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80098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孝义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含解析)、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王室衰微,导致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故D正确。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指小

2、农经济,它对天子权威没有直接威胁,故A错误。儒家出现于春秋末期,且主张克己复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且有利于天子权威巩固,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分封制为西周的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容易导致王侯割据势力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2.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

3、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A. 把儒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忠想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D. 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取得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强调礼教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始皇把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旨在维护封建统治而非单纯的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思想在思想争鸣中尚未取得统治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

4、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A. 君轻民贵B. 君主受命于天C. 制天命而用之D. 大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荀子主张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是君民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4. “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忧甚的重要原因是A. 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B. 西汉统微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 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D. 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

5、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故A项错误;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故BC项错误;死后的厚葬可以获得孝的美名,同时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度5.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处处于低湖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B. 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

6、时埠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儒学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特征可知d处表述错误,d处是儒学发展的又一高峰,应是宋明理学的发展;A、B选项两者描述应该互换才正确,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要求,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点睛:解答本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图表中下面的时间轴来分析判断。本体比较容易的一点就是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段限,比如秦汉之间很明显就是焚书坑儒,宋明时期的就是宋明理学,由此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6.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俱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末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A.

7、 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B. 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 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D. 商品经资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社会地位卑贱的人都开始崇尚奢侈,逾越制度的制约,所以穿衣戴帽这一套,地位高的和地位低下的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D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排除A;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排除C。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7.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

8、科贡献分布示意图。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A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数学、农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的科技为主,B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D错误。8. 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

9、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A.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B. 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C. 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D. 中国实行自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斯密的这段论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没有实行市场经济及与之相应的法制建设。这样的制度安排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斯密的这些论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时弊,揭示了中国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9. 20世纪70年化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中咨文

10、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人,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B.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蹩端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的侧重点不是州政府的权力,而是侧重于国家经济方面,故A项错误。结合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这是由于美国政府在罗斯福新政后强化对经济的干预,造成美国联邦政府负担过重,尼克松总统的咨文意在消除美国政府干预经济带来的弊端,故B项正确。尼克松总统的主张在于削弱联邦政府过度干预经

11、济带来的负担,并未涉及恢复自由放任传统,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分配方面,并不能看出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故D项错误。10.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 大公报注重提供祛律性援助B. 西方祛律思想开始在中國传播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祛冶建设D. 国人的婚姻维权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29年大公报的广告,当时的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B说开始说法错误;A项与“离婚法论卖书广告”不符;C项不选,题干是报纸上的广告内容,没

12、有提及政府的态度;材料中的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故选D。11.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怯大条;要求计划做三本帐,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则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是必成的、地力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B. 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C. 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D. 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答案】C【解析】“二五”计划指1958年到1963年。由材料来看,“二五”计划初期正在开展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盛行。材料中将中央则成的计划当做地方的第

13、一本账,“在地方式必成的”,而地方“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这容易导致地方经济建设层层加码,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的弊端,排除A。鉴于大跃进运动的危害,中共在“二五”计划后期着手调整国民经济,排除BD。12. 十二铜表法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递诸第三者作证,拥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论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点是A. 条文清晰,实用性强B. 尊重传统,灵活性强C. 保护贵族,阶级性强D. 承认契约,原则性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原告

14、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以充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的特点是条文清晰,实用性强,因此选A。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罗马法有关证人出廷作证的相关内容,不体现阶级性,所以C项错误。罗马法是一种创举,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与传统相关的内容,所以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到契约内容,所以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

15、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其特点是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立法形式灵活简便、独具特色;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深湛的原则与制度、科学的概念和术语;卷帙浩繁、规模巨大的法律编纂。13. 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A. 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B. 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C. 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D. 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处罚力度是不同的,即材料说明了罗马法是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反映要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而非反映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适用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了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的犯罪,是客观意愿至上而非主观意愿至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4. 新京报对英国“脱欧”事件评述道:“与欧陆间若即若离,在英国有悠久传统,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几乎步步迟到,处处特殊;不使用欧元,不接受难民统一配额脱欧派也好;留欧派也罢,都是这套英国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