的损失。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

12、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脱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党的执政理论的这一历史性飞跃,迅速带来了党的执政事业的新局

13、面,也促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始了新的历史性转变。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培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全身心发展国民经济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能力。其次,实行对外开放,国门打开,国家先启动东部沿海地区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继之,启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对外开放、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西方方方面面地向中国涌入,中国层层叠叠地向西方涌进。在这对外开放“无硝烟的战场”上,锻炼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世界、勇闯世界的能力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执政的能力。第三

14、,改革开放后,党在执政事业中,吸取“文化大革命”中“大运动”、“大民主”、不讲法制的沉痛教训,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党的执政能力也在“大民主”的层面,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向转变。由于这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来党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领域的拨乱反正从这次全会开始全面展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

15、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三、由“依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地遵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治国理政理念,实际执政中,主要是“依政策治国”,一切都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在1949-1997年长达48年的时间里,培养起了中国共产党人制定政策、掌握政策和执行政策的治国理政能力。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

16、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迅猛发展,单一的“依政策治国”显然已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党适时调整了治国方略,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理政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从“依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能力的一个新的飞跃。紧接着,全党也迅速迈开了依法治国的坚定步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迅速开始由“依政策治国”向“依法治国”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总结十五大以来全党“依法治国”的历史经验,进而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提出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新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加强依法治国能力建设问题上,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新课题。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七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认真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积极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