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280029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时期战略选择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先进工业化国家生产者服务业的新发展现象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如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如何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纳入国家视野的战略性区间?较为系统地总结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的经验和历程,把握并运用这些历程中呈现出来的基本规律,对改变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落后状况、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其支撑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生产者服务比

2、重上升规律 服务业是一个内容庞杂、行业众多的非同质性产业,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分类标准,可以将它分成不同的类别。目前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是一种基于功能的分类体系。在这种分类体系下,服务业被分成四大类,即:分销服务、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或*服务。由于分销服务的内容大都属于生产者服务,因此,从指标计算上看,生产者服务的价值就是用第三产业的价值减去消费者服务的价值,再减去*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价值后的余额。统计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当中,消费者服务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速度非常平缓;社会公共服务的比重则呈逐步下降趋势,而生产者服务的比重则呈明显上升态势。这也暗示着,早期学者提出的服务业

3、比重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生产者服务比重的明显上升所带来的。 分析个中原因发现,消费者服务比重的平缓上升,主要是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难度较大以及消费者需求从长期来看的渐近式变化有关。毕竟,消费者服务的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呈正相关的,而消费者需求的突变也多发生在非常时期。社会公共服务比重的稳步下降,主要与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从而导致*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与内容日趋减少直接相关。而生产者服务比重的明显上升,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与泛化,必然引发生产者服务从制造业当中逐渐外部化(或垂直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与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服务化趋

4、势的日益显著与知识经济的日趋增强,必然会引致出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生产者服务的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在需求导向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的增长自然会引发生产者服务的发展。若从微观机理上进一步剖析,则是由于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种类的不满足需求,触发了生产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地位的日益凸显。因为对商品和服务的多样性需求必然导致对每一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那么,生产者如何来应对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这种低量却又多品种的需求呢?通常,它们是通过增加对专业化的、中间投入的零部件和服务的需求,以及采取新的组织结构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这一改变。因此,在需求导向型的市场经济中,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才是生产者服务业快

5、速增长并由此带来其比重日益提高的最基本原因。二、生产服务要素依赖演变规律 生产服务业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所依赖的生产要素逐渐演变与升级的过程。早期的生产者服务内容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具备简单劳动能力的人便可以胜任,比如保洁、门卫等简单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而现如今需要高技能与技巧的服务,大部分生产者服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因此,其产出中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分。正因为生产者服务的要素依赖从简单劳动逐步转向劳动技能与技巧,再到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因此,生产者服务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是一种资本深化的过程。只不过这里的资本不只是物质资本,还包括更多的

6、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这样的新型资本。就是因为其投入中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所以其产出中才有更多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含量。因而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1989)才得出如下结论:生产者服务是把社会中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导入到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飞轮,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通道。因此,它才能够提高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运营效率、经营规模以及其他投入要素的生产率,并同时增加其产出价值。根据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资本深化过程的典型特征就是伴随有生产的迂回性和专业化的增强。而生产者服务业的成长与发展,无疑是这一观点的现代版例证,因为它本身就是生产迂回性增强与专业化分工

7、深入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伴随着现代新型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深化,而且这一深化过程本身还带有专业化增强的特征。现代生产服务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性特征,决定了人才对生产者服务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即APS)发展的重要性。毕竟,高级生产者服务是由那些与知识的生产、传播与使用密切相关的行业所组成,因此,人才才是其发展的生命线。由此便可以引申出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即*若要加快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解决人才方面的瓶颈约束。针对中国目前在此方面的客观实际,一方面,要利用国际化机遇,建立起人才引进、开发和共享的国际通道,以缓解当前关键性生产

8、者服务人才紧缺的状况;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国内的教育培训与人才开发方面的配套,其中包括职业培训与教育等,从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三、生产者服务地理集中与集聚规律世界城市理论假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性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运行中的指挥和控制中心。一个世界性城市的经济结构由该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功能所决定。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它已经成为带动世界性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这种主导性功能已经被大量的实证研究所证明(甄峰等,2001)。研究显示,生产者服务,特别是APS,在地理上越来越表现出集中与集聚的发展趋势,且集中的地点大都是大城市的某一区域。 从理论

9、上分析,生产者服务业集聚的动力不仅包括共享基础设施、节约运输成本等静态集聚效应,更多的还包括获取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创新、传播等动态集聚经济效应。具体来说,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出于关键性投入要素(人才)的可获得性和信息、知识获取、更新与交流的便捷性考虑。大中城市是科研院所云集、高中级人才最为集中、也是最为向往的地方,同时也是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交汇中心。由于生产者服务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高度密集型行业,因此,为了保证其关键性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便捷性,在空间布局上必然会选择人才较为集中的大中城市作为其主要的落脚地。再者,生产者服务很多都是强调创新与创意的行业,因此,前沿信息的及时跟踪以及与同

10、行企业或关联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对行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向城市集聚显然有助于达到这样的目的。(二)为了更为方便地接近目标客户,降低需求双方的交易成本。大中城市是公司总部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决策权相对集中的地方。生产者服务在区位上选择大中城市,既可以极为便利地接近自己的目标客户,同时,也可以通过提供百货商场式的生产者服务而减少服务需求方的搜寻时间与成本,从而通过外部规模经济而达到降低交易费用之目的。(三)*的事后调节与政策引导也是重要原因。虽然生产者服务的集聚起初具有相当的偶然性,但是,*适应这种需求而进行的事后调节与政策引导,又会进一步促使其在特定区域的集聚。(四)制造业的集聚式发展也是生

11、产者服务业集聚的重要原因,毕竟,制造业是生产者服务的重要需求对象。 集聚的生产者服务客观上也会产生一些好的效应:(一)发挥服务业生产中技术与知识的外溢效应与学习效应以及实现相互提携效应,提升生产者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与区域竞争力。(二)通过集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达到降低生产者服务生产成本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支撑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与竞争力。这些效应的一个最突出的现实表现,就是在APS集聚的大型城市周围,以及密集分布的高速公路网两边,形成了对成本因素比较敏感的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或者产业集群。其中,高度集聚的APS起到了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而大型城市集聚的APS周围制造业则起到了降低制

12、造成本的作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制造成本”,强化了商品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进程。在这方面,上海相对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所带来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突出表现,是最好的例证。鉴于此,国内后发地区在实施城市化战略和谋划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时,应充分地引导生产者服务业集中和集聚化发展,率先开放和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是降低城市商务成本、发挥独占性优势、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手段。这样可以使城市功能在一开始便有一个好的起点。而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的引导,有意识地配置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功能,更加强有力地支撑区域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 四、生产者服务外化与外包规律外包或外化

13、,就是指企事业单位或*部门把原来由内部提供的生产者服务转为从外部专业市场购买,来满足其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产业组织理论当中也叫垂直分离,实质上这也是社会专业化分工深化与泛化的一个表现。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一些激发生产者服务外化的因素:1.成本效率因素。企业从外部专业市场购买生产者服务,往往比内部直接提供具有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2.非金融性资源因素。外部化可能是由知识资源的缺乏所激发的,也就是说,外部化可能是企业为了获取它们自己并不拥有,而生产者服务企业所拥有的专有知识或专门技术(Gillespie & Green,1987;Perry,1990)。毕竟,生产者服务的功能随其劳动中所包

14、含知识的专业化程度而不同,有的服务,如法律、工程技术或者投资银行业都涉及到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如果企业内部并不具备足够的生产能力,那么外部化便是可行选择。这里的外部对外包企业的内部生产能力起到了一种增加或者补充的作用。3.需求特征。企业对不同生产者服务的需求可能随其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结构而变化。通常认为,只有存在充足的需求以保证内部生产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时,或者说,只有对该服务的需求足以降低生产成本时,企业才会由内部提供生产者服务。而当需求水平不是很大,从而无法使很大的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也难以有效利用时,生产者服务便会被外部化;当需求是零星的且又不可预测时,企业也会外部化其生产者服务(

15、Coffey & Bailly,1990)。 4.功能特征。外部化也可能是由于功能的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而产生(Perry,1990)。如果对生产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复杂程度较高的生产者服务的即时需求变得越来越广泛时,企业便可能会因为所需知识资源供给较为有限而难以实现内部供给,只能通过外部化来解决。显然,这也为专业化生产者服务企业的形成和生产中规模经济的利用提供了很大空间。当然,那些对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特别是那些涉及企业特有信息的服务,通常是不大可能外部化的。不过,Cohen(1981)又指出,如果由生产者服务所提供的专业化知识能够使企业更容易地适应经济条件的不确定变化,而这些

16、服务对于外包服务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那么也会实行外部化,虽然这可能涉及到企业的特定信息。此外,生产者服务作为一种商业实践所建立起来的时间长短,也是影响外部化的重要因素。Tschetter(1987)发现,外包出去的生产者服务多是创新服务。提供这种服务所需要的知识资源,至少在一开始肯定是有限供给的。如果此时就被某个企业所拥有,那么,外部化便是唯一选择。而那些已经成为商业实践的旧生产者服务,企业则更可能通过花费时间来发展内部供给的能力。 5.规制因素。把规章条例日益应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层面也增加对生产者服务的需求,如会计、法律服务和保险。在有些情况下,规制可能要求一定的生产者服务,例如财务审计,由独立的企业来提供。在其他情形下,法律规制则通过上面提到的一个或者几个因素,对外部化起到了刺激作用。 五、生产者服务垄断竞争规律 生产者服务业兼具垄断和竞争行业的双重特质。一方面,生产者服务本身是一种同类但又不同质的差别化产品。虽然不同企业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