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319491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199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伤科学-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伤科学(供针灸医士、中医士专业用)前 言卫生部曾于1960年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五所中医学院编写了一套中医中级教材,供全国中医学校和卫生学校中医班教学使用1978年卫生部又组织编写了中等卫生学校有关中医课程的教材,为培养中等中医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为适应中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各专业系列教材的建设,卫生部于1985年9月在山东省莱阳县召开的全国中等中医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制订了中医士、针灸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井组织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成立了各门教材编审组,实行主编单位和主编人负责制。同年11月及1988年5月在安徽省芜湖市先

2、后召开了本套教材教学大纲两次审定会议,审定了中医士、中药士、中医护士和针灸医士等专业38门中西医药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中医特色,体现中专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并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本套教材包括语文、中医基础学户、中药学、方剂学、古典医籍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学溉要、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内科学及护理、外科

3、学及护理、妇科学及护理、儿科学及护理、中医食疗学、针灸推拿医籍选、经络学、愉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中医伤科学、药用植物学、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诊断学基础、药理学、内儿科学概要、外科学概要、生物化学等38种。供中医药学校各专业使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并认真总结经验,加以修订,才能日臻完善与提高。为此,希望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师生和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我国中等中医药教材建设做贡献。全国中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 1988年5月 目 录总 论第一章 发 展 简 史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

4、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各种伤患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远古时期,在距今100多万年前,我们祖先就在伟大祖国的土地上生活和劳动着他们为了生存,便依靠着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猎取食物,防御虫兽的伤害和各种自然灾难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伤患,发生疼痛、肿胀,乃至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起初,人们无意识地用手抚摩、按压伤部,发现可以减轻疼痛等症状,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有意识地摸索出一些能医治损伤疾患的简单方法如手法按摩,用树叶班盖伤口,用树枝树皮缚扎骨折的肢体,经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逐渐发现更多更好的医治伤病的方法,如在利用火的过程中发明了熨法和灸法,在打制

5、石器和骨器生产工具中,发明了眨石和骨刺刺割痈肿的方法等等。人类最早的医疗活动便是对外来伤害的治疗因此可以说伤科学是原始医学的主要内容。约在公元前is世纪的商代,我国已经发明了金属,手工业生产和战争已经采用金属工具和武器。从殷墟出土文物来看,不仅发现了炼铜遗址和铜范,还有制造的刀、针、斧、铸、矢等青铜器,说明商代已达到青铜器的广泛使用时期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医疗工具的发展和改进,硬石骨刺逐渐被青铜刀针所代替。这是我国针术的萌芽,也是伤科方面应用原始医疗工具的开始。到了周代(约公元前11世纪),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伤病的诊疗,周礼卷九把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其中

6、疡医“拿肿疡、疹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副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加这是我国现有最早的医学分科的文献记载。礼记月会孟秋记载命理睑伤、察创、视折、审断”。蔡琶注:“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书中记录当时疡医对创伤所作的诊查和分类,并采用内外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创伤骨折、采用祛腐生肌的药物处理感染伤口,并能进行一些病灶清除的手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一公元前221年),社会急剧变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有很快发展,学术思想日益活跃,呈现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对我国医学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大量医疗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不少医

7、药学家着手进一步归类总结,井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先后产生了我国第一批高水平的医药学著作内经、外经、神龙本草经、难经M,C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等。这些经典医著的问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内经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灵枢金水篇“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骨度常还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由于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伤科学的发展素问缪刺论说“人有听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4

8、灵枢经脉 ,z载的“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素问阐发的“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叭肉以及“气伤则痛形伤则肿”等基础理论一直指导着伤科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饭灵枢痛疽还记载了软组织、骨关节、全身血源性化脓性感染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辨证治疗规律,在治疗上己广泛采用针灸、熨贴、按摩和药物等治疗方法对骨及关节化脓性感染采用内服清热解毒药物和及时切开排脓引流,外贴膏药等治疗方法并记载了化脓性感染切开引流的指征和禁忌症“,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公元前3世纪,名医淳于意有两例完整的伤科病案记录,一为举重致伤,一为坠马致伤病案中不但有主诉、病史,而且还记载了治疗经过、神农本草经记载王

9、不留行、续断、泽兰、地愉、扁青等23种药品用于损伤内服或外敷,可见伤科在当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秦汉时期公元前221一公元220年)是祖国医学发展兴盛的时期,伤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抄写千秦汉之际的帛书中的五二病方抓己载了金伤、刃伤、外伤、出血等多种外伤疾病,以及多种止痛、止血、防止创伤愈合后造成佩痕,洗涤创伤感染伤口等治疗方法和方药并记载了“痉者、伤、风入伤、身信(伸)而不能拙(屈)”。这是最早指出破伤风是创伤后并发症的记载帛画导引图已绘有动作形象和文字注明应用导引练功疗法治疗骨关节疾病;足臂一脉经和阴阳昧死候已有“折骨绝筋”和“折骨裂肤”的记载,以及“肩以脱腰以折”的描述对

10、筋骨伤损,开放性骨折,肩关节脱位和脆骨骨折已有一定的认识。汉代著名的外伤科医家华佗既用方药、针灸治病,更擅长手术他使用麻沸汤麻醉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还创立了五禽戏,指出体育疗法的作用和重要性东汉末年张仲景著C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巨著。他在内经N, d难经的理论基础上,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经络论杂病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完整的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并记载了用牵臂法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术。对损伤病因分类和治疗方法也有论述。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医学在前人已经创立的基本理论和临床辨证论治

11、方法的基础上,医学发展趁向专业化伤科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晋代葛洪著的时后救卒方,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颜领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法用竹简固定骨折的方法还论述了对开放性骨折早期处理的重要性:对外伤性肠断裂采用桑皮线进行缝合和用烧灼止血法:以及首创了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卒死病人的复苏米等。南北朝时期,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公元48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收载了治疗金疮跌仆方34首之多。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理专书该书将伤科疾病列为专章论述,其中有“金疮病诸候”二十三论,“腕伤病诸候”九论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症候有较深入的沦述对骨

12、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较好的治疗方法,尤其对破伤风的症状描述得很详尽,并指出是创伤的井发症对外伤造成的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症状也有明确的认识同时指出软组织和骨关节开放性损伤必须在伤后进行清创缝合折断的骨胳主张用线缝合固定,这是有关骨折内固定法的最早记载还对缝合伤口日j技术操作提出了要求对感染化脓的伤口和有异物或死骨形成的伤口,须进行排脓和清除异物及死骨但不要缝合应将伤口敞开对于外伤性肠突出腹外的处理方法和以生丝缕系绝其血脉”的结扎止血法都是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在内伤方面,已提出重视内损和胜腑伤损的处理。此外对化脓性骨感染已经分为急性期的附骨痈肿和慢性期的附骨疽两类并加以明确的论述。唐代孙思

13、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h,记载了热敷、蜡疗治疗颤领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功能恢复等技术唐代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它阐述骨折治疗原则为复位,夹板杉树皮制作)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对骨折复位要求先用手摸伤处了解骨折移位情况,采取正确的拨伸、捺正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用软垫加在患肢适当位置,然后用适合肢体形状的杉树皮作外固定。同时指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时为之方可”的动静结合治疗骨折的必要性。对开放骨折的处理方法又比以前更进了一步,采用经过煮沸消毒的水冲洗伤口和骨折片,再进行清创扩创复位等方法,减少了伤口的感染。该书还首次描述了舰关节脱位,并把髓关节脱位分作前

14、脱位和后脱位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妓关节后脱位利用杠杆原理的“倚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该书还记载了40余个方剂用于各类损伤的治疗,为伤科的辨证论治、立法处方用药作出了规范。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在隋唐五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学术争鸣活跃,加速了医学的向前发展,伤科也有较大的发展。宋代的医事制度分为九种,内有疮肿兼折疡科和金链兼书禁科。图济总录对腹破肠出的重伤有了更合理的处理方法,张果在医说中介绍了用踏竹管搓滚活动的练功方法来促进骨折损伤后膝部.踩关节的功能恢复,并采用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等洗冤录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很有价值的法医学专书,其中也介绍了不少检查外伤的方法汉小儿卫生

15、总微论方记载有小儿先天性并指的截除术等整形手术。元代因有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促进了伤科的新发展,在医制十三科中除有金疮仲科之外,又设立了正骨科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对伤科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是在临床上采用内服麻醉药整复骨折和脱位,他指出“撅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麻药的用量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按病人年龄、体质及出血情况而定,再根据需要麻醉程度增减用量,“已倒便停药切不可过多”。二是发明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这一疗法原则至今仍在沿用。三是将裸关节骨析、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两型,并按不同类型施用不同手法进行整复治疗,指出:“须用一人拽去,自用手摸其骨节或骨突出在内用手正从此骨头拽归外,或骨突向外,须用力拽归内,则归寞:若只拽不用手整入案内误人成疾气。明清时代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伤科理论得到进一步充实提高,正骨手法和固定方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明代太医院医事制度分为十三种,其中除接骨科外,还有金嫉科明代名医薛已著正体类要二卷,上卷论述伤科证治大法及扑伤、坠跌、金伤等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