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813156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讲解(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 放 题 库1.如图所示,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求输出电压的值。2.一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试写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式。3.电路如图所示,请回答:(1)预实现的运算关系(K为常数,)电阻之间应有什么关系?设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2)在实际电路中,输入电压的大小应受什么限制?4.计算图中所示电路的值。设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5.设图中的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写出输出电压的表达式。6.写出图中电路工作在t秒后的表达式。设为稳定直流电压, V,运算放大器都是理想的。7.图示电路中,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为零。(1)各组成何种基本应用电路?(2)列出

2、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式。8.试用两个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一个电路,使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下列关系:。可供选用的电容种类有1000pF,10uF;电阻种类有9.1k,10k,20k,100k,1M。9.设图9-1中的运算放大器都是理想的,输入电压的波形如图9-2所示,电容器上的初始电压为零,试画出的波形。10.设图中的都是理想运算放大器。(1)说明各组成何种电路;(2)写出的表达式,电容上的初始电压设为零。11测量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若,试分别求对输入信号的函数关系。12试写出图中电路的输出电压的表达式。设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13.设图中各运算放大器均具有理想的特性,问

3、:(1)各个运放分别构成什么电路?(2)输出电压与各输入电压是什么关系?14已知图中的集成运放都是理想运算放大器,求输出电压。15.增益可调的同相串联型差动运算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设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求:(1)当没有接入时,与的关系式;(2)接入后,和的表达式。16.电路如图所示,试写出当时负载电流的表达式。设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17.设图中所示电路中,运算放大器是理想的, 。试计算下列各值:(1)当时,?(2)要使时,维持在0V,则?(设电容器两端的初始电压)(3)设t0时V,求t2s时?18.如图所示电路中, 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均自t0时接入,求的表达式。设t0时电容器上的电

4、压。19.电路如图所示,设运算放大器都是理想的,求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传递函数。20.用图中所示电路可以模拟微分方程。试求微分方程的系数A和B。设所用的运算放大器都具有理想的特性。信号产生电路试题1(12分)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各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要求在电路上标出瞬时极性),若能,写出振荡频率表达式。2(12分)根据相位平衡条件判断下列各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要求在图上标出瞬时极性符号),各图中标明C1的电容为耦合电容或旁路电容。(1)图(a)、(b)电路若可振荡,试说明理由并写出其振荡频率的表达式;若不能振荡,请修改成能振荡的电路。(2)图(c)电路中当Rs1k,Rf取何值时才能

5、使电路起振,写出振荡频率的表达式。3(10分)图示是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音频信号发生器的简化电路。问:1.R1大致调到多大才能起振? 2.Rp为双联电位器,可从0调到14.4K,是求震荡频率的调节范围。001144K16K33KR11k2kRf2Rf1RRpRp0。01 144K16KRVo+- 4(10分) 图(a)所示RC串并联正弦振荡电路接好后,不能振荡 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在图中加以改正。 改正后的电路如振荡频率f0=480HZ,试确定R的值(其中C=0.01F)。 若将负反馈支路上的电阻R1改为可稳幅的热敏电阻,问R1应有怎样的温度系数? 利用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b)电路能否产生振荡(标

6、出瞬时极性),如能,求振荡频率(其中C1=C2=47pF,L=1.6mH)。5(12分)一正弦波振荡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Vcc=15v ,R=3.9,C=0.01求:(1)该电路的振荡频率fo=?(2)Rt应该具有正的温度系数还是负的温度系数?(3)理想情况下,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omax是多少?(4)晶体管最大允许功耗是多少?填空、选择试题一、二极管、BJT、FET、基本放大电路1、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PN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 (2)设二极管的端电压为U,则二极管的电流方程是 。 A. ISeU B. C. (3)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

7、工作在 。 A. 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4)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 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 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 (5)U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 A. 结型管 B. 增强型MOS管 C. 耗尽型MOS管 (6)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型半导体,其中多少载流子是 ,少数载流子是 ;加入 元素可形成P型半导体,其中多少载流子是 ,少数载流子是 。 A. 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D. 自由电子 E. 空穴 (7)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8、. 减小 (8)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从12A增大到22A时,IC从1mA变为2mA,那么它的约为 。 A. 83 B. 91 C. 100(9)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D从2mA变为4mA时,它的低频跨导gm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10) 已知图1.1所示电路中VCC12V,RC3k,静态管压降UCEQ6V;并在输出端加负载电阻R,其阻值为3k。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图1.1该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Uom ; A.2V B.3V C.6V当1mV时,若在不失真的条件下,减小RW,则输出电压的幅值将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在1mV时,将Rw调

9、到输出电压最大且刚好不失真,若此时增大输入电压,则输出电压波形将 ; A.顶部失真 B.底部失真 C.为正弦波若发现电路出现饱和失真,则为消除失真,可将 。 A.RW减小 B.Rc减小 C.VCC减小 2、写出图2所示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设二极管导通电压VD0.7V。图23已知稳压管的稳压值V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Zmin5mA。求图3所示电路中VO1和VO2各为多少伏。V01V02图34电路如图4所示,VCC15V,100,VBE0.7V。试问:(1)Rb50k时,vO?(2)若T临界饱和,则Rb?vo 图45测得某放大电路中三个MOS管的三个电极的电位如表1.1所示,它们的开启电压也在

10、表中。试分析各管的工作状态(截止区、恒流区、可变电阻区),并填入表内。表1.1管 号VGS(th)/VVS/VVG/VVD/V工作状态T14513T243310T346056电路如图6所示,已知vi5sint (V),二极管导通电压VD0.7V。试画出vi与v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 图 6 7电路如图7(a)所示,其输入电压vI1和vI2的波形如图(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VD0.7V。试画出输出电压v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图78现有两只稳压管,它们的稳定电压分别为6V和8V,正向导通电压为0.7V。试问: (1)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 (2)若将它们并联相接,则又可

11、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VIVo9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Z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Zmin5mA,最大功耗PZM150mW。试求图1.7所示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 图 9 10已知图10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Z6V,最小稳定电流IZmin5mA,最大稳定电流IZmax25mA。VoVI (1)分别计算VI为10V、15V、35V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VO的值; (2)若VI35V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Vo 图1011 电路如图11(a)、(b)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Z3V,R的取值合适,vI的波形如图(c)所示。试分别画出vO1和vO2的波形。vIvo vIvo图11

12、 12 有两只晶体管,一只的200,ICEO200A;另一只的100,ICEO10A,其它参数大致相同。你认为应选用哪只管子?为什么? 13已知两只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50和100,现测得放大电路中这两只管子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13所示。分别求另一电极的电流,标出其实际方向,并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图13 14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1.4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图1415 电路如图15所示,晶体管导通时VBE0.7V,=50。试分析VBB为0V、1V、1.5V三种情况下T的工作状态及输出电压vO的值。 vIvO16 电路如图1.16所示,晶体管的50,|VBE|0.2V,饱和管压降|VCES|0.1V;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Z5V,正向导通电压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