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8706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调研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总60分)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3.根据美国17

2、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4.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

3、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7.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8.马克思在评价圈地运动时说:“世界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

4、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下列表述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实现了英国传统农业关系根本性变化C、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往往借助于其他经济形式来遮掩、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外资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活动。这种“摘帽”现象()A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 B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C.加大了私营企业主的投机性 D.使国家开始承认非公有制经济10.1987年,英、法、

5、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11.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12.秦朝法律规定,

6、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3.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14.“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 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

7、来的社会弊端 于是 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B.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C.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D.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15.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明,西欧生产技术的突破来自生产中精细的分工,分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则是人们利用市场兴起所造成的盈利机会的结果。根

8、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科技长期未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古代市场长期发展缓慢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专制制度的阻碍16.吕氏春秋贵公中说:“昔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明清之际,黄宗羲认为:“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仁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对以上材料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学者多主张实行公有制 B.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源于战国时代C商品经济决定了私利思想的产生 D反映了古人对大同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17.荀子天论一文:“列星随旋,

9、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据材料可知是荀子的( )A. 天人相分的思想 B.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18.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19.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

10、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B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20.“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材料观点意在说明董仲舒( )A继承了儒家原始的民本思想 B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C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 D强化了家国同构的封建秩序21.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

11、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 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C.确立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2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A宋明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2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

12、实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25.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A 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C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D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 26

13、.“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发明本心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心外无物27.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 否认“天理”的存在 B.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C. 认为“理”“欲”相统一 D. 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28、有学者认为:中

14、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缺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29.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僵化的程朱理学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