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3194133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姓名:高远学号:41506050102班级:1501广告学浙江省旅游平面广告调研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1。下辖11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

2、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浙江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实际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22年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词条:钱塘江、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吴越文化、江南文化、建德人、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西

3、湖、楠溪江、溪口、沈园、普陀山、雁荡山、南湖、乌镇、陆游、鲁迅、蒋介石、金庸、浙大、浙工大、宁大、中国美院、浙菜、江浙民系、吴语、樟树、兰花、金钱松文化遗产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新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遗址”也获得了丰富得遗迹、遗物。2005年,浙江省在中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中国第一。2007年,省政府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在中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

4、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中国第一。民间表演(36个)戏曲越剧嵊州调腔新昌平调宁海昆剧永嘉婺剧金华皮影戏海宁三脚戏淳安杭剧杭州绍剧绍兴莲花落绍兴甬剧宁波姚剧余姚瓯剧温州湖剧杭嘉湖曲艺四明南词宁波明州走书宁波西湖小热昏杭州鼓词瑞安莲花落绍兴平湖调绍兴道情金华钹子书平湖摊簧兰溪词调临海舟山锣鼓舟山舞蹈奉化布龙长兴百叶龙青田鱼灯十八蝴蝶(永康)海盐滚灯淳安竹马浦江板凳龙大头和尚舞宁波造型艺术(24个)朱炳仁铜雕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龙泉宝剑宁波朱金木雕骨木镶嵌都锦生织锦杭州西湖绸伞硖石灯彩海宁王星记扇绍兴乐清细纹刻纸桐庐剪纸萧山花边苍南夹缬桐乡蓝印花布瓯塑和瓯绣黄岩翻簧竹雕东

5、阳竹编嵊州竹编浦江麦杆贴民俗风情(5个)衢州南宗祭孔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海盐骚子炼火磐安扫蚕花地德清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州山歌和琴书路桥气象谚语渔民号子天台山佛教音乐织里刺绣杭州刺绣昌化竹编松阳端午茶台州道情桑生产习俗杭派书画装裱工艺一级词条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l 西泠印社金石篆刻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主要建筑有柏堂、竹阁、仰贤亭、还朴精庐等,

6、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内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收藏历代字画、印章多达六千余件。1961年,印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泠印社被国家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泠印社筹建的中国印学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篆刻艺术是由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而来的。从形式上看,印章艺术与篆刻艺术没什么不同,都是刻印,但本质却不同,前者是实用艺术,后者则是欣赏艺术。金石篆刻是中国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战国时期的

7、古玺出土,到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走向世界,中国的篆刻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以研习金石篆刻著称的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因靠近西泠桥而得名,故而被称为西泠印社。西泠印社主要从事金石篆刻创作与研究,同时兼及书画创作的民间社团。社址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西子湖是这座城市的一颗明珠,历代有不少文人学士、英雄豪杰,白居易、苏东坡、岳飞、于谦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同时随着文化的滋养,也产生了不少的著名印人,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等人,形成了

8、印学史上有名的西泠八家,并绵衍数百年。他们都为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丁敬和钱松,都在刀法上、章法上开创了新的流派,把篆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天下名城、人杰地灵、数百年来,涌现的印人之多,可说是国内惟一的城市。清光绪间,杭郡文学诸长老探讨六书,研求篆刻,辄会于数峰阁。这湖上宝地,早有杭郡文学诸长老聚会数峰阁谈论六书、篆刻等雅事。不久之后有年青印人仿效前辈,亦在孤山畅谈篆刻之事,历时更久。1913年,近代金石书画界泰斗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以来,盛名之下,海内外印人云起景从,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潘天寿、傅抱石、丰子恺等金石篆刻、书画、鉴赏、考古、文学大家和而应之。并有海外印

9、人远涉加盟,包括河井荃庐、长尾甲、青山杉雨、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20多位篆刻书画界重要人物,西泠印社声名远扬。历代名家和社员的苦心经营和传承,使西泠印社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极为崇高的学术地位。社员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并赢得了天下第一名社的盛誉。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l 乐清细纹刻纸乐清细纹刻纸是集汉民族艺术精华的手工艺珍品,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乐清细纹刻纸是当地流传的一项绝艺,主要集中在乐

10、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垟镇等地。乐清细纹刻纸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一幅碗口大的细纹刻纸要十多天才能刻成,十分费工。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这使乐清细纹刻纸获得了“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乐清剪纸源于浙江乐清汉族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乐清县志记载,元代大德年间,“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

11、,与民同乐”。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刻纸即从剪纸中发展而来。又有传说,明代乐清军民抗击倭寇获胜,故有船型龙灯,其上有细纹刻纸装饰,并以纪念在抗击倭寇中牺牲的三十六勇士。每年正月十五,乐清乡间各地都有龙船灯巡游。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是龙船灯的基本工艺和装饰手段,早期龙船灯上的细纹刻纸是单纯的几何图案,后发展出花卉、鸟兽、山水、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内容,代表作有九狮图、八角双鱼等。乐清细纹刻纸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最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一幅碗口大的细纹刻纸要十多天才能刻成,十分费

12、工。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这使乐清细纹刻纸获得了“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由于细纹刻纸技艺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一般要有数十年的雕刻功夫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近二十几年来,随着温州轻工业的蓬勃兴起,乐清市剪纸工艺品的生产受到冲击,年轻人弃艺从商,老艺人年老力衰,后继乏人。l 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汉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更好地保存保护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浙江、江苏、四川等三省作为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和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地,三省文化行政部门联合行

13、动,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为项目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汉族劳动人民是首先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的丝绸制品更是开启了公元前二世纪与公元前一世纪之间世界上的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史称“丝绸之路”。2009年9月30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l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青瓷是中国特色传统制瓷珍品,南北朝时期,浙江龙泉人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制造青瓷。龙泉青瓷现阶段的杰出代表早在南宋时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14、,达到颠峰,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龙泉市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500多处,龙泉市境内有360多处,史称龙泉窑。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的徐朝兴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从111项申报项目中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是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二:世界遗产l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