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2638824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书倾注了作者鲁千晓十几年对诉讼心理学潜心研究的心血。本书是作者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该学科体系架构与实践应用的众多问题,吸收相关理论成果,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的产物。 本书对诉讼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不同的角色个体及其不同类型的诉讼反映出来的诉讼心理特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分析,在探讨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根源问题上,更有效地考虑了从诉讼规则到实体规则的结合。,上篇 概论 第一章 诉讼心理学概述 第二章 诉讼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主体因素影响诉讼心理及原 理 第四章 当事人诉后心理反应 第五章 诉讼心理战术及其合理规制 第六章 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矫治,下篇 分论 主体角色论 第七章 当事

2、人的角色心理 第八章 诉讼代理人角色心理 第九章 证人、证据与心理 第十章 法官的审判心理 第十一章 婚姻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二章 家事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三章 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四章 名人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五章 几种特殊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七章 商事诉讼的心理特点 第十八章 行政诉讼的心理特点,诉讼心理学,诉讼心理学概述 何为“诉讼心理学”?它是一门研究具有民事诉讼性质或类似民 事性质的诸类诉讼中,各方诉讼法律关系人诉前、诉中与诉后心理现 象、特点和规律,这些主体之间心理交流、对抗与互动的机理,以及 社会公众对待诉讼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心理倾向的

3、学科。诉讼心理学的 学科定位大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诉讼心理学是法制心理科 学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与犯罪心理学相并行的分支学科,在司法心 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或者说与司法心理学的内容存在大量重合与 交叉;第二,诉讼心理学是以社会心理学为主要支柱的,并与法学相 交的边缘学科,因此,其概念选择要同时兼顾这两个学科的要求,或 者说以最为折中的方式确定;第三,诉讼心理学是一个关注多学科混 合知识体系,它必须关注并吸收有助于揭示这一特殊领域主体心理现 象与规律,并参助规范诉讼与审判,促进心理理性化的所有知识。,第一章 诉讼心理学概述,第七章 当事人的角色心理 一、当事人纠纷心理形成的原因 二、当

4、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 三、当事人接受调解的心理机制,第七章 当事人的角色心理,一、当事人纠纷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当事人之间的权益冲突是纠纷心理的实质 (二)当事人的个性因素与纠纷心理的形成 1 需要、动机、目的的冲突是纠纷心理形成的内在动力因素,二、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三、当事人接受调解的心理机制,2有过错一方当事人的不良性格因素是纠纷心理形成的主导因素,(三)认识、情感、行为冲突是纠纷心理的外在表现 1 认识上的差异2 情感的对立3行为上的相互指责或攻击,(四)纠纷心理的强化 1 当事人之间交往中恶性刺激的相互反馈,使纠纷心理不断强化 2 团体舆论和行为上的支持,使纠纷心理升级,二

5、、当事人诉诸调解纠纷的动机,(一)获得物质赔偿的动机 (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动机 (三)争是非的动机 (四)挽回名誉损失动机 (五)掩盖自己错误的动机,三、当事人接受调解的心理机制,(一)服从机制与纠纷的化解 (二)认同机制与纠纷的化解 (三)内化机制与纠纷的化解,第十章法官的审判心理,法官的审判心理特点: 动机、认知和态度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不可少的、 心理内容。法官从事审判工作、办理具体案件,在庭前、庭 审及法律文书的制作与执行中也是如此。,一、法官的审判动机: 1、职责完成动机。(基本动机) 2、制恶扬善动机。(基本动机之上的,更为完善的动机) 3、满足荣誉感的动机。 (重大案件、复

6、杂的案件,力求成功追求知名度和荣誉感, 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为动机内容。重特大案件及复杂案件备受 社会各界关注,严谨审判会由此产生较高的知名度,取得一 定的社会荣誉。) 4、满足私利感或助恶的动机。,三、法官的态度与情感 影响法官对上述事物的态度和情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官的家庭环境与工作关系。 2、法官的博学和人生阅历。 3、法官的道德伦理关键。 4、法官的性格。 5、法官的好恶。 6、法官的政治立场。 7、法官的心里品质。 8、法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9、案件、当事人 及证据与法官的利益关系。,二 、法官的认知,谢 谢 !,选择=结果,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