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534585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4周教学设计考点、知识点4、拓展延伸,高考链接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2、A部: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B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 4、一艺: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重、难点重点:硕翰: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拓展延伸A部:、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拓展延伸。B部:文章特色一艺:古诗积累难点:硕翰:高考文言文考点把握A部:拓展延伸B部:拓展延伸一艺:古诗鉴赏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

2、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山东济南)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他 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闲居。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 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 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

3、,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二题解: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 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同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三听录音,朗诵诗歌。四正字音麾 炙 的卢 霹五通解全词译 文: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六深入赏析1. 醉里挑灯看剑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

4、为何要“挑灯”?为何要灯下看宝剑?这一切都是为什么?“醉”表达了此人此时内心的愁闷,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他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树立了一位壮士怀才不遇的形象。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 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2. 梦回吹角连营带着这样的悲壮情怀入梦,梦醒之后,不禁浮想联翩,耳边似乎听到了军营中鼓角齐鸣,边声四起,不由使人产生出征杀敌的豪气。3.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塞外战歌。(另说:一望无际的八百里

5、军营连军营,处处都是炊烟烤牛肉,部队供养充足,官兵们同甘共苦,为战斗做准备,而鼓舞士气的悲壮乐曲更加激励着将士们,整个军营何等壮观!)4. 沙场/秋/点兵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 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恢弘气势渲染得极为热烈。5.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英雄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万箭齐发,声如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情景,使人产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6.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只要收复失地,不辱使命,完成统一大

6、业,就可以了却君王的心愿,自己也可以声名大震,名传史册。 词人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梦想,只好在想象中横刀跃马,实现自我。 但梦最终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嘲弄。7. 可怜/白发生!“可怜”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走出幻想,仍然是壮志难酬,仍然是半壁江山,仍然是一事无成,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 不由使人产生对投降派的痛恨,对作者深深的同情。七理解1、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2、 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A、军营生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

7、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战斗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完成大业、赢取功名 ,这里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这些情景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 雄壮 的军营生活、状 豪壮 的战斗场面、 壮烈 的雄心壮志5、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中作者体会到了吗?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

8、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岁至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可怜白发生!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无奈空有报国志,又怎能抵挡得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何等悲愤!何等苍凉!结句感情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9、。八小结2.主题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九艺术特色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其一,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梦境中又展现了“战前准备、沙场点兵、冲锋陷阵、功成名就”的多方面情形,生动的描绘了一个爱国者驰骋沙场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领略到作者运笔自如而又章法严谨的特色。其二,结构奇特巧妙。 词一般是上片写景,下篇抒情。这首词打破了这种格式,首尾两句相互照应,描写现实,中

10、间八句一气呵成,描写梦境,梦境里追忆往事,豪迈激昂,现实中壮志难酬,沉痛悲愤,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 丑奴儿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二赏析: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11、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新解: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不世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是不恰当的。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

12、脱的愁。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因为愁多,愁深而无法说清;因为投降派把持朝政,说了也于事无补;因为在当时抒发这样的忧愁是种大忌,只能顾左右而它。

13、“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6找出文中运用重复手法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片中两个“爱上层楼”重复使用,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真实地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代的精神面貌。“欲说还休”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识尽”愁滋味,饱经沧桑,历尽坎坷,有说不尽的“愁”。二是当时投降派当权,有“愁”无处可说,说了犯忌,不如不说。迭次也同时起到了“中间枢纽”的作用。7. 从个句分析转向整体理解,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答案:词的上片,

14、着重写自已因年少涉世不深,喜欢仿效历代文人骚客,登临觅愁。词的下片,表现自已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处世渐深,对“愁”的内涵有了真切的体会。8.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作者以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三拓展v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v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v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v 南乡子v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v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v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v 西江月 v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沁园春 1、思考讨论2、讨论与习题结合3、限时训练1、分层设置2、以学生学为主体3、学生积极思考参与4、环节教学,层层深入洗手,那还不简单。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