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280917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门唐王维汉江临眺里有句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的名句,无论句中的荆门是否为如今的荆门市,荆门市过去和现在的确是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市为省辖市,现辖京山、沙洋两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总人口 300 余万,版图面积 1.24 万平方公里。其北部层峦叠嶂、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流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荆门交通便利,焦柳铁路、荆沙铁路、长荆铁路、207 国道、襄荆高速公路贯穿荆门南北、东汉江水运通江达海,借助毗邻的三峡国际机场的空运优势,构成了便捷的水陆空交通网络。荆 门 市 , 中 国 地 理 版 图 最 中 心 的 位 置 , 隶 属 中

2、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湖 北 省 , 位 于 湖 北 省 中 部 , 汉 江 之滨 。 东 经 11151 11329, 北 纬 3032 3136。 东 西 最 大 横 距 155 千 米 , 南 北 最 大 纵 距 131 千米 。 面 积 11884 平 方 千 米 /12404 平 方 千 米 /12045 平 方 千 米 /12072 平 方 千 米 ( 简 册 ) 。地 处 荆 山 向 江 汉 平 原 过 渡 地 带 。 西 北 和 中 部 为 低 山 丘 陵 , 海 拔 多 在 200 500 米 ; 东 部 和 南 部为 平 原 湖 区 , 地 面 高 程 多 在 30 5

3、0 米 。 河 流 东 部 为 汉 江 及 其 支 流 ; 西 北 部 属 漳 河 水 系 , 均 南 入 漳 河水 库 ; 南 部 属 长 湖 水 系 , 均 南 入 长 湖 。荆门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 16.1,年均降水量 949.4 毫米,日照时数 2000 小时左右。【人口民族】全市总人口逾 300 万,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 242 人。荆门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年底,全市有 23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 297.54 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壮族、蒙古族、布衣族、满族、侗族、彝族

4、、瑶族、京族、水族、拉祜族、纳西族、畲族、白族、朝鲜族、黎族、藏族、羌族、维吾尔族、土族等 22 个。少数民族人口为 1.48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地理位置】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西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以荆楚门户而得名。荆门东靠大洪山南麓,北枕荆山余脉,其北部层峦叠翠,峰奇谷幽,中部岗岭起伏,河港交错,南部沃野舒展,稻香鱼肥。荆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 16.9,年均降水量 949.4 毫米。【自然资源】 荆门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非金属矿具有矿种多

5、、储量大、品位高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其中,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累托石储量 673 万吨,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生产水泥用石灰石储量居全省首位,分别为 11 亿吨、3.2 亿吨、12.5亿吨、6 亿吨。丰富的矿藏为发展化工、建材等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荆门全境有大小河流 600 余条,湖泊 58 处,水库 518 座。水域面积达 1849 平方公里,正常蓄水容积 44 亿立方米。其中漳河水库总面积 104 平方公里,总库容量 20 亿立方米,为全国八大水库之一。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 28 万千瓦。荆门境内森林茂密、树种繁多。全市林地 645 万亩,森林覆盖率 3

6、3.2%。活立木总蓄积量1120 万立方米,树木 136 科 251 属 485 种。主要用材林树种有马尾松、柏、栎类等;主要经济林树种有油桐、乌桕、桑、核桃、板栗、银杏等。荆门地形多样,平原土质深厚肥沃,丘陵岗地宜草宜木,加之地处南北、东西气候过渡带上,光热水同步,具有多宜性的生态环境,土地自然生产力高。全市耕地面积 370 万亩,淡水养殖面积 89 万亩。【基础设施】荆门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便捷。全市境内铁路总里程 255 公里,公路通车里程 9355 公里,水运总通航里程 465.9 公里。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和空运一体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荆门对外交通大通道已

7、全面打通,在全国十三纵十五横的高速公路网络中,穿越湖北省境的七条,荆门占两纵一横:南北向太(原)澳(门)线过荆门的襄荆高速公路已经开通,随(州)岳(阳)高速(京珠高速和太澳高速中间的重要加密线)正在建设,东西向杭州兰州线过荆门段,往西至宜昌、往东至武汉均在建设之中。铁路一纵一横: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沿江铁路(上海-重庆)的长荆铁路横贯东西。长江、汉江、江汉运河、长湖水运得天独厚。市中心距宜昌三峡国际机场 115 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245 公里(武荆高速开通后将缩短为 185 公里)。荆门将成为湖北继武汉之后的重要交通枢纽。荆门处于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交汇点,随着荆门电厂三期 120 万千瓦

8、工程、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斗笠岗 50 万千伏超高压开关站、双河 50 万千伏超高压变电站的建设,荆门电力枢纽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南阳-荆门和洪湖-荆门原油输送管道、荆门-荆州成品油输送管道交汇于荆门。 新变电站荆门境内有国家两条干线、三条微波、四条光缆穿境而过,电话交换机容量 90 万门,移动电话容量 50 万门,可与世界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话。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不断拓展,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40 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 45.7%,日供水量 36.8 万立方米,年供电量20 亿千瓦时。【历史沿革】荆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 106 年,中国历史第一县-权县就建立于此

9、,历代一直为州、府、道、县治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 1983 年 8 月撤县并市,为湖北省辖市;现辖沙洋县、京山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地方文化:荆门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厚,境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钟祥和荆门分别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显陵于 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册封为世界文化遗产,出土于沙洋县纪山的郭店楚简和 2300 多年前的战国女尸被誉为国宝级文物。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直到近代,历史没有缺环。分布江汉平原以京山屈家岭文化命名的屈家岭遗址,距今约 5000 年,具有典型的长江

10、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点,已写进历史的教科书。荆门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分布于荆门境内的东宝子陵岗遗址、掇刀响岭岗遗址、沙洋纪山楚墓群、十里古墓群、郭场古墓群等等,反映出荆门在战国时期的兴盛与人口稠密。钟祥作为楚都纪南城的陪都,属于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在明代又成为江南的重要的州府和政治中心。京山王凤、王匡的绿林起义,奠定了东汉帝国的政治基础。唐、宋、元、明、清直至大革命时期,历朝历代,荆门均为州、县、府、军等地方政权的所在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门现有文物单位 3000 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处(京山屈家岭遗址、钟祥明显陵、沙洋纪山楚墓群),省级文物

11、保护单位 40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8 处。这些遗存的文物有三大特点:一是遗址多,时代早。全市新石器时代遗址 50 余处,典型的有屈家岭遗址和位于沙洋县五里镇的马家院古城址;二是墓葬多,规模大。全市登记的古墓葬有 2000 余座,仅纪山楚墓群 1 个单位就有 278 座,且最大的直径有 70 余米,封土高近 20 米。纪山楚墓群内的大薛家洼王陵,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由两个主墓和 40 座陪葬墓组成,墓前有三级大型祭祀台,据专家考证,为楚国的王墓。钟祥明显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明代帝王陵寝之一,陵园面积有 1.83 平方公里,最独特之处在呈 8 字形的一陵二宝城二明塘和设置的龙形神道。还有明代的

12、王墓多,钟祥境内有郢靖王墓、岳怀王墓、梁庄王墓、范氏一品夫人墓等,梁庄王墓在 2001 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 5000 余件精美的文物,是继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发现后又一重大明代考古发现。三是古建筑多,保存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春秋时期有影响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的老莱子曾隐居象山,留有老莱子山庄、孝田、顺井等遗迹。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弟子宋玉在钟祥活动过,有影响的阳春白雪古曲为其创作,可惜至今失传,但后人多以此名谱曲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留有听雪楼.宋玉井等遗迹。京山的王匡、王凤绿林起义在京山留有绿林寨遗迹。宋代的文学家陆九渊曾任荆门知军,留有荆门古城墙遗迹。南宋的

13、岳飞曾在荆门驻军,留有岳飞城遗址遗迹。明世宗嘉靖皇帝生长在钟祥,荆门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官吏清代荆门知州舒成龙创建了荆门龙泉书院,近代的著名作家聂绀弩和革命老人、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均生长在京山。出生入死,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陈士榘原籍为掇刀区团林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影响推动了荆门的发展进程。绚丽多彩的出土文物 荆门全市三个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 5 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百余件。1986 年配合荆沙铁路考古发掘的包山楚墓,出土了几千件各种质地的文物,号称地下文物宝库,特别是迎宾出行图,为中国漆画之最,凤鸟双联杯 ,为杯中之王。1993 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引起了

14、国际学术研讨热,为填补我国先秦文化史具有重要的意义。1994 年抢救出土的战国女尸,是迄今为止我国时代最早的一具湿尸,被称为国宝 。其他如越王州勾剑 、 错金银铜尊 、双龙玉带钩 、五连发弩机 、明代组合铜俑 、三彩枕等珍贵文物熠熠生辉,各具特色。【经济】2007 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荆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奋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后劲增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加快荆门崛起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420.08 亿元,

15、增长 12.8%,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 5.2%、17.4%、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 100 亿元,达到 126.88 亿元,实现利税 34 亿元,分别增长 23%和 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3.25 亿元,增长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1.57 亿元,增长 18.3%。-节能减排取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 2%。-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直接利用外资 1.03 亿美元,增长 15.9%;外贸出口总额 1.73 亿美元,增长 34.4%。-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 29.35 亿元,增长 3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

16、2.06 亿元,增长 18.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 38.39 亿元、28.8 亿元,增长12.5%、16.6%。保险业保费收入突破 10 亿元。-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 11075 元,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652 元,增长 14.6%。城镇新增就业 3.2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工业】荆门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以多家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为支柱的跨越 32 个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成品油、水泥、啤酒、化肥、包装机械、聚丙烯、布洛芬、电子元器件等。2007 年,全市引进项目 483 个,其中 5000万元以上项目 36 个,亿元以上项目 28 个。荆门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 2 台 60 万千瓦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扩能改造、洋丰中磷 120 万吨采选矿等项目进展顺利,天茂集团二甲醚一期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