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94971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2019.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选择题部分48分)本大题

2、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荀子礼制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荀子的这一观点A. 强调了礼的宗旨是满足人的欲望B. 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C. 顺应了春秋战国变革的时代潮流D. 背离了儒家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荀子看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通过制定“礼”来调节人的欲望,可以避免纷争,保持社会安定,在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观点顺应

3、了变革的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A项中的“满足人的欲望”不正确,荀子认为应该调节人的欲望,应排除。具有强烈的法治意识的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荀子从人性本恶出发提出要建立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2.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A. 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B. 有利于国富兵强C. 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D. 易助长奢靡之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皆以避农战;而兵焉得无弱也?!”可知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士兵的战斗力,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

4、工商业的发展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富兵强,故B项错误。奢靡之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3.据载,汉高祖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下诏嘉奖孝悌、力田、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这表明汉代统治者A. 尊儒学为治国思想B. 注重教化以加强社会治理C. 举孝廉以选拔官员D. 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之前统治者推崇的是黄老之学,并未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

5、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从而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没有体现官员的选拔,故C项错误;汉代统治者并未始终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故D项错误。4.曹魏年间,何晏、王弼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这个“无”,是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根基;就其政治含义说,它是支配社会生活的无形权力,掌握了它就可以“成务”、“成德”、“无爵而贵”。这一贯通天道、人事的思想A. 适应了门阀势族的政治需要B. 构建了程朱思辨哲学的理论基础C. 融合了佛道两教的宗教哲学D. 树立起了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旗帜【答案】A【解

6、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出现危机,何晏、王弼提出的“以无为本”的思想是适应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政治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思潮,故A项正确。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与材料中“曹魏年间”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以无为本”的思想是融合了儒道的宗教哲学,故C项错误。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思想不是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点睛】王弼“以无为本”思想的基本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宇宙观意义:“无”是宇宙万物赖以化生和形成的根本;二是社会政治意义:“无”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支配力量和决定因素,人类社会的一切事功业绩皆靠“无”得以完

7、成,一切个人皆以“无”得以安身立命。5.有学者认为,北魏衰落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使鲜卑族“消灭雄武之风”。吕思勉则认为,“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籍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争论表明A. 二者的认识悖离历史事实B. 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本质C. 历史解释具有较大随意性D. 研究历史的角度会影响历史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吕思勉则认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由于这两种观点所占角度不

8、同,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可知研究历史的视角不同影响了研究的结论,故D项正确。二者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历史依据,A项“悖离历史事实”说法错误,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历史解释应是以客观史实为依据,论从史出,C项“较大随意性”说法错误,排除。6.下表是唐代一些文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文人都人物墓志内容沈志文“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王弘“兼忘聃释,大归儒首”房凛“儒为德本,德实教源”A. 尊崇儒学B. 崇尚无为C. 力促三教合流D. 对现实政治不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求我师于周孔”“大归儒首”“儒为德本”可知这些文人都尊崇儒学,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崇尚道家

9、的无为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儒佛道三教合流的问题,而且力促三教合流与材料“兼忘聃释”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这些文人都尊崇儒学,没有涉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故D项错误。7.下表是宋代文献中关于指南针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实证文献记载内容萍州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诸蕃志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梦梁录风雨冥晦时,惟凭指南针而行A. 宋代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B. 宋朝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C. 宋朝指南针应用于天文观测D. 宋代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阴晦观指南针”“惟以指南针为则”“惟凭指南针而行”反映了宋朝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也就说明

10、了宋朝时科技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故C项错误,D项正确;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是在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选项B本身说法没问题,但材料中没有涉及统治者的态度,故B项错误。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结果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该事件表明康熙A. 意图引导民众学习西方B. 接受外来事物态度审慎C. 改变了闭关锁国的国策D. 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帝是在经过中西方争辩、验证并得出结论之后才采用“西洋历法”,说明康熙接受外来事物态度审慎,故B项正确。A项引导民众学习西方在材料中

11、没有体现,排除。康熙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未改变,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不能得出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的结论,故D项错误。9.明代儒家学者王艮说:“良知之体,与鸢鱼同一活泼泼地。自然天则,不着人力安排,”还说:“凡涉人为,便是作伪。”由此可见王艮A. 认可日常自然“人欲”B. 否定“阳明心学”C. 意图摒弃儒家“天理”D. 追求“天赋人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王艮认为“良知之体”就是人的天性的自然权利,不容人为干涉,要顺从人的自然本性,认可日常自然的“人欲”,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王艮的思想是对“阳明心学”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王艮主张顺从人欲,C项没有

12、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天赋人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王艮没有提出“天赋人权”的主张,故D项错误。【点睛】王艮认为良知自然现成,它不仅是一种存在,而且更是一种活动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它有体有用,其体即性、道、中,其用是思、是觉。良知本体在内容上是天理,在表现形式上是自然、自在,良知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百姓日用即道”思想10.近代中国的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认为:“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本者何?纲纪、法度、人心、风俗是也。无其本而言富强,只益侵耗而已。”这反映出他A. 同洋务派思想如出一辙B. 突破了洋务派的思想藩篱C. 明

13、确反对进行政治变革D. 有了明确的近代外交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纲纪、法度、人心、风俗是也”可知郭嵩焘认为西方的立国之本是“各种创制”“纲纪、法度、人心、风俗”,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是末。根据所学可知,洋务派“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先进科技是末,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是本。很明显,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故A项错误,B项正确。郭嵩焘主张在中国进行政治变革,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郭嵩焘的本末思想,没有涉及外交观念,故D项错误。11.近代中国,“革命派与改良派同时以救亡图存为自己出世后的第一声呐喊”。但在随后革命派与改良派

14、的大论战中,“一方害怕革命引起列强干涉而召瓜分之祸,一方则以革命在于谋国家之独立可以避免列强干涉为辞。”由此可见二者A. 都对帝国主义本质有清醒的认识B. 分歧主要源于阶级出身的不同C. 都体现出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D. 分歧主要源于直面的国情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方害怕革命引起列强干涉而召瓜分之祸,一方则以革命在于谋国家之独立可以避免列强干涉为辞。”可知革命派与改良派都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都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故A项错误,C项正确。革命派与改良派都属于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当时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派与改良派所直面的国情相同,故D项错误。【点睛】

15、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12.有学者认为:“当面对横阻在历史前行面前的盘根错节的文化障碍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确实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形成一种巨大历史冲击力。”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A. 批判传统文化表现出激进主义倾向B. 致力于将儒学与西方文化相结合C. 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结合中国国情D.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文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可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激进主义的倾向,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学,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相结合,没有将儒学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没有涉及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文明,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