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63969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光谱分析法概要(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本章主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 &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UV-VIS) 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IR) 分子荧光光谱法(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FS),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紫外、可见光谱(UV、VIS)是电子光谱。 UV、VIS是物质在吸收10800nm光波波长范围的光子所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吸收光谱。 波长200nm的紫外光属于远紫外光,由于被空气所吸收,故亦称真空紫外光。该波段的吸收光谱属

2、于真空紫外光谱。 一般紫外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200800(1000)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常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基本原理,1有机、无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主要类型有: (1)含、和n电子的吸收谱带 (2)含d和f电子的吸收谱带 (3)电荷转移吸收谱带,(1)含、和n电子的吸收谱带,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内电子跃迁的方式一般为-*、n-*、n-*和-*这4种类型 。 图12-1 有机分子电子(能级)跃迁类型,吸收波长在真空紫外区。 饱和烃无一例外地都含有电子,它们的电子光谱都在远紫外区。,-*跃迁,n-*跃迁,吸收波长在150250nm范围,绝大多数吸收峰出现在200nm

3、左右。 含有未共享电子对杂原子(O、N、S和卤素等)的饱和烃衍生物可发生此类跃迁。 这种跃迁所需的能量主要取决于原子成键的种类,而与分子结构关系不大; 摩尔吸收系数()比较低,即吸收峰强度比较小,很少在近紫外区观察到。,表12-1 一些化合物n-*跃迁所产生吸收的数据,n-*和-*跃迁,吸收波长在200700nm范围。 绝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吸收光谱都是由n电子或电子向*激发态跃迁产生的。 这两种跃迁都要求分子中存在具有轨道的不饱和基团,这种不饱和的吸收中心称做生色基团(简称生色团)。 n-*跃迁产生的光谱峰的摩尔吸收系数一般较低,通常在10100范围内, 而-*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一般在10001

4、0000范围内。,什么是生色团?,从广义的角度讲,所谓生色团就是可以吸收光子而产生电子跃迁的原子基团。此外,亦有人把生色团定义为在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例如,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某些官能团:羰基、硝基、双键或叁键、芳环等均是典型的生色团。,表12-2 常见生色基团的吸收特性,什么是蓝移?,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置(最大)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紫移或蓝移(或“向蓝”)。 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可引起紫移。 比如,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由n-*产生的光谱峰位置一般移向短波长。 紫移现象产生于未成键孤电子对的溶剂化效应,因为这一过程可以降低n轨道的能

5、量。 在像水或乙醇类的极性化溶剂体系中看到。 在这种溶液体系中,溶剂的质子与未成键孤电子对(n电子)之间广泛地形成氢键,因此n轨道的能量被降低大约相当氢键键能大小的量,在电子光谱上可以产生30nm左右的紫移。,什么是红移?,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置(最大)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或称为“向红”)。 红移往往由于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影响而发生。 比如,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跃迁光谱峰通常移向长波区。 红移是由于溶剂和吸收体之间的极性引力所致。该力趋向于降低未激发态和激发态两者的能级,而对激发态的影响更大,总的结果是降低了能级差(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

6、,这种能级差变得更小),产生红移。 这种效应对-*和n-*跃迁都有影响,导致红移产生,但这一效应比较小(一般小于5nm),因此在n-*跃迁中被紫移效应完全掩蔽。,表12-3异丙烯基丙酮在同溶剂中max值,从图中可以看到,从非极性到极性时,-*吸收峰红移,n-*吸收峰紫移。 吸收光谱的这一性质也可用来判断化合物的跃迁类型及谱带的归属。,右下图为二苯酮的紫外光谱图 实线,在环己烷中;虚线,在乙醇中,-共扼效应,共扼烯烃及其衍生物的-*跃迁均为强吸收带,104,这类吸收带称为K带。 在分子轨道理论中,电子被认为是通过共扼而进一步离域化的,这种离域效应降低了*轨道的能级,光谱吸收峰移向长波方向,即红移

7、。 ,-不饱和醛、酮中羰基双键和碳-碳双键-共扼也有类似的效应。,-不饱和醛、酮中由-*跃迁产生的弱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40nm左右,一般这种吸收的max在270300nm,100,称做R带,呈平滑带形,对称性强。,表12-4 多生色基团对吸收的影响,芳香族的紫外光谱特征,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有3组特征吸收峰,都是由-*跃迁引起的。 例如苯分子在184nm有强吸收带(max=60000),在204nm有中强吸收带(max=7900),分别称做E1、E2带,在256nm有弱吸收带(max=200),称做B带 右图为苯和甲苯的紫外光谱图(在环己烷中),实线-苯 虚线-甲苯 从图中可以看到,苯

8、及其衍生物的长波区谱带(B带)为一组尖锐吸收蜂,这是振动跃迁叠加在电子跃迁上的结果。极性溶剂可以减少或消除这种精细结构。,什么是助色团?,有些官能团(含有未共享电子,即非键电子,亦称为n电子或p电子)本身并不在紫外区产生吸收,但它们具有能使生色团的光谱峰移向长波区并使其强度增加的作用,这种官能团叫做助色团。 例如,-OH和-NH2等都对苯生色团具有助色作用,使B带显著红移。 由于孤立的生色团吸收带往往位于紫外光域(除非若干生色团共轭相连),在引入某些助色团时光吸收移向可见光域,由此得名。 常见的助色团按其“助色”效应的强弱可大致排列为下述秩序: 当然,常有例外。,某些助色团对苯的吸收带的影响,

9、反助色团,这类基团与助色团的效应恰好相反。常见的反助色团的次序如下:,浓色效应(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增加,亦即吸收强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浓色效应或增色效应。,浅色效应(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最大减小,即吸收带强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浅色效应(减色效应)。,强带,有机化合物的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数值大于104的吸收带称为强带。 这种电子跃迁往往是几率很大的允许跃迁。,弱带,有机化合物的紫外与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光系

10、数最大值小于104的吸收带称为弱带。 这类跃迁很可能是不符合允许跃迁选律的禁阻跃迁。,吸收带位置移动的术语说明,无机盐阴离子的n-*跃迁,某些无机盐阴离子由于可以发生n-*跃迁而有紫外光谱吸收峰。 例如,硝酸盐(313nm)、碳酸盐(217nm)、亚硝酸盐(360nm和280nm)、迭氮盐(230nm),以及三硫代碳酸盐(500nm)离子等。,(2)含d和f电子的吸收谱带(配位场跃迁),配位场跃迁包括d-d和f-f两种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吸收光能后可以产生d-d跃迁,而镧系和锕系元素离子却能产生f-f跃迁并得到相应的吸收光谱。,d-d跃迁,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和第五周期的过渡元素均含有d轨道。

11、第四周期元素是3d轨道,第五周期元素是4d轨道。 在配位体的影响下,处于低能态d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光能后可以跃迁至高能态的d轨道。这种跃迁,称之为dd跃迁。 由于d-d跃迁所需的能量较少,因而配位体场吸收谱带常发生在可见光区。 实验证实,过渡金属离子所呈现的颜色与其d轨道所包含的电子数目有关。,过渡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图12-4 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吸收光谱图,d-d跃迁受配位体的影响,d-d跃迁光谱有一个重要特点:配位体场的强度对d轨道能级分裂的大小影响很大,从而也就决定了光谱峰的位置。 例如Cu(H2O)42+为蓝色,而CuCl42+为绿色,Cu(NH3)42+深蓝色。 这可以由配位场理论解释

12、。 高配位体场强度的配离子会引起较大的能级分裂,最大吸收波长max就会减小。 常见配位体按配位体场强度增加的顺序排列为:I-Br-Cl-F-OH-C2H42-H2OSCN-NH3乙二胺邻二氮杂菲NO2-CN-。,表12-5 配位体对d-d跃迁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Co(NH3)5X n+的吸收光谱 X=NH3时,n=3;X=F,Cl,Br,I时,n=2,f-f跃迁,镧系和锕系元素均含有f轨道。镧系元素含有4f轨道,锕系元素含有5f轨道。 处于f轨道上的f电子与处于d轨道上的d电子能实现d-d跃迁一样,在配位体的影响下,f电子吸收光能后可以由低能态的f轨道跃迁至高能态的f轨道,从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光

13、谱。这种跃迁称为f-f跃迁。,镧系元素离子的颜色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f-f跃迁与d-d跃迁显著不同,与过渡金属离子的吸收显著不同,镧系元素离子具有特征很窄的吸收峰。 右图为氯化镨溶液的吸收光谱,这些很尖的吸收峰与线状光谱颇为相似。这是因为4f轨道属于较内层的轨道,由于外层轨道的屏蔽作用,使4f轨道上的f电子所产生的f-f跃迁吸收光谱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故呈现特别尖的特征吸收峰。 这一特性常利用来校正分光光度计的波长。,(3)电荷转移(迁移)吸收谱带,所谓电荷转移光谱,就是在光能激发下,某一化合物(配合物)中的电荷发生重新分布,导致电荷可从化合物(配合物)的一部分转移至另一部分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14、 这种跃迁形式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DA为某一化合物(配合物); D为电子给予体; A为电子接受体。 电荷转移所需的能量比d-d跃迁所需的能量多,因而吸收谱带常发生在紫外区,且摩尔吸收系数都很大(max10000)。,例如,水合的Fe2+离子在外来辐射作用下可以将一个电子转移给H2O分子,从而获得紫外吸收光谱,该过程表示为: 又如Fe3+离子与CNS-形成的配合物呈深血红色,在490nm附近有强吸收带,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电子从CNS-离子转移到Fe3+离子上去而得到一个CNS基。 一些有机物分子在外来辐射作用下,可能发生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无机固体光学吸收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类型,在某种固

15、体结构中两个原子A和B是相邻的原子;例如,它们可以是一种离子型晶体中的一个负离子和一个正离子。内层电子定位于各个原子上。最外层可能重叠形成离域的能带。 右图中指出四种基本类型的跃迁:,类型i,(i)一个电子从一个原子上的定域轨道激发到较高的能量,但仍然定域在同一个原子的轨道上。同这个跃迁相联系的光谱吸收带有时称为一个激子带。类型(i)的跃迁包括 (a)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d-d和f-f跃迁(配位场光谱), (b)在重金属化合物中的外层跃迁,如铅(II)化合物中的6s-6p跃迁,,(d)涉及例如光色玻璃中银原子的跃迁:胶态的银在光的辐照下首先沉淀出来,随后电子跃迁在还原出的银原子中发生。,(c)同

16、缺陷如俘获电子或空子如碱金属卤化物中的色心(FH等等)相联系的跃迁,,类型ii,(ii)一个电子定域在一个原子上的一个轨道激发到较高的能量,但仍然定域在一个相邻原子的轨道上。有关的吸收带称为电荷转移光谱。 根据光谱选律这类跃迁常常是允许跃迁,因此吸收带是强的。 例如电荷转移过程是铬酸根产生深黄色的原因;一个电子从一个四面体络合负离子(CrO4)2-中的一个氧原子上转移到中心铬原子上。 在混合价过渡金属化合物如磁性氧化铁Fe3O4中也发生电荷转移过程。,类型iii,(iii)一个电子从一个原子上的一个定域轨道激发到一个离域能带,作为整个固体特征的导带上。 在许多固体中引起这样一个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是极高的,但在另一些固体中,尤其是在包含重元素的固体中,跃迁发生在可见紫外区,材料成为光电导性的,例如,某些硫族化合物的玻璃是光电导性的。,类型iV,(iV)一个电子从一个能带(价带)激发到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