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90005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串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问题课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并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意识”。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有利于学生主题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形成。从教师方面来看

2、,由于提问总和思考紧密联系,不会思考就不会提问,但思考是隐性的,提问就使它显性,透过问题,我们往往能更多了解到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考落在哪个层面上。在初中数学里,应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教师可以根据三种原则设置问题:(一)探索性原则,设置问题:所谓探索性原则,是指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为目的,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把要传授的知识信息精心组织成一些“疑问”,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自己尝试去探索、解开“疑问”。 此时,学生的探索活动是以“疑”为基础的,而“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它是引导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实践表明,教师能否成功地设计和组织疑问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影

3、响学生探索活动的水平。举例如下:如无理数的引入,我们可以一开始让学生进行一项相对简单的拼图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有两个边长为 1 的小正方形(如右图所示),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然后提出问题: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a 满足什么条件?a 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a 可能是以 2 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 3 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a 可能是其他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论后发现: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事实上它不是有理数。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a 不是有理数,但 a是我们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它是确实存在的,那么

4、 a 是什么数?a 又究竟是多少呢? 这样势必给学生认知上一个冲突,同时产生求知的欲望。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会体会到新数的引入,是对现实事物进行表示的需要,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诱发性原则,设置问题:诱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自身固有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兴趣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主动过程。我们知道,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望都是在人的精神需要和实际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积极的主观态度。在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用下,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而持久的内驱力,推动人进行探索和创造活

5、动。例如,在求图形面积时,可以提出一些渐进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m2m9m如图 1,有一块长 9 米,宽 6 米的长方形空地,中间准备建一条宽 2 米的小路,其余空地植草皮,如果每平方米草皮的价格 20 元,那么购买草皮约需多少元?6m 2m图 1 图 2 变式:如图 2,按图中位置、尺寸修筑两条路,则草皮面积为多少?变式 2:一块长为 acm,宽为 bcm 的长方形地板中间有一条裂缝(如图甲)。若把裂缝右边的一块向右平移 1cm(如图乙),则产生的裂缝(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cm2? (甲) (乙)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解决这一类型的面积问题

6、的求解方法。同时在解答这三个渐进的问题时,让学生解决难题有一定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找到方法,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适应性原则,设置问题:适应性原则,是指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必须适应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换句话说,学生心智发展的现有水平,是进行“问题教学法”教学的客观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或超越了这个发展水平, “问题教学法” 教学必然是盲目的、徒劳无功的。探索和执行心智发展的适应性原则,就是要使问题的难度、教法的选择与学生心智发展的顺序协调统一起来, 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例如,负数的引入,教师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

7、 53=?34=?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即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有小学阶段演算的减法,学生会说“不能减”,教师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生肯定会说“欠 2”,然后在这时引进记号“-2”表示欠 2,从而引入“负数”的定义。这样的导言符合初一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可以使其很自然地接受负数的概念,且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问题教学法”用“问题”启发学生来自学、钻研,形成渴望知之而主动求知、求教的积极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通过什么途径方法”学习知识,具备在复杂的环境中捕捉新知识、加工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

8、一些问题,然后去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学生可提出“这样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它和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在讲“不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可提出“是否把等式的性质中等式两个字都改成不等式就行了呢?”;在讲“矩形、菱形”时,学生可提问“矩形的哪些性质菱形不具有呢,而菱形的哪些性质矩形又不具有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在做一道证明题时,学生可以问:“这个已知条件有什么用呢?”,“要证这个结论需要些什么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适应这些提问,慢慢地学生自己也就习惯于提出问题了。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努力唤起、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

9、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时,积极调动自身各方面能力,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国有句名言:“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光学不问,那么你学到的只是死板的课本知识,掌握的只是机械的解题方法,学习知识没有理解性,运用知识没有创新性,解题缺乏灵活性,当然不利于我们的学习。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而问题教学法可谓古已有之。早 在 我 国 古 代 就 有 了 “ 学 起 于 思 , 思 源 于 疑 ” 的 提

10、法 ,我们的祖先很重视问,故有“学问”之说,认为“问”是“学”的一种,叫问学,问学的结果叫“学问”。 而最近玉林市教科所把它明确提出来,实用性和指导性似乎更强了。我觉得使用它能让我们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提高。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同仁的指教。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

11、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串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采用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问题课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并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意识” 。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有利于学生主题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形成。从教师方面来看,由于提问总和思考紧密联系,不会思考就不会提问,但思考是隐性的,提问就使它显性,透过问题,我们往往能更多了解到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考落在哪个层面上。因此问题教学法备受青睐,特别是前段时间我们玉林

12、地区全面向中小学推广后,很多老师尝试用问题教学法来实施新课标的理念。 二.问题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学生入学时,对一切充满好奇,对自己不懂的事,总想弄清为什么?他们会很认真地问诸如为什么 11会等于 2 这类问题,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但隋时间的推移,不但自己没了好奇心,提不出什么问题,而且连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热情也消失了。为什么孩子往日强烈的追问意识,随着受学校教育时间越长,个人获取的知识越多,而失落了呢?冷静地反思我们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它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得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这样,即使他们在听课中遇到了一

13、个没听懂的问题也不敢问一问,有了不同的见解也不敢提一提,长期下来学生不但自己没了好奇心,提不出什么问题,而且连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热情也消失了。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外留学生有哪些不同时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非常出色,特别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而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的能力,正是廿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我国数学教育界面临的大课题。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想到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

14、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多么重要。从这可以看到,问题教学法的实施与推广,将会对新课改的推进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三、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在我国是不争的事实。由此而导致学生创新精神的匮乏,创新能力的低下,在我国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伟大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些看法。 1、

15、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让问号常在头脑中出现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在数学日记中可以记下当天数学课上学到的某个数学问题或提出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现成的问题在积分册上加 2 分,提出一个新问题加 4 分,提出问题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加 6 分。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生主动提出的数学问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家中碰到的、学校碰到的、购物消费时碰到的,这些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家长、同学交流,还解决不了的,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时常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只有思想不受束缚,才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否则,学生就不会多思,也不敢多想,有了问题也不敢多问,有了想法也不敢多说。因此,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则成了教师的职责。笔者认为,无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