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2999855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学情分析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细读文章,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思想内涵;学生领会文章思想内涵后,谈学习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

2、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1866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扎,186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

3、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三、整体感知课文,正音正字。哽住gng赚钱zhun捂住w踱du步惩罚chng祈祷qdo宛转wn诧异ch喧闹xun胳膊gbo皱边zhu肃静s懊悔o钥匙yoshi郝叟hosu四、深入探讨1、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这是亡了国的阿尔

4、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2、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我”的见闻感受。4、诵读课文,本科文分为几段?第一段包含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这是小说的什么环节?第二段包含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又分为哪两部分内容?这是小说的什么环节?第三段又包含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又是小说的什么环节?5、本文着重塑造了哪两个人物形象?课文正是通过_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以及_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热情。五、拓展延伸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

5、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深处爱国情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10.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补充资料: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

6、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2、如今,随着时代的需要学外语变成一种潮流,同学们如何看待学外语这个问题。(学习外语同样是为了爱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3、如果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束前韩麦尔先生让听课的人各讲一两句话,请你选择一个人物,根据他的个性,以他的身份写出要说的话。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这篇小说,我们明白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今后希望大家以更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汉语的学习中去。七、布置作业:下堂课我们讨论这

7、篇小说艺术魅力的另一个方面:艺术特色。同学们可在这方面先作思考。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及背景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

8、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本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2、字词积累宛转踱来踱去懊悔哽祈祷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圈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郎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发言,认为小弗郎士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

9、师的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这些说明小弗郎士怎样?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说明什么?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又说明小弗郎士怎样?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7.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8.总结小弗郎士的变化: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怕老师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9.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10.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k深化小说主

10、题的重要作用2.组织学生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1)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2)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

11、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文章主旨。四、小结: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你是爱国的吗?你怎样表达你对我们祖国的热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