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史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803253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科技史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科技史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技史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科技史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物理学,3.1 中国古代的力学知识 1)杠杆原理: 秤是杠杆原理的典型应用。长沙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出土一种 等臂秤,不等臂秤可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使用了。 墨经一书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衡,加重于一旁,必垂; 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 支点到重物的距离称为本,支点到权一端的距离称为标。,桔槔:取水工具,春秋战国已普遍使用 辘轳:起源于商末。,2)重心与平衡 古代,人们已认识到保持平衡与重心相关。 西周时工匠制造了一种欹(倾斜)器,“虚则欹,中则正, 满则覆“,因为他的重心会随水的多少而发生变化。 据说孔子带弟子参观之后说: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3)力的

2、概念 墨子:力,形之所以奋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力是改变 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学中有一条法则:系统的内力对系统的作用为零 韩非子说明了这一现象:“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 不能自举。“,乌获:秦国大力士,4)运动相对性 尚书纬:地恒动不止,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 闭牖而坐,舟行二人不觉也。“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之前1500年就由中国人提出。 5)浮力 曹冲称象 怀丙打捞铁牛:水浅时把两只大船装满土石,中间架横梁巨木, 巨木系铁牛,待水涨时卸掉船中土石,将铁牛拉出水面。,3.2中国古代声学知识 1)振动和波 波是由振动而产生的,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发现了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形式和

3、水波是一样的。“今人操行变气源近,宜与鱼等 气应而变,宜与水均“ 当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吕氏春秋:声 比则应。 古人不仅发现了共振现象,而且知道消除共振的方法。 唐朝时,洛阳某寺一僧人房中挂一乐器磬,经常自鸣, 僧人因此惊恐成疾。他的一个朋友看了之后,拿出铁锉,在磬 上磨了几下,磬便不再自鸣了。问其原因,朋友说:此磬与,寺中钟声律和,故击彼应此。 2)弦和管的振动 确定弦长与音调的关系,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明确。 明代王子朱载堉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到现在还被普遍采用。 春秋战国的编钟,世界奇迹。 编钟截面是椭圆形的,与西方的圆钟不同,它的发声短,易 衰减,可作为乐器使用。而圆钟声

4、音悠扬长久,连续敲打会 相互干扰。 编钟还有一个特点:一钟双音。在正中敲发出一个乐音,在 旁边敲又发出一个乐音。,5)喷水鱼洗 震盆有双耳,大小如脸盆,盆底绘有四条鱼, 鱼与鱼间刻有四条清晰的易经河图抛物线。 只要在盆内加一半水,然后用手轻摩双耳, 盆中刹那间就会波浪翻滚,汹涌澎湃,然后涌出 四股二尺许高的喷泉 唐宋期间发明。,另外,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也是对声学知识的精彩应用,3.3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1)指南针 四大发明之一,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最初叫“司南”,但由于 其极性不容易找准,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来出现指南鱼, 用于军事。宋代则发展成为指南针。梦溪笔谈载:“方家以 磁石磨针锋,

5、则能指南”,说明了指南针的做法:用磁石磁化钢 针。指南针与方位盘相结合形成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 一大进步。 指南针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传入欧洲。,3.4 中国古代的光学成就 1)光的直线传播 墨子小孔成像:2500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 光学实验:小孔成像。在一间黑暗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 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墙上就出现一个倒影。墨子解释说:这 是因为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墨子还利用光 的这一特性解释了物与影的关系,解开了影子自身并不参加运 动的秘密:影子的运动只不过是影子不断更新的结果。,2)镜面成像原理 早在3000年前,我国就制造了铜镜,对光的反射有了深刻 的认识。 公元前4世纪以前,就已认识到月亮本身并不发光, 它的光是太阳光的反射光。沈括还做了一个实验:用一个 弹丸(代表月亮),半面涂粉(代表受光面),这样,“侧视 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解释了月亮的阴晴圆缺。 公元前2世纪,我国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汉初淮南 万毕术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沈括还正确表述了凹面镜成像的原理。一千多年前的晋代的 张华载博物志中记载:“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 其影,则得火。”这实际上就是凸透镜聚焦现象的描述。古代 由于没有玻璃,所以对透镜的知识很差,但把冰制成透镜,用 来取火,可以说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