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2588363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及形式(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1.认识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来源,树立教学原则的观念; 2.深刻理解教学原则体系和各条教学原则的基本精神; 3.认识教学方法分类,掌握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操作要求和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4.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认识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长处与弊端。 教学重点: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专题七:教学原则、方法,形式和环节,第一节 教 学 原 则 第二节 教 学 方 法 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方法和形式,第一节 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

2、目的和教学规律的认识,系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而提出的有关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原则的理论来源 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理论遗产 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孔子:“愤悱启发”的言论; 学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循序渐进” ; 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夸美纽斯、裴斯塔洛齐提出过“直观教学”原则; 乌申斯基强调过“巩固知识”的必要性; 第斯多惠讲过“发现真理”的要求,(三)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2.教学原则要反映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 (四)基本教学原则体系(七条原则) 指导思想性的原则 具体要求性原则,二、指导思想性教学原则分述 (一)科学性与思想

3、性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形式也应该是科学的。 思想性是指合理地、灵活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2.基本依据 这条教学原则反映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这一原则也是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规律的反映。 3.基本要求 1)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学材料的思想性 3)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4)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5)防止“纯知识”教学和“两张皮”的两种极端倾向。,(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涵义 要求理论知识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实践的结合与统一,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

4、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能统一,学懂会用。,2.基本依据 教学中的“知”与“行”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的反映。 是以我国的教育、教学目的和目标为依据的。 3.基本要求 1)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恰当地联系实际 3)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注意讲与练结合 5)开设校本课程,补充乡土教材,(三)启发教学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2.基本依据 首先,是根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

5、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 其次,这一原则的提出是人的素质发展与活动过程统一的规律决定的。 3.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进行探究式学习。 4)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三、一般具体性教学原则分述 (一)直观性与抽象性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 1.基本涵义 要求教学运用多种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基本依据 具体反映了认识活动的规律, 青少年学生思维的特点的要求. 3.基本要求 1)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及时从直观形象过度

6、到抽象概括 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二)循序渐进与系统性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1.基本涵义 要求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处理教材,发展思维能力.,2.基本依据 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所决定的。 3.基本要求 1)按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按循序渐进的规则组织教学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三)知识理解与巩固、运用互相促进原则(巩固性原则) 1.基本涵义 要求教学将知识理解、巩固、运用统一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学懂、会用、牢记” 。 2.基本依据 首先是由“双基”教学各种目标相互联系的规律决定的。 其次 反映了教学过程各个阶段功能

7、互含、相互促进的规律。 又次, 符合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特点的。,3.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组织好学生的各种复习 3)要在知识的扩大改组中巩固 4)通过作业练习和检查促进巩固,(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 要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基本依据 该原则反映了教育目的对教学的要求。 也是教学适应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 该原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3.基本要求 1)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实际 2)面向学生的大多数进行教学。 3)课

8、堂分层教学,课外加强辅导。 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原则之间既存在相对独立性,又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应注意发挥教学原则体系的整体作用。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学原则。,第二节 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概述 (一) 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 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 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身心过程中使用的方式; 教与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

9、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功能分成五类: 获取新知(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 丰富感知(演示法、参观法) 训练技能(练习反馈、 示范模仿、实验操作、实习作业法) 陶冶情感态度(强化、情感陶冶、角色扮演) 培养探究创新素质(发现法、讨论法),2.按活动主体分 : (1)提示型 (示范、呈示、展示、口述) (2)自主型 (学生自主学习) (3)共同解决型 (发问、刺激、讨论,二、 学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类型: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讲

10、授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和趣味性; 2)要富有启发性 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问答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类型:可分为启发谈话和复习谈话两种。 运用 要求 : 课前要作充分周密的准备; 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谈话过程; 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 讨论后,教师要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

11、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借助书面语言获得知识的方法。,5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和动作,指导学生经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做好准备; 指导学生观察; 讲究演示的方法。,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方法。 运用要求: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做好实验总结。,三、常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教学目标 2.教材内容的特点 3.学生的特点 4.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5.各种教学方法使用条件 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二)教学

12、方法的运用要求 1.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2.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3.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一、 概述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 基本类型 : 1.个别教学 2.班级授课 3.道尔顿制 4.分组教学 5.特朗普制,二、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层次分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课程表的安排分科轮流给学生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 “班”、“课”、“时” ,概括为集中性、统一性、同步性。,(二)课的类型与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

13、的种类,它是指根据主要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课分为 单一课和综合课 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只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 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要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2.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上课的具体形式,它是指一节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课外作业。,(三)班级授课形式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不利于教学内容、方法的

14、多样化。 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5)不利于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三、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一)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育交往频率 (二)实行班内分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施教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致,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分层递进教学实行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相结合。 一般地说,解决共同性问题时,采用全班教学;解决不同层次问题时,采用分组教学;解决个别性问题时,采用个别教学。,第四节 教学环节,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对上课进行计划安排和设计准备的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乃至做

15、好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1)备课的意义。,在备课中,教师实现了以下三个转化: 通过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 通过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并转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通过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在联系,找到了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并转化为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方法。,(2)备课的方法,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制定好三种教学计划。 三项工作就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三种计划就是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2.上课,上课是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

16、求,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向学生系统地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过程。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基本要求是:,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不仅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发展功能,而且也是检查和衡量学生学习状况和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也能较好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通过作业的批改,教师能不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并据此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控。,(2)课外作业布置注意的问题,作业的内容。 首先,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的作业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其次,作业类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做到少而精,使学生通过作业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业的质和量。作业的质和量应该适度。 对作业的要求。教师对布置的作业应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具体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3)作业的批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