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41732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龟兔赛跑谈起给高一新生家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壹、從龜兔賽跑談起給高一新生家長輔導中心 艾韻華主任從前,有一隻烏龜和一隻兔子在互相爭辯誰跑得快。他們決定來一場比賽分高下,選定了路線,就此起跑。兔子帶頭衝出,奔馳了一陣子,眼看它已遙遙領先烏龜,心想,它可以在樹下坐一會兒,放鬆一下,然後再繼續比賽。兔子很快地在樹下就睡著了,而一路上笨手笨腳 走來的烏龜則超越過它,不一會兒完成比賽,成為最後的冠軍。等兔子一覺醒來,才發覺它輸了。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 緩慢且持續努力的人會贏得比賽 。這是從小伴隨我們長大的龜兔賽跑故事的版本。但最近網路流傳一個更有趣的版本。故事這麼連續下去。兔子當然因輸了比賽而倍感失望,為此它做了些檢討。它很清楚,失敗是因它

2、太有信心,大意以及散漫。如果它不要自認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烏龜是不可能打敗它的。因此,它單挑烏龜再來另一場比賽,而烏龜也同意。這次,兔子全力以赴,從頭到尾,一口氣跑完,領先烏龜好幾公里。這故事的有什麼啟示? 動作快且前後一致的人將可勝過緩慢且持續努力的人 。如果在你的工作單位有兩個人,一個緩慢,按部就班,且可靠,另一個則是動作快,且辦事還算牢靠,那麼動作快且牢靠的人會在組織中一直往上爬,陞遷的速度比那緩慢且按部就班辦事的人快。 緩慢且持續固然很好,但動作快且牢靠則更勝一籌 。這故事還沒完沒了。這下輪到烏龜要好好檢討,它很清楚,照目前的比賽方法,它不可能擊敗兔子。它想了一會兒,然後單挑兔子再來另

3、一場比賽,但是是在另一條稍許不同的路線上。兔子同意,然後兩者同時出發。為了確保自己立下的承諾從頭到尾要一直快速前進,兔子飛馳而出,極速奔跑,直到碰到一條寬闊的河流。而比賽的終點就在幾公里外的河對面。兔子呆坐在那裡,一時不知怎麼辦。這時候,烏龜卻一路跚跚而來,撩入河裡,游到對岸,繼續爬行,完成比賽。這故事的有什麼啟示?首先, 辨識出你的核心競爭力(獨特專長) ,然後改變遊戲場所以適應(發揮)你的核心競爭力 。在你的工作單位,如果你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一定要想法創造機會,好好表現自己,以便讓層峰注意到你。如果你的優勢是從事分析工作,那麼你一定要做一些研究,寫一個報告,然後呈送上樓。依著自己的優勢(

4、專長)來工作,不僅會讓人注意到你,也會創造成長和進步的機會。故事還沒結束。這下子,兔子和烏龜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它們一起檢討,兩個都很清楚,在上一次的比賽中,它們可以表現得更好。所以,他們決定再賽一場,但這次是團隊合作。它們一起出發,這次可是兔子扛著烏龜,直到河邊。在那裡,烏龜接手,背著兔子過河。到了河對岸,兔子再次扛著烏龜,兩個一起抵達終點。到達終點的時間比起前幾次都要快,2它們都感受到一種更大的成就感。這故事的有什麼啟示?個人表現優異與擁有堅強的核心競爭力固然不錯,但除非你能在 一個團隊 內 (與別人)同心協力 ,並掌控互補運用彼此間的核心競爭力,否則你們的表現將永遠在標準之下,因為總有

5、一些狀況下,你是技不如人,而別人卻幹得蠻好的。團隊合作主要就是善用同儕的優勢,互相合作,就能創造出超越個人的最佳成績。從這故事,我們可以學到更多:我們了解,在遭逢失敗後,兔子和烏龜都沒有就此放棄。兔子決定更拼,並且投入更多的努力。在盡了全力之後,烏龜則選擇改變策略。在人的一生中,當失敗臨頭時,有時我們需更加努力。有時則需改變策略,嘗試不同的抉擇。有時候,兩者都要一起來。兔子和烏龜也學到了最關鍵的一課。當我們不再與競爭對手比較,而開始一起突破某一種情境時,反而能締造出最佳表現。遠遠勝過於自己單打獨鬥。與家長們的分享:龜兔賽跑的故事啟發我們良多1. 動作快且前後一致的人總是勝過緩慢且持續的人。肯定

6、孩子的能力與努力,經過國中基測的考驗進入雄中。2. 依著自己的優勢(專長)來工作。鼓勵孩子多元發展學習,找到自己的優勢與專長,確立自己的目標。3. 結合所有的資源且團隊合作的人,總是打敗單打獨鬥者。重視孩子人際關係的能力,培養欣賞他人、與同學合作的積極態度。4. 面對失敗時,絕不輕言放棄;要想辦法突破。成績不是全部,支持與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挫折、尋求支援,個性往往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請重視孩子的情緒調適與人格特質的培養。5. 最後最重要的是,與某一個 情境競爭,而不是與某個對手競爭。高中三年猶如一場馬拉松競賽,同學是最佳的陪跑者與陪伴者,雄中最棒的就是有最優秀的同儕團體,互相激勵、互相合作,

7、每個人都堅持到底不放棄,才能在大學之路跑出自己的最佳成績。請鼓勵讚美孩子的努力與進步,孩子才有向前的勇氣。能進入雄中的孩子都是頂尖優秀的!但在這麼一個金字塔頂端的團體中,孩子面臨的是更加激烈的升學競爭,因此,成績、名次若是孩子唯一的學習成就來源,不待父母要求,許多孩子自己就在挫折與壓力下,失去自信與努力的動機,此時,父母若能積極正面的看待孩子成績,不是責罵與失望,而是鼓勵與支持,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學習困境,建立適當的期望標準,孩子才會有主動的學習動機。況且大學有眾多學群,高中三年的學習目標不是只有台灣大學一個,升學競爭中除了成績更3重要的是:文、法、商、理、工、農、醫多達 68 所大學中,孩子學

8、什麼?未來從事什麼工作?擁有什麼生活型態?孩子才能擁有成功的、快樂的、自在的、幸福的一輩子。所以高中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多元的、全面的,瞭解自己的能力、興趣、個性與價值觀、認識大學校系與工作職場的發展趨勢、學習做決定與選擇的能力,才能在眾多校系中確立目標,做一個最佳的生涯規劃。在充滿競爭與壓力的環境,孩子需要鼓勵、肯定、讚美與支持,相信雄中的家長們有足夠的智慧與力量,陪著我們的孩子一路向前,永不放棄!逃避不一定躲得過 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 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轉身不一定最軟弱別急著說別無選擇別以為世上只有對與錯許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以走你能找個理由

9、難過也一定能找到快樂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輕鬆懂得遺忘的人找到自由懂得關懷的人找到朋友4貳、為什麼要養兒育女:一個心理治療的觀點輔導中心 陳立倫老師當了父親以後,總是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養兒育女,那有什麼好處。之後,倒也喜歡以這樣的問題轉問他人,出乎意料之外,答案竟包羅萬象。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現在的父母都很有自知之明,所謂養兒防老 的概念,反倒鮮少出現在答案的選項之中。各式各樣的答案中,我的父親倒是回答了一個很另類的答案:為什麼需要好處,人一生總是要做一些不求報償的事情。而不是只想把好處掛在嘴邊。 這無疑是當頭棒喝,但若以此一觀點做結,難免仍然有人覺得心有不甘。於是,這會兒倒是可以好好地談談養兒育女

10、究竟有什麼好處。畢竟,當台灣漸漸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低出生率國家,那麼這個問題,還真的得認真地想一想呢!其實提及養兒育女的好處,許多人的回答不外乎, 小孩子很可愛。 這樣才有人陪。 這樣才不會無聊。 等等。乍聽之下,這些答案還滿有道理的。但是若進一步地想一想,這些答案還真會讓人捏把冷汗。怎麼說 呢?如果小孩不可愛的時候怎麼辦,你會想他(她)陪你嗎?如果你不無聊的時候怎麼辦,小孩要送去哪兒呢?所以,如果以此一出發點來養育小孩,那麼可想而知,當小孩子沒那麼可愛的時候,往往是後悔的時候。而養兒育女,恰巧是一件難以後悔的事情。所以,除了這些答案以外,能否還有其他的答案呢?其實,當父母是不容易的,而且坦

11、白說很多當父母的人往往伴隨著很大的心理負擔,之所謂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自己的孩子不如人。還記得那句許多人琅琅上口的台詞嗎?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這怕還真的道出了許多父母的心思;這怕還真成了商業使力的關鍵因素;只是,可曾想過,為什麼怕啊!如果會怕,那麼這個無時無刻不在比較的社會裡,孩子辛苦,父母也辛苦。所以,是否可以試著想一想,怕輸或許是個情結,白話一點說,那是個待解的心結。因為怕輸,所以努力,這觀點或許不見得太差。但是如果以結果論來看,如果努力了,就不可以輸,那就糟了。因為很多時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單純的結果論,不啻抹殺了過程的努力,甚至傷害了當事者的自我價值。當然這只是一個例子,這裡的重點,

12、只是想帶到養兒育女的過程中,父母的壓力。誠如許多人常提及的每個人都是在當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著當父母的。然而,父母這門課卻不容易。怎麼說呢?以現代的方法來看,許多人將父母角色的改善,以方法論作為切入點。也就是說,各式各樣的教養方法,一股腦兒地出籠。姑且不論其好與壞,重要的是,許多父母往往抓不到核心,而掉入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悲劇裡。別人用這樣的方式教養小孩,效果極佳,為什麼依樣畫葫蘆卻硬是畫出了5菜瓜。左思右想,方法無異,那麼是否怪罪到孩子資質不佳。可曾想過,人的差異性往往很難去套用既定的準則。這樣的觀點,當然不是去否定方法的重要性,只是方法之外還得有心法啊!所以囉!講了這麼多,感覺有點離題了,

13、其實不然。因為重點就在心法,養兒育女其實有一個極大的好處是與自己的相遇,甚至是與幼年時的自己相遇。那是個絕佳的契機,去解開成長歷程中未解的結,去疼惜幼年時期失落的自己與慌亂的情緒。一直以為這是教養中,最大的課題,也是最難的課題。因為身為父母,在面對孩子的種種行徑,往往會被拉扯出幼年時的自己以及自己所遭受的對待。所有的未竟事件,或許不見得清晰地在腦海中浮現,但是其所拉扯出的情緒卻往往真實,甚至狂暴。例如,很多父母往往會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地學習,你知道嗎?爸媽以前,很想學可是都沒機會。 如果這是個勉勵,那麼情緒理當平穩。如果這過程中,孩子未能如願地學習,而導致情緒翻飛,甚至歇斯底里。那只是反映出自

14、己在孩童時期,想學卻沒辦法學,甚至不被看重的一種失落。於是,投射發生了,自己的想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在那樣投射的前提下,往往身陷在自己幼時渴望學習的情緒之中,又怎能理解孩子其實不見得想學。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重要的是身為父母,能否在情緒爆發的過程中,試著離開那當下的處境,跳脫出親子關係,回到一個自己與自己的對話空間,好好地看看自己。過去的心理學研究曾發現,很多施虐的父母,曾經是受虐的孩子。對一些人來說,會對這樣的結果感到不可思議。總會覺得這些施虐者會因為自己童年的傷痕,而更加地去疼愛孩子。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往往受虐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以建立一個適切的自我價值。當了父母以後,因為自卑、因為害怕

15、自己不如人,往往對於孩子有更深的期待。所以,當孩子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時,童年所建構的嚴苛,往往透過潛意識佔據於腦海,那憤怒、責罵一股腦兒地出籠。很難去說,到底是不是故意,卻也無意替這樣的父母脫罪。只是,期待回到一個人性關懷的角度。很多人談家庭,都怕所謂的毒性教條,也就是家庭中的悲劇往往一代代地重複上演著,就好比剛剛提及的施虐者與受虐者的關係。其關鍵因素是在於孩童時期的受虐經驗並未適切地處理,於是影響了教養的方式,甚至在不知不覺中複製了曾經遭受的教養模式,而使自己成了另一位施虐者。所以,回到方才的觀點,教養在很大的意義層面上,是奠基於與自己的互動。因為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才是影響自己與孩子的關鍵因

16、素。甚至可以說,自己與孩童時的自己的關係,方是解開教養大門的魔鑰。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一書中提及,教養的過程能否回到當下,回到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將情緒向孩子宣洩,或者6透過孩子去轉移內在的焦慮與不安。畢竟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所承接的其實是自己內在的不安。在他們的心中,會有很多的困惑與懷疑,為何父母如此生氣。末了,找不到原因,只得回歸到自我否定:因為我非常的糟糕,所以父母非常地生氣。 。理解了這個層面,也就能理解毒性教條的存在了。畢竟,透過親子互動,其往往很容易傳承了不安與焦慮的種種負向情緒。所以,教養其實可以回到自身,回到自身的存在。那是個機會去看看自己,為什麼發怒了,為什麼沒有辦法忍受孩子的負向行為,或者人性的陰暗面。那是否只是訴說著自己本身無法接納自己內在的心靈陰暗面,以及自己曾經的負向行為。理解的背後,並不是為了放縱,而是卸下了自己的框架,回到一個純粹的人性互動。這過程難不難,當然很難。只是,若說處理這過程很難,那不得不提及遇見或者發現這困境其實更難。所以,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