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信发[2011]37号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2808195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疾控信发[2011]37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疾控信发[2011]37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疾控信发[2011]37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疾控信发[2011]37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疾控信发[2011]37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疾控信发[2011]37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疾控信发[2011]37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中疾控信发201137号_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修订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和系统部署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控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中心:监测数据质量是监测系统运转的灵魂,对监测数据质量进行科学系统评价是保障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2004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在全国范围内上线运行,为了加强数据质量,我中心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目前所采用的“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和“县(区)零缺报率”自2005年使用至今,评价结果已经不足以提醒或指导各地改进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工作。为此,我中心组织专家研讨修订原有评价指标

2、,建立新的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详见附件),以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新的评价指标将“县(区)零缺报率”修订为“网络报告率”,定期评价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机构实际报病现状,督促各地进一步做好对辖区直报机构的管理。而原有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及时审核率”和“重卡率”维持不变。新的质量评价指标已于2011年1月在中国疾控中心新址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质量统计”模块中部署实现。该模块除设置“质量综合评价”查询项外,还同时新增“重卡统计报表”、“卡片报告与审核及时性统计”和“网络报告率”选项,系统各项查询功能详见附件。请各省级疾控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围绕新的评价

3、指标、方法和评价结果进一步做好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管理,及时发现辖区传染病报告质量问题,并切实整改,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为辖区传染病暴发的早期识别、监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和传染病防控能力的综合提高提供重要保障。 附件: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定义和部署二一一年二月九日抄: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11年2月10日印发 校对人:王丽萍附件: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定义和部署 目前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评价指标采用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和“县(区)零缺报率”,并计算综合指数

4、和综合构成比定期对各地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和排名,督促各地不断加强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该套评价指标自2005年一直应用至今,对促进各地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加强起到积极作用,全国法定传染病及时报告率由2005年的70.31%提高为2009年98.09%,及时审核率由2005年的90.98%提高到2009年的99.69%,重卡率由2005年的0.12%减少至2009年0.02%,但县(区)零缺报率变化不大,5年平均为1.37%,零缺报县(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省份。目前,这一结果已经不足以提醒或指导各地促进辖区网络直报管理工作。因此,修订和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完善综合评价方法并同步于网络直报系统中

5、部署的需求日益明显。新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部署如下。一、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指标定义(一)网络报告率指标意义:定期评价辖区传染病网络直报机构的实际报告运转状况,指导各地及时发现辖区1个月、半年甚至1年不能正常报病机构及其可能原因,以进一步加强对辖区网络直报机构的管理。计算公式:网络报告率(%)=实际有传染病病例报告的机构总数/辖区网络直报机构总数*100,其中辖区网络直报机构总数沿用近年年报中的规则,包括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综合医院(A100)、中医综合医院(A210)、传染病医院(A521)、结核病医院(A523)、结核病防治院(H112)、结核病防治所(H214),机构

6、经济类型为国有全资和集体全资;街道卫生院(C100)、中心卫生院(C210)、乡卫生院(C220)。评价周期:月和年。(二)卡片报告及时性指标1.及时报告率指标意义:通过比较法定传染病病例的诊断日期和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卡的生成日期,评价辖区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是否及时。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的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计算公式:及时报告率(%)=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数/网络直报系统法定传染病病例总数100。评价周期:月和年。2. 及时报告构成比指标意义:评价本地区及时报告卡数占全国及时报告卡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及时报告构成比(%)=及

7、时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数/网络直报系统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总数100。评价周期:月和年。(三)卡片审核及时性指标1.及时审核率指标意义:通过比较网络直报系统法定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日期和疾控中心审核时间,评价疾控中心对属地病例信息审核是否及时。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的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计算公式:及时审核率(%)=及时审核法定传染病病例数/网络直报系统法定传染病病例总数100。评价周期:月和年。2. 及时审核构成比指标意义:评价本地区及时审核卡数占全国及时审核卡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及时审核构成比(%)=及时审核法定传染病病例数/网

8、络直报系统及时审核法定传染病病例总数100。评价周期:月和年。(四)重卡指标1. 重卡率指标意义:评价各辖区年度累计重卡总数,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现住址项查重条件所获得的重复报告卡数。说明:按照年龄不按照出生日期;“涂(+)、菌(-)、未痰检、仅培养”按照一种病名“肺结核”来查重;设定对每年度月日至当月月末的所有卡片进行查重。计算公式:重卡率(%)=每年1月1日至当月重卡数 / 本年1月1日至当月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总数。评价周期:月和年。2. 重卡构成比指重卡数占上一级汇总重卡总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重卡构成比(%)=重卡数/上一级重卡汇总数。二、传染病网络

9、直报系统“质量统计”模块新增选项功能(一)质量综合评价可以查询月度、年度质量评价各项指标,同时可以查询综合率和综合评分。综合率(%)=网络报告率*0.3+及时报告率*0.3+及时审核率*0.2+(1-重卡率)*0.2综合评分标准如下表: 指标(%)分值评分标准网络报告率30100%:满分;90%-100%:20分;80%-90%:15分;80%及以下:10分及时报告率30100%:满分;95%-100%:20分;90%-95%:10分;90%及以下:5分及时审核率20100%:满分;95%-100%:15分;90%-95%:10分;90%及以下:5分(1-重卡率)200:满分;0-5%:15分

10、;5%-10%:10分;10%及以上:5分(二)重卡统计报表该统计报表“重卡”查询属于模糊查询,条件为:年龄(2岁)、姓名(姓/名分开查重,“姓”和“名中一个字”相同)、性别、职业、病名和现住址国标。仅对39种法定传染病进行查重。本统计报表功能侧重对过程质量管理,重在提醒各地提高对重卡的及时有效识别和排查。系统计算策略于每晚24时启动,形成截至24小时报表,同时提供重卡导出功能供各级用户逐一排查。如果属于同一病例年内多次发病出现的重卡,建议各地订正病例姓名,在之后标注“2”或其他。(三)卡片报告与审核及时性统计该统计报表按月度和年度分析卡片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的平均间隔,计算间隔的中位数、未及时报告数和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数和未及时审核率。增设未及时报告、未及时审核卡片的导出功能,同时还增设分病种查询功能,仅对39种法定传染病进行评价。(四)网络报告率分析该统计报表按月度和年度分析辖区传染病网络报告率,除地区选项外,增设机构级别,即县级及以上和乡镇级机构。三、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质量统计”模块原选项功能“质量统计”原有5个选项,即报告单位类型分析、单位报卡统计、直报代报统计、直报情况调查、县区零缺报统计,除在直报代报统计表中增设年度统计结果查询外,其他4项功能维持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