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3794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法的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3-15 页信息窗 3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认识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通过对黄河的了解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黄河学习新的知识。请看情景图!(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让学生说一说对黄河流域的认识,教师做简单介绍。板书课题:黄河流域2.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有关黄河流域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用列表方式整理信息:上游 中游 下游面积(万平方千米): 39 34 2 长度(千米): 3470 1210 790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究加法结合律1.解决“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1)要求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3、完成题目。(2)班内交流:谁来谈谈自己的做法?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解题思路和算式的运算顺序。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39+34)+2 =73+2=75(万平方千米)先求出上游和中游的流域面积,然后再加上下游的流域面积,就求出了黄河的流域面积了。运算顺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39+(34+3)=39+36=75(万平方千米)先求出下游和中游的流域面积,然后再加上上游的流域面积,就求出了黄河的流域面积。运算顺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2.解决“黄河全长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班内重点交流解题思路和算式的运算顺序。可能出现的答案有:(3470+1210)+790=46

4、80+790=5470(千米)先求出上游和中游的长度和,然后再加上下游的长度,得到黄河全长。运算顺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3470+(1210+790)=3470+2000=5470(千米)先求出下游和中游的长度和,然后再加上上游的长度,就得到黄河全长。运算顺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3.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观察)(1)引导学生发现相加的三个数、三个数的位置、和没变,运算顺序变了。根据学生的发现把两组算式各用等号相连。(39+34)+2 = 39+(34+3)(3470+1210)+790 = 3470+(1210+790)(2)仔细

5、观察每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点,你有什么猜测?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板书:猜测)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让学生把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测有:虽然运算顺序不同,但是他们的结果相同。无论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和都不变师引导:大家都有这个发现吗?那这是不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个规律呢?2.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发现的确是一个规律呢?引导学生想到举例验证。那我们一起来举例验证一下吧!(板书:验证)请同桌两人合作,任意找出三个数,运用不同的运算顺序,看看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3.班内交流(1)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举出的例子与发现:学生可能发现3+4+5=3+(4+5)

6、 (2)师引导: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能写完吗?(加省略号)(3)经过大家的验证,说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这确实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课件展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 )板书:结论 加法结合律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内容并记忆。(4)如果用 abc 三个字母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你能用他们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班内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c=a+(b+c)4让学生回忆并说一说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刚才我们从几个具体例子的观察中发现了规律,随后又通过举例进行了验证,最后

7、得出了结论,这是我们探索规律常用的方法。5.探究加法交换律(1)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掌握的探索规律好方法来研究。请大家翻开课本 14 页,完成这几个算式。(2)观察并猜测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结果相同。(3)验证、结论。我们还是一起来印证一下吧,学生口答举例内容,师板书。学生说一说得出的结论后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内容: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1.通过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我们认识了探究规律的一般过程是:观察、猜测、验证、结论。 2.加法结合

8、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在加法结合律中,变化的什么? (两个加数的和) (运算顺序)不变的是什么?(加数的位置与和)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在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是什么?(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什么?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课件以算式卡形式依次展示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第 2 题内容。(1)在算式出现后学生抢答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说一说自己判断依据。(2)学生写 2 个运用加法交换律或结合律的等式。(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判断对方写出的等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9、。2.解决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第 1 题。(1)学生独立审题并完成题目。(2)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各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自己是如何思考填空的。3. 解决课本 15 页自主练习第 3 题.(1)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把算式结果相同的连线。(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哪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是进行了计算还是根据运算律来判断,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课后总结1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一说加法结合律、交换律数相关知识。2.教师小结: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

10、不变。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探究规律的一般过程是:观察、猜测、验证、结论。 3.今天我们认识了加法运算律, 那减法是不是也有它们的运算律呢?带着这个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黄河流域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上游 中游 下游面积(万平方千米): 39 34 2长度(千米): 3470 1210 790 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39+34)+2 = 39+(34+3)=73+2 =39+36=75(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黄河全长多少千米?(3470+1210)+790 = 3470+(1210+790)=4680+790 =3470+20

11、00=5470(千米) =5470(千米)加法结合律:(a+b)+c=a+(b+c)15+20=20+15 120+200=200+120 3000+1500=1500+3000 观察猜测验证结论加法交换律:a+b=b+a使用说明:1课后反思:(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只关注学生对运算律内容的教学,还重点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探索规律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学生在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的形成的过程中,认识了运算律和探索方法,同时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

12、学习数学的信心。(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重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3)重视运算律的拓展和应用。加法运算律,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此我加强了应用方面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一,识别性练习。通过识别,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打通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也大大丰富了学生关于运算律的体验。二直接应用运算律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感悟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2使用建议:本节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要围绕“数学发现的过程”开展活动,以两个加法运算律的教学为载体,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发现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形成一定的自主发现与探究的能力。3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探索加法结合律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去探索发现,但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更合理安排两次探索规律的时间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相关链接:视频:经典名师 - 观摩课 加法运算律 江苏省“名校课堂巡礼”教学优质课视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