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2792150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18.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汽车构造(下)讲解(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 悬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弹性元件,第三节 减振器,第四节 非独立悬架,第五节 独立悬架,第六节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第一章 概述,1 定义(图),车架或车身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统称,2 功用,A 弹性地连接车桥与车架或车身,B 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由不平路面引起的冲击力,C 迅速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D 起导向作用,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运动,3 组成(图),弹性元件 +,导向装置 +,减振器 +,横向稳定杆,4 类型,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第二节 弹性元件,1 钢板弹簧,2 螺旋弹簧,3 扭杆弹簧,4 气体弹簧,5 橡胶弹簧,利用橡胶本身的弹性,1 钢板弹簧

2、,1.1 类型,单片,双片,多片,1.2 安装固定,1.3 润滑,各片之间使用石墨润滑脂润滑,A 钢板弹簧的中心部位用U形螺栓与车桥固定,B 主片两端的卷耳与固定在车架上的支架或吊耳作铰链连接,C 中心螺栓及弹簧夹保证装配时各片的相对位置,2 螺旋弹簧,2.1 类型,圆柱形螺旋弹簧(刚度不变),圆锥形螺旋弹簧(刚度可变),2.2 特点,A 不需要润滑,防污性强,占用空间小,质量小,B 只能承受垂直载荷,必须有导向装置和减振器配合使用,3 扭杆弹簧(图),3.1 断面形式,圆形、矩形、管状,3.2 工作原理,当车轮跳动时,摆臂将绕着扭杆轴线摆动,使扭杆产生扭 转弹性变形,在车轮与车架之间起弹性连

3、接的作用,3.3 安装,A 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悬架的确摆臂上,B 扭杆弹簧预加扭转方向必须与扭杆安装在车上后承受工 作载荷的扭转方向相同,3.4 特点,质量轻,不需润滑,维修简便,可节省纵向空间,4 气体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囊式弹簧,膜式弹簧,单气室,双气室,两级压力式,4.2 油气弹簧,4.2.1 类型,单气室,双气室,两级压力式,4.2.2 单气室油气分隔式油气弹簧工作原理,4.2.3 特点,A 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B 体积小,质量轻,C 对密封性要求很高,维护相对麻烦,第三节 减振器,1 基本原理(图),利用活塞在缸筒内作往复运动,使孔壁与油液以及液体分子间 产生摩擦

4、形成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2 对减振器的要求,A 在悬架压缩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小,以便充分利用 弹性元件的弹性,以缓和冲击,B 在悬架伸张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大,以便迅速减振,C 在车桥与车架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能自动加大液流 通道截面积,以免阻尼力过大,造成减振器损坏,3 双向筒式减振器,4 新型减振器,4 新型减振器,4.1 充气式减振器,4.2 阻力可调式减振器,第四节 非独立悬架,1.1 钢板弹簧式,1.2 螺旋弹簧式,1.3 空气弹簧式,第五节 独立悬架,1 优点,A 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运动互不影响,B 减小非簧载质量,有利于汽车的平顺性,C 采用断

5、开式车桥,可以降低发动机位置,降低整车重心,D 车轮运动空间较大,可以降低悬架刚度,改善平顺性,2 类型,横臂式,纵臂式,单斜臂式,烛式,麦弗逊式,单横臂式,双横臂式(等长/ 不等长),单纵臂式,双纵臂式,3 横向稳定器,第六节 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1 主动悬架(图),1.1 作用,根据汽车的运动和路面状况,适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1.2 组成,执行机构 +,测量系统 +,控制系统 +,能源系统,2 半主动悬架(图),不改变悬架的刚度,而只调节悬架的阻尼,有级式半主动悬架,无级式半主动悬架,图 悬架,示意图,前后悬架,图 悬架示意,图 前后悬架,图 非独立悬架,动画演示,图 独立悬架,动

6、画演示,图 单片弹簧钢板,图 多片弹簧钢板,两副钢 板弹簧,图 两副弹簧钢板,图 螺旋,图 圆锥形螺旋弹簧,图扭杆弹簧,图 囊式,实物图,图囊式实物图,图 膜式,与囊式相比:弹性曲线更理想,振动频率更低,尺寸更小,图 单气室,图 双气室,图 两级压力式油气,图 橡胶弹簧,图减振器,图 双向筒式,组成,活塞杆/活塞 +,工作缸 +,伸张阀4 +,补偿阀7 +,流通阀8等,压缩阀6 +,工作过程,压缩行程:,活塞下移,下腔油压升高,推开流通阀,油 液流入上腔,由于活塞杆占有一部分容积, 使得下腔的一部分油液顶开压缩阀,伸张行程:,活塞上移,上腔油压升高,推开伸张阀,油 液流入下腔,由于活塞杆占有一

7、部分容积, 使得储油缸的油液顶开补偿阀,各阀预紧力情况,流通阀压缩阀补偿阀伸张阀,图 双向筒式,图 双向筒式,图 钢板非独立悬架,图 螺旋非独立悬架,图空气弹簧式,实物图,图空气弹簧式实物图,图单横臂式,工作演示,车轮平面会发生倾斜,破坏轮胎和地面的附着,轮胎磨损较严重,图双横臂式,工作演示,车轮平面不会发生倾斜,但轮距发生明显变化,图双横臂不等长式,实物图,工作演示,两臂长度选 择适当时,轮 距和定位角 不发生太大 变化,图双横臂不等长式实物图,工作演示,图单纵臂,工作演示,不适合用于转向轮,图双纵臂,图单斜臂,图烛式,有专门的主销,但主 销承受全部的侧向力, 磨损严重,动作演示,图麦弗逊式

8、,实物图,图麦弗逊式实物图,工作演示,图横向稳定器,半主动悬架(图),阀门放大,阀门放大图,主动悬架(图),第二十三章 汽车转向系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转向器,第三节 转向操纵机构,第四节 转向传动机构,第五节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第一节 概述,1 组成(图),2 类型,3 转向系的传动过程,4 转向轮的运动分析,转向器 +,操纵机构 +,转向传动机构,机械转向系,动力转向系,转向盘,转向轴,万向节传动装置,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5 转向系统传动比,6 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盘在空转阶段的角行程,5 转向系统传动比,5.1 转向器角传动比,转向盘转角增量与相应的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之比i1,5.2

9、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与转向盘一侧转向节的相应转角增量之比i2,5.3转向系统角传动比,转向盘转角增量与同侧转向节相应转角增量之比i, i=i1i2,第二节 转向器,1 传动效率,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正效率,逆效率,2 类型,可逆转向器,不可逆效率,极限可逆效率,逆效率较高,逆效率很低,介于前两者之间,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3 齿轮齿条式,3.1 结构(图),转向齿轮轴 +,转向齿条 +,转向横拉杆,3.2 类型,两端输出式,中间输出式,3.3 间隙调整(图),通过弹簧和压块将齿条压靠在齿轮上,弹簧预紧力可调,4 循环球式,4.1 结构(图),转向

10、螺杆 +,转向螺母 +,齿扇,4.2 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一级传动),转向螺杆:,轴颈支承在两个圆锥滚子轴承上,转向螺母:,下平面加工成齿条,是第一级传动副的从动件,第 二级传动副的主动件,螺杆与螺母之间以钢球传动,4.3 齿条齿轮传动副(第二级传动),两者的啮合间隙通过对齿扇轴的调整,5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5.1 结构(图),转向蜗杆 +,指销 +,摇臂轴,5.2 类型,单指销,双指销,第三节 转向操纵机构,1 定义,从转向盘到转向传动轴一系列零部件,2 结构(图),转向盘 +,转向柱管 +,转向轴 +,万向传动装置,3 转向盘(图),3.1 结构,轮圈 +,轮辐 +,轮毂,3.2 要求,

11、A 应具有柔软的外表皮,B 控制方便,4 吸能装置,4 吸能装置,4.1 转向轴(图),4.2 转向柱管(图),第四节 转向传动机构,1 功用,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转向轮,使两转向轮偏转角按一 定关系变化,2 与非独立悬架配合使用的转向传动机构,2.1 结构(图),转向摇臂 +,转向直拉杆 +,转向节臂 +,2.2 类型,前置式,后置式,转向直拉杆横置式,3 与独立悬架配合使用的转向传动机构,梯形臂 +,转向横拉杆,2 与非独立悬架配合的转向传动机构,2.1 结构(图),转向摇臂 +,转向直拉杆 +,转向节臂,2.2 类型,前置式,后置式,转向直拉杆横置式,2.3 转向摇臂(图),2.4

12、 转向直拉杆(图),2.5 转向横拉杆(图),第五节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1 类型,按工作油液的压力,常压式,常流式,按转向控制阀,滑阀式,转阀式,2 常压式助力转向装置,3 常流式助力转向装置,4 滑阀式助力转向装置,5 转阀式助力转向装置,6 转向油罐和转向液压泵,6 转向油罐和转向液压泵,6.1 转向油罐(图),储存、滤清并冷却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油液。,6.2 转向液压泵,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输出,类型,齿轮式,叶片式,转子式,柱塞式,图转向系,动力转向系,图动力转向系,图理想的转向轮偏角,cot=cot+B/L,转向时,为避免车轮相对地面滑动而产生附加阻力,减轻轮胎磨损,要求转

13、向系统能保证所有车轮均作纯滚动,多轴转向示意图,多轴转向示意图,图 齿轮齿条示意图,实物图,工作演示,整个转向系,图 齿轮齿条,图 齿轮齿条中间输出,图 齿轮齿条两端输出,图 齿轮齿条间隙调整,图 完整的齿轮齿条转向器,图 循环球式1,工作演示,图 循环球转向器,图蜗杆曲指式,工作演示,图转向操纵机构,图转向柱管,实物图,图通用转向柱管,别克转向 柱管,图别克转向柱管,图转向盘,实物图,图通用转向盘,图别克转向盘,图转向轴,图转向柱管吸能装置,图与非独立悬架配合的转向传动机构1,图与非独立悬架配合的转向传动机构2,图与非独立悬架配合的转向传动机构3,图转向摇臂,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指销式

14、,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指销式,转向直拉杆,转向横拉杆,与独立悬架配合使用的转向传动机构,图常压式,工作状态,图常压式工作状态,图常流式,工作状态,图常流式工作状态,图滑阀式助力转向装置,图转阀式助力转向装置,工作演示,图转向油罐,图转向液压泵,工作演示,单腔叶片泵,双腔叶片泵,图转子泵,第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制动器,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统,第四节 伺服力制动系统,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统,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第七节 辅助制动系统,第一节 概述,1 功用,减速停车、下坡稳定车速、驻车制动,2 工作原理(图),在人力作用下,制动蹄对制动鼓产生制动摩擦力矩M,在M 的作用下

15、,车轮将对地面作用一个向前的力F,地面对车轮作 用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FB,即为地面对车轮的制动力。,3 组成,供能装置 +,控制装置 +,传动装置+,制动器 +,4 类型,制动系统 的功用,行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第二制动系统,辅助制动系统,制动能源,人力制动系统,动力制动系统,伺服制动系统,第二节 制动器,1 功用,产生制动力矩,2 类型,按制动器结构,鼓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按安装位置,车轮制动器,中央制动器,3 鼓式制动器,外张式,内张式,轮缸式车轮制动器,凸轮式车轮制动器,楔式车轮制动器,4 盘式制动器,3.1 轮缸式车轮制动器,3.1.1 定义,液压制动轮缸作为制动蹄促动装置的制动器,3.1.2 类型,领从蹄式制动器,双领蹄式制动器,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双从蹄式制动器,单向自增力式制动器,3.1.3 制动器间隙的调整,双向自增力式制动器,A 领从蹄式制动器,结构(图),前制动蹄 +,后制动蹄 +,制动底板 +,制动轮缸 +,制动蹄间隙调整装置,特点,(1)一制动蹄在张开时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一致,称 为领蹄。领蹄和鼓之间的正压力较大,(2)另一制动蹄在张开时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反, 称为从蹄。从蹄和鼓之间的正压力较小,受力分析(图),(1)对领蹄支点求矩:,Fs*L + FT1*L1=FN1*L1,(2)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