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9201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 共32 题 ,每道1.5分,共 48 分) 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2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

2、荣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3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4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5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

3、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6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重返联合国D改革开放的推行7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

4、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A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B释放了改善中美关系信号C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D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8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9华沙条约序言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

5、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据此分析,华约成立的主要意图是( )A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B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C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101950年7月,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创建由75万人组成的警察预备队。这一预备队后被改编为自卫队,成为日本重整军备的基础。另外,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庞大需求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心剂。这说明( )A美苏争霸出现新动向 B东亚区域形成两极格局C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 D美国调整亚太地区战略11下表反映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对美国几种刊物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以此可以用来说明,2

6、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 提到的次数 百分比变化(%) 1988年 1993年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356 114 -68 西方 7 10 +43 A欧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相互背离C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淡化D苏东剧变对这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1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新民主主义革命任

7、务已经完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13有人指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这肯定了中国的(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分权制衡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4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5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

8、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 ( )A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C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 )A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7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

9、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18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种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土地买卖的加剧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度的瓦解19下表最能体现( )时期春秋战国唐宋元明中叶后发展出现逐渐发展机户出资、机工出力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B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C资本主义萌芽发

10、展的史实 D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20“张家口本荒徼,初立市场,每年缎布买自江南,皮张易自湖广。钱粮有限,因广召商贩贸易,号民市。”材料现象说明了当时( )A长途贩运业的发达 B民间集贸经济繁荣C政府限制商业发展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21“在广州,外国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2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

11、要得益于( )A井田制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C赋税制的改革 D铁犁牛耕的运用2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述的是(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水排24.古代中国总结出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精耕细作的特点 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注重因地制宜25.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

12、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材料中所说的“它”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 D洋务军用企业 26.李约瑟描述古代中国某生产工具:“是机械学的重大创举,是最早的通过曲轴、连杆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运动的机械装置。”下列图中符合该描述的是 A B C D27.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28.清髙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 推行以商养官 B. 摒弃抑商政策C. 放宽集市管理 D. 主张藏富于民29.明朝,徽州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