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2866664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节日的古诗》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应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2、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3、。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节 日,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农历年的开始 元日宋王安石,清明: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清明 唐杜牧,中秋:农历八月十五 月下独酌唐李白 水调歌头宋苏轼,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和端午 宋张耒(li),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又称“老人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元宵: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元 日

4、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3、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 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 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赏析: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

5、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

6、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 1、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2、遥指:指向远处。 3、杏花村:

7、杏花深处的村庄。,译文: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手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赏析: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欲断魂”三字,将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

8、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似乎已经飘出了酒香,和 端 午 宋张耒(li)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注释: 1、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2、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 3、对:朝着,译文: 在花丛中

9、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善

10、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水 调 歌 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1、,注释: 1、忆:想念 2、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3、异乡:他乡。 4、倍:加倍,更加。 5、遥知:远远的想到。 6、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7、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译文: 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