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4783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十七、核磁共振波谱法教学目的:介绍核磁共振分析基本原理和特点;教学内容:1.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概念;2.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核的自旋和磁距、核磁共振的产生及相关表达式和意义、饱和与驰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裂分、一级图谱与复杂图谱、化学交换、共振吸收强度) ;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5. 核磁共振波谱仪;6.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应用教学重点:1 较牢固掌握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及基本原理;2 较深入离解化学位移地概念、产生原因、表达式及影响因素;3 掌握某些常见基团的质子化学位移;4一般了解复杂图谱的概念、自旋体系的分

2、类及复杂图谱的简化教学难点:1核磁共振产生的条件及基本原理、表达式的意义;2影响化学位移地各种因素;3自旋偶合、裂分的机理;4一级图谱的裂分规律及应用;5图谱解析及结构分析第一节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原子核的自旋;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自旋角动量;核磁矩I:自旋量子数;h:普朗克常数;核磁子 b=eh/2M c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 )表征: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 I偶数 偶数 0偶数 奇数 1,2,3.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3/2 ;5/2讨论:1 I=0 的原子核 O(16);C (12) ;S (22)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

3、振吸收。2 I=1 或 I 0 的原子核I=1 :2H,14NI=3/2: 11B,35Cl ,79Br,81BrI=5/2:17O,127I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31/2 的原子核 1H,13C,19F,31P)1(2Ih)1(Ig2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 也是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二、 核磁共振现象自旋量子数 I=1/2 的原子核(氢核) ,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当置于外加磁场 H0 中时,相对于外磁场,可

4、以有( 2I+1)种取向:氢核(I=1/2) ,两种取向(两个能级):(1)与外磁场平行,能量低,磁量子数1/2;(2)与外磁场相反,能量高,磁量子数1/2;两种取向不完全与外磁场平行,q5424 和 125 36相互作用, 产生进动(拉莫进动 )进动频率 n 0; 角速度 w0;w0 = 2p n0 = g H0g 磁旋比; H0 外磁场强度;两种进动取向不同的氢核之间的能级差:DE= mH0 (m 磁矩)核磁共振条件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对于氢核,能级差: DE= mH0 (m 磁矩)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D

5、E= mH0 = h n0由拉莫进动方程:w0 = 2p n0 = gH0 ; 共振条件: n0 = g H0 / (2p )共振条件(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n0 / H0 = g / (2p )讨论:共振条件: n0 = g H0 / (2p )(1)对于同一种核 ,磁旋比 g 为定值, H0 变,射频频率 n 变。(2)不同原子核,磁旋比 g 不同,产生共振的条件不同,需要的磁场强度 H0 和射频频率 n 不同。(3) 固定 H0 ,改变 n(扫频) ,不同原子核在不同频率处发生共振(图) 。也可固定n ,改变 H0 (扫场) 。扫

6、场方式应用较多。氢核(1H): 1.409 T 共振频率 60 MHz2.305 T 共振频率 100 MHz磁场强度 H0 的单位:1 高斯( GS)=10-4 T(特拉斯)在 1950 年,Proctor 等人研究发现:质子的共振频率与其结构(化学环境)有关。在高分3辨率下,吸收峰产生化学位移和裂分,如右图所示。由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图,可获得质子所处化学环境的信息,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结构。四、核磁共振波谱仪1永久磁铁:提供外磁场,要求稳定性好,均匀,不均匀性小于六千万分之一。扫场线圈。2 射频振荡器:线圈垂直于外磁场,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信号。60MHz 或100MHz。3 射频信号接受

7、器(检测器):当质子的进动频率与辐射频率相匹配时,发生能级跃迁,吸收能量,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毫伏级信号。4样品管:外径 5mm 的玻璃管,测量过程中旋转, 磁场作用均匀。第二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n0 = g H0 / (2p )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H=(1- s )H0s:屏蔽常数。 s 越大,屏蔽效应越大。n0 = g / (2p ) (1- s )H0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

8、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 ,来抵消屏蔽影响。化学位移:n0 = g / (2p ) (1- s )H0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 ,来抵消屏蔽影响。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1位移的标准没有完全裸露的氢核,没有绝对的标准。相对标准:四甲基硅烷Si(CH3)4 (TMS) (内标)位移常数 dTMS=02为什么用 TMS 作为基准?(1) 12 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4(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与有机化合物

9、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 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 d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d 小,屏蔽强,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图右侧; d 大,屏蔽弱,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现,图左侧;d = ( n 样 - nTMS) / nTMS 106 (ppm)常见结构单元化学位移范围二、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电负性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CH3 , d =1.62.0,高场;-CH2I, d =3.0 3.5,-O-H, -C-H,d

10、大 d 小低场 高场2. 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3. 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54. 苯环上的 6 个 p 电子产生较强的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第三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一、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每类氢核不总表现为单峰,有时多重峰。原因: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 ;峰的裂分::的裂分原因:自旋偶合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 ;多重峰的峰间距:偶合常数(J) ,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自旋偶合峰的裂分原因:自旋偶合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 ;多重峰的峰间距:偶合常数(J) ,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峰裂分数与峰面积峰裂分数:n+1 规律;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系数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峰面积与同类质子数成正比,仅能确定各类质子之间的相对比例。第四节 谱图解析与化合物结构确定一、谱图中化合物的结构信息(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2)峰的强度(面积):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 ,多少个;(3)峰的位移(d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5)偶合常数(J):确定化合物构型。不足之处:仅能确定质子(氢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