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3492780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李白奉诏由何处入京的问题,以往曾有人作过论证,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有的因缺乏论据,有的论据不足等原因,均未经受住论家的咨疑,而又都被说者本人自我否定了。近十几年来,我在研究李白在山东的过程中,发现李白由任城入京,是有充足理由的。其证据主要有李白的以下两首诗:其一: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云:猎客张兔置,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昨霄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雪崖滑去马,萝径

2、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这首诗可以说反映了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的基本过程。诗中“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四句,反映了李白由徂徕山接到朝廷征召他的讯息后,高兴的返回,到鲁郡太守处接诏书的一段过程。其中“往往云无心”句中的“云无心”一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以此来寄寓他出山做官,像“无心云”出山一样,并不是为了功名,而完全是为了自身本能的吃饭生存。李白于此引用陶渊明此话的用意,也十分明确,是说他此时出山做官,完全像“无心云”出山一样(出乎意料)的自然而然。鉴于陶渊明为了吃饭而出去做官,而李白此时什么也不为却意外的出山做官了,所以他在“云无心”

3、前面加了“往往”二字,以与陶渊明的“云无心”相区别。按李白生平游踪,此时此地意料之外的出山做官,只有奉诏入京一次机会。前一句“时时或乘兴”一句,引用了世说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乘兴而往,兴尽而返”一事,他在“乘兴”前面加了“时时”二字,这就又与王徽之绝对的“乘兴而往”不同了,.是说他的“乘兴”既可往,亦可返。此时正是乘兴而返。这也就是他高兴得由徂徕山返回的原因。“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两句,是说他出山后办的第一桩事情。牧伯:古代方伯、州牧的合称,喻指州郡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处自然是指鲁郡太守。鲁郡太守并不是李白的友人,李白出山后,之所以去揖见他,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朝廷征召李白入京一事,事前必须

4、通过鲁郡政府派员去徂徕山通知李白,李白接通知后自然要去揖见鲁郡太守,也只有在太守的衙署内,由朝廷使臣(或由鲁郡太守代行)宣诏。李白接诏书后,不管使臣,还是鲁郡太守,都不可避免的会对李白升官晋爵的恭维一翻。在这种情况下,狂放不羁的李白当面说出了“长啸轻衣簪。”这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谦词,也是很自然的。根据以上四句,特别是“往往云无心”一句判断李白此时是奉诏入京,应是准确的。因为李白笔下的这种特殊的“无心云”,实际上己成了无意于官宦仕途,而却进入了官宦仕途,或无意于官宦仕途而进入了官宦仕途却又想归隐行为的代名词。这有他的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为证。诗中“昨宵梦

5、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四句,是述说的他临入京前参加的一次帐饮送别。从诗的题目看,这次帐饮的东道主应是李白,然李白在诗中却主动说出了“帐饮与君别”的话。很显然,别去者不是韩准、裴政等隐友,而是李白本人了。这种反主为宾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此次帐饮的东道主,不是李白,也不是韩准等人,而是鲁郡政府。因为此时李白接了皇帝的诏旨,即将入京成为皇帝的近臣了,这自然是鲁郡太守炫耀自己的大好时机,他既为了讨好李白,又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尊重,所以他为李白入京饯行,特设了这次帐饮活动。至于韩准、裴政等人,或则是应鲁郡政府特邀,或则是应李白之约由徂徕山赶来参加为李白送行。而李白却巧妙的来了个借花献佛,

6、把此次送别他的帐饮,借作他送别隐友的帐饮了。如此判断,也是合乎情理的。(1)帐饮,又称帐别、供帐、祖帐。就是在路旁搭起帐蓬,摆设酒筵,为友人送别。只从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赠韦太守良宰、与诸君送陈郎将归衡阳、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等诗看,帐饮是一种场面隆重、热烈、规格较高的一种宴饮送别友人的活动。很难设想狂放不拘的李白,会如此的费神、费时、费财、费力的办如此昵于形式的活动。(2)韩准等人仅是李白一般的隐友,时其名声都远不如李白,况且徂徕山距任城只有百里之遥,根本也没必要铺张如此隆重的送别仪式。其诗中帐饮的鲁东门,应是指的任城。因为只有在李白的家中,李白才有可能扮演既是主,又是宾的双重角色。李白另有鲁

7、东门观刈蒲一诗,此诗重点反映了“鲁东门”这个地方盛产蒲草和蒲席的乡土民风。查当时鲁郡各县,盛产蒲草且蒲编业发达的地方,只有任城一地。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对任城的此种风土,亦有热情的呕歌。他在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中说:“菱(即菱角)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一个“荒”字,道出了任城蒲草连天成片。“晨朝降白露,遥憶旧青毡”一句,是说当时他与许主簿铺着蒲席夜宿南池,清晨起来,瞒目白露,深觉蒲草的柔软温暖,竞将其与他老家的青毡相比美。亦可证明诗中的鲁东门,确指任城无疑。综上所述,既然这首诗是李白自述其奉诏入京及入京前辞别隐友的活动过程。其辞别地点又是任城,所以此诗则是李白由任城入京的有力证据了。其二,南陵

8、别儿童入京。诗云: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酒欲自慰,起午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么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无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该诗明显是叙述诗人接诏书后,返回家中,与子女一起欢呼雀跃的情景及跨马入京的激昂情绪。据此即可作出一个明确判断,那就是李白奉诏入京,当时是由他的家中跨马起程的。既然肯定了李白奉诏入京跨马起程于家中,那么就又可以作出一个必然判断,即李白跨马入京的地点,非任城莫属。因为此时李白的家正在东鲁任城。说得更准确一点,李白离开四川原籍之后,他也只有鲁地任城一个家。这是根据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中的自述和两

9、唐书李白传、沈光任城李白酒楼记以及李白生平游踪反复考证而证明了的史实。至于李白“酒隐十年”的安陆,“十载客”居的梁园,那只能说是他岳父家的家,不能算是他的家。其实李白也从未承认过那是他的家。此则是李白奉诏由任城跨马起程入京的又一证据。李白既然是由任城家中跨马入京的,而任城又从未有以“南陵”见称过,那么该诗的题目为什么题作南陵别儿童入京了呢?对此,曾有论家根据宋朝神宗元丰三年(1080)以后所有的李白诗集版本,在该诗题下均有“一作古意”之说。他们又查阅了自唐代李白健在的天宝12年(753)至宋朝初的太平兴国间的230余年间的所有诗集中的该诗题目,均为古意,根本没有南陵别儿童入京题目之说。据此断定

10、,南陵别儿童入京这个诗题,是宋代人误改古意的结果。其实,从李白自开元24年(736)至乾元元年(759)一直寄家任城的史实来看,这首诗肯定于入京之际写于任城家中。所以南陵别儿童入京这个题目,自然也是违背历史史实的了。zzgghhlt 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新考李白奉诏由何处入京的问题,以往曾有人作过论证,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说法,但有的因缺乏论据,有的论据不足等原因,均未经受住论家的咨疑,而又都被说者本人自我否定了。近十几年来,我在研究李白在山东的过程中,发现李白由任城入京,是有充足理由的。其证据主要有李白的以下两首诗:其一: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云:猎客张兔置,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11、。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昨霄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这首诗可以说反映了李白奉诏由任城入京的基本过程。诗中“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四句,反映了李白由徂徕山接到朝廷征召他的讯息后,高兴的返回,到鲁郡太守处接诏书的一段过程。其中“往往云无心”句中的“云无心”一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以此来寄寓他出山做官,像“无心云”出山一样,并不是为了功名,而完全是为了自身本能

12、的吃饭生存。李白于此引用陶渊明此话的用意,也十分明确,是说他此时出山做官,完全像“无心云”出山一样(出乎意料)的自然而然。鉴于陶渊明为了吃饭而出去做官,而李白此时什么也不为却意外的出山做官了,所以他在“云无心”前面加了“往往”二字,以与陶渊明的“云无心”相区别。按李白生平游踪,此时此地意料之外的出山做官,只有奉诏入京一次机会。前一句“时时或乘兴”一句,引用了世说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乘兴而往,兴尽而返”一事,他在“乘兴”前面加了“时时”二字,这就又与王徽之绝对的“乘兴而往”不同了,.是说他的“乘兴”既可往,亦可返。此时正是乘兴而返。这也就是他高兴得由徂徕山返回的原因。“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两句

13、,是说他出山后办的第一桩事情。牧伯:古代方伯、州牧的合称,喻指州郡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此处自然是指鲁郡太守。鲁郡太守并不是李白的友人,李白出山后,之所以去揖见他,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朝廷征召李白入京一事,事前必须通过鲁郡政府派员去徂徕山通知李白,李白接通知后自然要去揖见鲁郡太守,也只有在太守的衙署内,由朝廷使臣(或由鲁郡太守代行)宣诏。李白接诏书后,不管使臣,还是鲁郡太守,都不可避免的会对李白升官晋爵的恭维一翻。在这种情况下,狂放不羁的李白当面说出了“长啸轻衣簪。”这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谦词,也是很自然的。根据以上四句,特别是“往往云无心”一句判断李白此时是奉诏入京,应是准确的。因为李白笔下的这种特

14、殊的“无心云”,实际上己成了无意于官宦仕途,而却进入了官宦仕途,或无意于官宦仕途而进入了官宦仕途却又想归隐行为的代名词。这有他的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为证。诗中“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四句,是述说的他临入京前参加的一次帐饮送别。从诗的题目看,这次帐饮的东道主应是李白,然李白在诗中却主动说出了“帐饮与君别”的话。很显然,别去者不是韩准、裴政等隐友,而是李白本人了。这种反主为宾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此次帐饮的东道主,不是李白,也不是韩准等人,而是鲁郡政府。因为此时李白接了皇帝的诏旨,即将入京成为皇帝的近臣了,这自然是鲁郡太守炫耀自己的

15、大好时机,他既为了讨好李白,又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尊重,所以他为李白入京饯行,特设了这次帐饮活动。至于韩准、裴政等人,或则是应鲁郡政府特邀,或则是应李白之约由徂徕山赶来参加为李白送行。而李白却巧妙的来了个借花献佛,把此次送别他的帐饮,借作他送别隐友的帐饮了。如此判断,也是合乎情理的。(1)帐饮,又称帐别、供帐、祖帐。就是在路旁搭起帐蓬,摆设酒筵,为友人送别。只从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赠韦太守良宰、与诸君送陈郎将归衡阳、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等诗看,帐饮是一种场面隆重、热烈、规格较高的一种宴饮送别友人的活动。很难设想狂放不拘的李白,会如此的费神、费时、费财、费力的办如此昵于形式的活动。(2)韩准等人仅是李

16、白一般的隐友,时其名声都远不如李白,况且徂徕山距任城只有百里之遥,根本也没必要铺张如此隆重的送别仪式。其诗中帐饮的鲁东门,应是指的任城。因为只有在李白的家中,李白才有可能扮演既是主,又是宾的双重角色。李白另有鲁东门观刈蒲一诗,此诗重点反映了“鲁东门”这个地方盛产蒲草和蒲席的乡土民风。查当时鲁郡各县,盛产蒲草且蒲编业发达的地方,只有任城一地。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对任城的此种风土,亦有热情的呕歌。他在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中说:“菱(即菱角)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一个“荒”字,道出了任城蒲草连天成片。“晨朝降白露,遥憶旧青毡”一句,是说当时他与许主簿铺着蒲席夜宿南池,清晨起来,瞒目白露,深觉蒲草的柔软温暖,竞将其与他老家的青毡相比美。亦可证明诗中的鲁东门,确指任城无疑。综上所述,既然这首诗是李白自述其奉诏入京及入京前辞别隐友的活动过程。其辞别地点又是任城,所以此诗则是李白由任城入京的有力证据了。其二,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