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2863772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21页,下引该书只注卷次和页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华民族结束了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

2、统一和人民团结;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状态,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第3卷第219页)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当代中国,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针对苏东剧变后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的怀疑,江泽民同志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前途依然光明。”(第1卷第336页)“人类总是要摆脱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而进入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第3卷第217页)他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既要正视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较短的事实,同时还要看到世界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么多,真正发达的

3、也就是一些西方国家,更要看到社会主义给我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探索比较后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该民族性格的展现。这就要求每个民族只有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对其民族精神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时代的剧烈变化对各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使得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一个民族要在当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

4、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他指出:“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第3卷第36页)只有坚持全面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在新世纪实现腾飞。江泽民同志还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变革创新的光荣传统。1997年11月1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第2卷第62页)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是依靠这一精神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中国人民摆脱了近代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实现

5、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是这一精神推动的结果。 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依存。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 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将民族精神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他指出,对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第3卷第278页)对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第3卷第401页)江泽民同志还

6、提出根据时代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他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全过程,纳入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第3卷第559560页)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首先,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第2卷第33页)这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民族精神升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坚持民族精神的民族

7、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关键。其次,要坚持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再次,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向你推荐:)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些思想为我们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8、的统一,保持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活力指明了方向。 坚持自强不息与和平发展的统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五千年磨砺,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以为核心的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是维护中华民族独立和统一的精神脊梁和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爱好和平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第2卷第61页)正是这一理念,使中华民族与周边邻国长期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饱

9、经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世界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江泽民同志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与当今世界主题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制定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庄严地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将来中国发展和强大起来,也绝不谋求霸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傅守祥“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

10、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爱国,确切地说,是爱自己的祖国。祖国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它是自己血亲前辈或本身出生和成长的国度,是“根” 之所在。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它是理想、感情、道德和行为相统一的完整体系。因而,的内涵就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思想与行为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这种是人们千百年来巩

11、固起来的对祖国和民族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国人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人民的祖国和民族意识的灵魂。每当生活轨迹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如个人离开故国热土时,这种情感更显得刻骨铭心,成为永志不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祖国历史转折的关头,这种情感会汹涌澎湃,成为一种无坚不摧的迸发力与再生力。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无不对养育自己的祖国怀有无限深厚的热爱,这包括对祖国壮丽河山、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统一民族的尊敬与爱护,也包括发自内心的神圣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尊、自强、报效祖国的崇高责任感与爱国心。 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当代思潮的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各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不同历史

12、任务而具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虽然如此,的历史继承性也是不容否认的。千百年来,浓烈的忧患意识、崇高的民族气节、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情怀和自强不息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永恒主题。 一、浓烈的忧患意识所谓忧患意识,就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自觉关心的意识。忧患可以兴邦。“生于忧患”、“为国分忧”的传统,增强了中华儿女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在国泰民安时期,能使人们居安思危,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在国家多事之秋,能使人们正视危难,承认差距,立志变革创新。这种忧患意识,能鞭策和激励中华儿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地为国家的振兴而毕生拼搏。孔子的“君子忧道

13、”,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屈原的“长太息以掩硕士论文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等等,都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的写照。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就不可能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推动历史前进的政治事件,任何一个力挽狂澜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地首先都是者。无论是主张革故鼎新还是主张武装革命,起初都源于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心。春秋时代的孔子,为拨乱反正、恢复“一统”,打破当时“非史官不能修史”的常规,不怕非议编写春秋。战国时代的屈原因主张抗秦而被楚王放逐,但他爱国之心坚定不移,最后自沉汨罗江,以此去唤醒楚国人民。屈原的

14、命运虽然带有悲剧色彩,但是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却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一批志在强国利民的改革家,比较著名的如北宋的范仲淹和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等等。这些封建时代的改革家,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国家的实力并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往往不计个人利害得失挺身而出,去从事志在兴国利民、造福社会的改革。尽管他们的改革只能在统治者许可的有限范围内进行,而且常常因触犯守旧势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我们并不能因此抹煞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计个人得失安危而忧国忧民并志在兴国利民的行动,虽然带有悲怆的色彩,但是仍为后人所推崇和敬重。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侵

15、略、灾难空前深重的历史,同时也是一 部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集中展示的历史。在这百年的历史风雨沧桑中,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得到了迅速升华,其内在精神不断丰富并发扬大。面对近代中国日益衰落、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现状,各阶级各阶层的先进人物无不忧心如焚、寝食不安。他们先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救国方案,探寻了不同的救国道路,希望能够拯救民众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以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从林则徐到李大钊,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提出了“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及“社会主义”多种救国方案。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但都是爱国者忧国忧民的智慧结晶。从具体内容看,由主张以西学强化封建

16、君主专制到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其跨度之大,既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寻求救国真理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也体现了传统的忧患意识在近代得到了迅速升华。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所系,是中国人民进步发展的历史意志、历史要求的具体体现。新时期的爱国者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而改革开放政策又反过来开拓了爱国者的思路,开阔了视野,使中华民族通过改革开放纳入世界文明的潮流之中。 二、坚强而崇高的民族气节所谓民族气节,是指一个人在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紧要关头,抛弃个人得失安危,忠诚于祖国、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用实际行动去捍卫国格,决不允许其他民族或国家侵犯、歧视和侮辱本民族的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