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物质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793041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边的物质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身边的物质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身边的物质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身边的物质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身边的物质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身边的物质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边的物质解读(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 主题四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二部分 基础专题攻略,主题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3,重难点突破,重难点 金属、非金属单质在氧气或空气中 的燃烧现象描述 描述化学反应现象需注意的问题:,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4,1.不能错把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当作反应现象来描述, 如木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把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作反应现象。 2.要正确区别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光、火焰、烟、雾等。 ()火焰是可燃性气体或易气化的固体、液体物质燃烧时的特征,如氢气、甲烷、一

2、氧化碳、酒精、汽油、煤油、石蜡、硫等燃烧时均能形成火焰。铁、铝、木炭等物质燃烧时只能发光,不能形成火焰。,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5,()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磷燃烧生成细小的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即形成白烟。 ()雾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如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看见瓶口处有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液滴的缘故。,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6,3.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夹木炭的坩埚钳由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中,如果过快地伸入集气瓶底部,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不旺。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应注

3、意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铁丝应绕成螺旋状,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7,例 (12益阳)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C,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8,固体粉末,固体与液体,块状固体与液体,加热,常温,常温,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重难点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对比,9,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4、排水法(O2),向上排空气法(O2、CO2),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收集气体,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0,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O2: 排水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瓶口冒出时,说明已满,否则未满; 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 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火焰熄灭,说明已满,否则未满,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1,2.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操作的“先与后” (1)针对所有实验,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2)实验室用KMnO4、KClO3 制取氧气并用排

5、水法收集的“三先三后”。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先对试管预热,后集中在药品的部位加热;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2,例 (13常德)下列实验装置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标号仪器名称: , 。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和 (填字母序号)。,铁架台,水槽,2KMnO4 K2MnO4+MnO2+O2 ,A,C(或E),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选用的两种药品是 (填化学式),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字号),用装置收集二

6、氧化碳气体时应由 (填“”或“”)管口通入气体。 ()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洗气瓶中溶液的 pH,原因可能是 . .(任答一点即可)。,返回主题目录,CaCO3、HCl,B,a,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或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第四、九单元),15,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判断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判断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3.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对应温度

7、下的溶解度 相等。,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6,5.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任何一点都是不饱和溶液。 6.当保持溶剂的量不变,改变温度时,首先将温度改变前所对应的溶解度所对应的点沿着温度增大或减小的方向左右平移,然后利用该点所在的纵坐标和温度改变后所对应点的溶解度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换方式。,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7,如曲线为 ,可将其不饱和溶液(即曲线下 的点)通过降温(即向左平移)转变为饱和溶液(即 曲线上的点);若曲线为 ,则需要升温 转变(即由曲线下的点向右平移变为曲线上的点)。,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8,7

8、.判断提纯某种物质所用的方法。如、两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为 ,若中混入少量的,可 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若中混入少量,则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19,例 (13邵阳)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像回答: ()t时,KNO3的溶解度 (填 “”、“”或“”)NaCl的溶解度。 () KNO3溶液中含少量的NaCl ,将KNO3从溶液中析出常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向某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则KNO3 (填“能”或“不能”)溶解。,=,降温,能,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0,()读图,你能获取的一条信息: 。 。

9、【名师点拨】本题考查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及 对饱和溶液的理解,关键是理解溶解度的含义(某物 质的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会看溶解度 曲线表示的意义,学会从“点”、“线”、“面”三方面入手分析溶解度曲线,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选用提纯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1,重难点2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以溶质的质量列比例,而不能用溶液质量或体积。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有两种求法: (1)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10、22,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在计算中应注意:若反应中不生成水时,溶剂(水)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质量之和;若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则还需加上生成水的质量。 ()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注意:反应物中的不溶性杂质或剩余物不能算入反应物质量总和。,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3,3.溶质质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能会有两个来源,反应生成的和原混合物中的,计算时不能有遗漏,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生成的溶质质量原混合物中存在的溶质质量。 例 (12衡阳)如图是某胃药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振衡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药品中碳酸氢钠(NaHCO3)的质量分数,取1

11、0片该药品研碎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4,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共消耗稀盐酸23,测得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5.8。请计算: ()片药品的质量为 ,反应共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5,2.2,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略。,NaHCO3HCl NaClH2OCO2 84 58.5 44 x y 2.2,()解:设药品中含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药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答:略。

12、,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返回主题目录,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三 金属与金属矿物(第八单元),27,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 以活泼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为例,等质氢图(如图) 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 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8,()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完全相同,如18铝和56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等质等价金属图(如图) 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 生成物的金属离子都为+2价,产生氢 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

13、:,()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Zn线比Fe线陡。,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29,()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则消耗的酸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可简单概括为:越陡越活,越高越小。,等质不等价金属图(如图) 铝、镁、锌与酸反应,生成物金属 离子的化合价分别为+3、+2、 +2,此图反映出等质不等价金属 与酸反应不仅速率不同,而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化合价有关。可用下式计算氢气质量:,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30,例(12湘潭)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块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足量稀硫酸 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

14、应后无固体残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金属乙反应后产生的氢气多一些 金属甲的反应速度快一些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盐的 质量分数甲一定比乙小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甲一定比乙小,D,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31,【名师点拨】对于坐标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坐标轴的意义,然后结合题中所涉及的变化对曲线进行分析,关键是抓住三点分析:起点、拐点、走向和终点。金属与酸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金属与等量稀酸反应,生成物的曲线越陡,金属越活泼;金属过量、酸不足,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等质量金属与酸反应,酸过量,生成物的化合价均为+2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消耗

15、酸越多。,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32,重难点2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依据与实验设计 探究依据 ()位于氢前的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氢后的金属不与盐酸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33,实验设计 (1)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以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例)。 取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单质,例如取Cu丝,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 溶液,然后将Cu丝分别插入两溶液中,通过是否有金属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即“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或“两盐夹一金”;,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34,取金属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的盐溶液,例如取CuSO4溶液,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单质,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别将Zn片和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即“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或“两金夹一盐”; 按从强到弱的顺序,如Zn放入CuSO4溶液中,Cu放入AgNO3溶液中,根据是否能够发生置换反应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专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