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34723 上传时间:2017-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8.14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态系统具有(B),要保护生物物种、生物遗传物质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单选 )A 开放性B 多 样 性C 自 组织 性D 复杂性2、文明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B)可以划分“ 原始文明”、 “奴隶社会文明” 、“封建社会文明” 、“资本主义社会文明”、 “社会主义文明” 。(单选)A 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B 社会形态C 人 类 在地球上生活的年代D 有史记载3、从(C)层面看,生 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单选)A 物质B 生 产 方式C 生活方式D 以上都是4、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共同为实现(D)创造良好的环境。 (单选)A 生育文明B 家庭幸

2、福C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 以上都是5、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 (单选)A 生产方式B 消 费 方式C 分配方式D 以上都是6、我国每年约有(B)例出生缺陷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单选)A100 万-120 万B80 万 -120 万C100 万-200 万D180 万-220 万7、(B)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 (单选 )A17 世纪B18 世 纪C19 世 纪D20 世纪8、优化国土空间开

3、发格局,在(A)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 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 (单选)A 陆海层面B 区域层面C 城 乡层 面D 产业层面9、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 (单选)A 削弱B 增 强C 不改变D 不确定10、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其中, (D)就是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 看得见的手”弥补 市场机制 这只“ 看不见的手”的缺陷。 (单选)A 动力机制B 协调机制C 约 束机制D 补充机制11、(B)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 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 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磁化、冰冻、加 热

4、、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 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单选)A 生物修复B 物理与化学修复C 植物修复D 技术修复12、“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渗的总原则, (A)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 (单选)A 减量化B 资 源化C 无害化D 增量化13、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A)是指放射性建筑材料的自然辐射所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 (单选)A 微观空气污染B 中型空气污染C 中宏观空气污染D 宏观空气污染14、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温度呈稳定(B)关系。 (单选)A 正相关线性B 负 相关 线性C 正相关曲线D 负相

5、关曲线15、气压(B)时,空气流动性(B ),易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转移,不利于出现雾霾天气。 (单选)A 低;大B 高;小C 低;小D 高;大16、新能源中的太阳能等是(B),对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A 二次能源B 可再生能源C 不可再生能源D 生物质能源17、循环经济的原则是资源使用的(A),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A )。(单选)A 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再循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B 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C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低消耗、高排放、高效率D 减量化、再利用、资 源化再循环;高消耗、低排放、高效率、18、推进

6、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D)。 (单选)A 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 转变政府职能D 以上都是19、一般认为, (A)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单选)A 公共产品B 私人产品C 消 费产 品D 投资产品20、废水、废气和噪声都是迅速变化的,无法等到事后取证采样,需要取证时,往往 为时已晚,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A )。(单选)A 难以举证B 难 以起 诉C 难 以 鉴定评估D 以上都是21、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ABCD).(多选)A 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B 环 境 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

7、境经济政策缺乏C 生 态 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建立D 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22、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AB)并重的产业结构。 (多选)A 资本密集型B 劳动密集型C 人口密集型D 技术密集型23、未来二三十年,人口流动将成为综合影响我国未来一个时期(ABCD)最重要的 问题 之一。 (多选)A 整体及区域发展B 产业布局C 生 态 建设D 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24、生态保护以(CD)为指导。 (多选)A 马列主义B 毛 泽东 思想C 邓 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25、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ABCD)的环境

8、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选)A 代价小B 效益好C 排放低D 可持续26、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应该(ABCD)。 (多选)A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B 制定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的整体规划C 加 强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引进D 建立完整的废旧物回收系统27、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多选)A 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B 严 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C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D 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28、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 (多选)A 组分类型B 水分含量C 可 见 厚度D

9、外观颜色29、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ABC )。(多选)A 污染排放B 气象条件C 下 垫 面属性改变D 平流层属性改变30、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为(ABC )。(多选)A 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B 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的粒子C 通 过 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D 直接由液体形成气溶胶粒子31、PM2.5 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 强吸水性,它 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 (多选)A 硫酸盐B 硝酸盐C 铵盐D 有机酸盐3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 类型分为(BCD)。(多选)A

10、小型水电B 大中型水电C 新可再生能源D 传统生物能33、属于二次能源的有(CD)。 (多选)A 小水电B 太阳能C 燃料电池D 氢能34、目前关于公平的争论,主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公平观:(ABC )。(多选)A 起点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立法公平35、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中指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 (多选)A 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B 尊重人权C 崇尚法治D 反对无序的状态36、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就很难恢复。 (判断)正确37、自然界中一种物种的废弃物,就是另一种物种的养料,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使它们再回归到循环使用的系统

11、中,尽可能减少浪费和破坏。 (判断)正确38、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流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加速阶段所决定的。 (判断)正确39、人口、资源、 环境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三者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 (判断)正确40、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判断)正确41、由于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 应当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一种根本的和长远的价值取向。 (判断)正确4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重在建设,需要全社

12、会的较长时期的共同努力奋斗。 (判断)正确43、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正确44、固体废弃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也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判断)正确45、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判断)正确46、宪法中并未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加以确认,没有实体权利性质,致使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姿态,不可能实现对公民环境权的充分保护。 (判断)正确47、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平等对话,与其他强势资本对话,使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环境权这种特殊的权利得到重视与维护。 (判断)正确48、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关系,以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和谐社会。 (判断)正确49、生态立法应以保证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保持生物圈的完善和健康为最高准则。 (判断)正确50、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 (判断)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