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300081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人教版初一上册认识大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识大洲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掌握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的方法,能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的方法,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出其他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征及成因,使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初步掌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本节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北美洲和欧洲气候分布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及原因,在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各种地理要素

2、相互关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其他大洲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几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分析某大洲的气候特征。教法采用:1、“问题解决式”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2、小组合作学习 ,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3、计算机辅助教学四:课前准备:录制了5分钟左右的微课,学生提前回家预习。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课前准备活动 学习微课亚洲的气候特征及成

3、因气候特征的归纳及成因的分析是初中地理的难点,也是重点,让学生提前试着学习一下,课堂能跟上同学们的步伐新课导入提问:认识一个区域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认识?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各大洲的特征,先看位置。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复习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1、 指生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并说明判断依据。2、 活动:找一找,找出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南北半球的大洲3、 指生试述亚洲的海陆位置,其他同学修正补充。如果发现学生描述有困难,修正后再找学生试述非洲的海陆位置,直到发现学生掌握描述的方法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教学。4、 再用同样的步骤完成纬度位置的描述

4、。5、 活动:找一找,主要位于热带的大洲有哪些?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哪些?大部分位于温带没有热带的大洲有哪些?过渡:好,我们认识了位置,考考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认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观察分析探究:1、 补充气候类型名称,探究发现: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规律?2、 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纬度地带性。3、 活动:想一想,非洲和南美洲都大部分位于热带,非洲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原因是什么?南美洲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为什么?4、 过渡:你看,北纬40-北纬60,纬度相同。气候类型一样吗?5、 观察分析:同一纬度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6、 提

5、问:西亚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一样,气候类型为什么不同?7、 过渡: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气候类型不同?师述: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外,还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下面我们探究各大洲的地形特征。渗透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复习地形特征友情提示:认识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地形类型2.地形分布格局3.地势特征4.平均海拔高度5.地形起伏(相对高度)6.特色地形1、 出示亚洲地形图:试描述亚洲的地形特征,指生回答,师生共同修正补充2、 小组活动:一二三组说出欧洲的地形特征;四五六组说出北美洲的地形特征;七八九组说出非洲的地形特征;最后三组说出南

6、美洲的地形特征3、 活动:火眼金睛,检查学生知识掌握运用情况。1、 指导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2、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 链接中考:读图分析: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形成的原因。2、 练一练:北美洲地形对气候影响练习题3、过渡:我们认识了气候特征的成因,你能分析出亚洲的气候特征吗?以试题的形式对比欧洲与北美洲气候的差异及成因,使学生直观感受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亚洲为例学习归纳某大洲气候特征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指生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河流特征1、观察欧

7、洲与亚洲水系分布图:提问:为什么亚洲大河众多?提问:为什么亚洲西部河流较少且多内流河?分析:欧洲的河流水量、流速、有什么特点?2、活动:填表对比分析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在流向、流量、水位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差异。3、 活动: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亚马孙河水量的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河流特征与气候地形密切相关。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某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评测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认识大洲测评题1.关于大洲的名称表述错误的是A. 非洲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欧洲图12B大洲和C大洲分界线为A. 马六甲海峡B. 直布罗陀海峡C. 巴拿马运河D. 苏伊士运河3关于各

8、大洲之最表述错误的是A. A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 B. B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C. C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D. D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4被图中四个大洲包围的海洋是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图2读图2“亚洲地图”,回答58题。5关于亚洲地形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B. 相对高度大,高低悬殊C.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D.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6关于亚洲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 季风气候显著 B. 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大C. 海洋性特征显著 D. 气候复杂多样7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特点,不相关的因素是A. 地跨寒、温、热三带 B. 地形复杂多样C. 面积

9、广大,各地距海远近不同 D. 温室效应8亚洲是世界上长河最多的大洲,主要原因是A. 降水丰富 B. 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C. 地势落差大 D. 面积最大的大洲读图3“非洲地图”,回答912题。图39关于非洲地形表述,错误的是A. 被称为高原大陆 B.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 有世界最大的盆地D. 有世界最大裂谷带10关于非洲气候描述,正确的是A. 除热带气候没有别的气候B. 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大致对称分布C. 刚果盆地分布着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D. 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非洲地中海沿岸11对图中两条大河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甲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B. 甲河因源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历史上下游定

10、期泛滥C. 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的河流 D. 乙河流经刚果盆地,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12有“赤道雪峰”景观的是该地区的图4A. 乞力马扎罗山 B. 东非高原C. 东非大裂谷 D. 埃塞俄比亚读图4北美洲地图,回答1315题。13关于北美洲地形的表述错误的是A. 格陵兰岛分布着厚厚的冰川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 中部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D.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14图中箭头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A. B. C. D. 15北美洲墨西哥湾沿岸,即使在冬季也会出现寒冷的天气,原因是A. 西部有高大山脉阻挡,气流过不来B.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11、,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前进时畅通无阻C. 来自墨西哥湾的气流势力太弱D. 、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图5读图5南美洲地图,回答1618题。16图中显示的山脉是A. 落基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安第斯山脉 D. 大分水岭17关于南美洲表述,错误的是A. 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B. 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C. 地跨寒、温、热三带D. 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18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主导因素是A. 纬度因素 B. 海陆分布 C. 面积狭小 D. 地形地势 课后反思上完本节课,总体感觉达到了初定目标。这节课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老师仅起一个穿针引线,把重点内容在学生回答后强调

12、一遍的作用。这节课的重点是教会了学生如何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如何认识大州的地形特征;如何分析归纳大洲的气候特征,会分析水系特征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对于难点各大洲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经过由浅入深的分析,学生也能理解。我以亚洲为主线,引导学生描述地理位置,小组合作学习认识地形特征,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气候特征及成因,穿插题目练习其他大洲的突出特点,注重交给学生方法为主。我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突破了难点,把握住了关键,把握了重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在描述地形特征时,表现出学生在图上分不清东西的现象,可能是紧张,也是因为仅口头知道“左西右东”,在实际看图中还运用不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不足之处是师生太紧张,特别是老师,情绪紧张有些环节处理急促,有几处说话颠三倒四。在归纳亚洲气候特征这一环节有点生硬,过渡铺垫没做好,因此结论得出有点生硬,应该空出时间给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复习内容,思考一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