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2325437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4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ew_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学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4 实用类阅读之科普与新闻(测)-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1(2016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

2、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

3、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

4、,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还有一种在印文周围加饰图案的印,常见图案为代表四方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凤)、玄武(龟),有饰四边的,也有饰二边或三边的,统称四灵印。(1)下列各句中,对汉代印章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汉初官印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庄重浑穆,平整规矩的整体格调。B汉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铸印和凿印两种风格迥异的排法。C汉代的私印,从一开始就脱离秦制,印文以笔法灵活的缪篆为主。D汉私印将鸟虫书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隐含了较深的文化意蕴。【答案】C【试题分析】“一开始就脱离秦制”与第一段不符。【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

5、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此题选项C曲解文意。(2)下面对“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解说无误的一项是( )(3分)A增损笔法的运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排布灵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B结构很不规范的,成了印章专用文字的缪篆,被列为与小篆齐名的汉字六书之一。C朱白相间的印章中,因笔画的交错相映,构成一种较为匀称的印文文面。D把借鸟形、虫形、鱼形而形成的鸟虫书用入印章,增强了印章外观的美感。【答案】C【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

6、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A混淆逻辑范围I,B曲解文意,选项D偷换概念。(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4分)A汉印在印文周围加饰常见的四灵图案,喻示大印是权力的象征。B汉代印章风格的变化,首先从汉初官印印文面目的改进开始。C秦代官印文字与汉初官印文字相比,线条相对纤细。D秦代印章有较为统一的制度,官印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答案】A【试题分析】“汉印”扩大语意,四灵图装饰的是私印。【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

7、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A混淆范围。2(2016届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据国外媒体报道,大约在5500万年前,全球气温曾一度极速攀升,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增大,以及一些物种的永久消亡。这一历史性全球变暖就是著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以下简称“古新事件”)。研究人员推算,在远古时代,每年大约有十亿吨碳排放到大气中。在“古新事件”之前的数千年间,大量富含碳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之后每年以10亿吨左右的速度递增。当海洋

8、温度逐渐升高,“冻”在海床中的大量甲烷沉积开始解冻融化。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随着它的解冻冒泡进入大气,全球气温开始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温度进一步升高,触发海床中更多的甲烷释放,进而又促进了大气的升温,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反复导致了整个地球变暖,引发了“古新事件”。如今,类似的升温变暖情况很可能再次出现。随着现代海洋的变暖,有证据显示海床中的甲烷可能再一次解冻冒泡。有了“古新事件”的前车之鉴,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预见性。在科学家看来,“古新事件”也是自然界的一个毁灭者。一些保存在南极洲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物种,在气候变暖伊始就消失了。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生物,成为此次事件中最

9、易受冲击影响的对象。它们在数千万年间,经历了最为严酷的物种灭绝。令人惊奇的是,许多生活在海洋中稍浅水域的微观生物物种却显得特别繁盛,这是气候变化过程中“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一个早期迹象。深海生物物种的死亡因素可能非常复杂,逐渐变暖的水温以及水中越来越少的氧气,都是罪魁祸首。然而,另一些微生物却刚好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适应缺氧环境逆势生存。那时候,一些海洋沉积物含有大量富铁磁性矿物,这种矿物被称为磁铁矿。有些物种可以利用磁铁矿,将其贮存在体内,这可能是因为磁铁矿有两大好处:一是有硬度,可以造就一副钢牙铁齿;二是有磁性,可以帮助生物根据地球磁场确定方向。缺氧水域有利于铁的累积,因此在“古新事件”时

10、期,海洋中利用磁铁矿生存的微生物就可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海水的其它变化往往都是有害的。当海洋吸收了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海水会变为弱酸性,PH值降低,导致海洋酸化。我们知道,今天的全球海洋都可见这种酸化,事实上5500万年前也有过海洋酸化现象。随着海水PH值的下降,酸性物质会溶解掉建造骨骼的碳酸钙,导致深海生物的物种灭绝。同时,海洋酸化也会影响海洋中的浅水生物生存,特别是珊瑚礁遭遇了自55亿年前进化至今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生存危机。除了海洋生物,陆地上的野生动物也面临着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在“古新事件”时期,北极的雨量也比平常要多得多,海平面上升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灾害。例如,这一时期,曾出现北

11、大西洋的岩浆活动。海洋地壳温度升高,推动岩浆向上运动,使海洋变得更窄,进而又加重海平面上升趋势,如此一来海平面可能升高达30米。对于陆地上的生物而言,“古新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巨大的。“古新事件”时期,在怀俄明州,植物范围随着气温的升高,向北推移了数百公里。很明显,那时针叶树林已经基本上从怀俄明州消失殆尽了。也正是在“古新事件”时期,统治地球的许多哺乳动物种群,包括马、牛和其它有蹄类动物出现并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是这些动物种群的成员变化又将令人大吃一惊。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科学家罗斯塞科德指出:“有充分证据显示,40%的哺乳动物群在古新事件时期,体形变得越来越小,并且没有一种动物群体形变大

12、。”事实上,一些哺乳动物体形已经变得很小了。(光明日报2015年9月23日,有删节)(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3分)A大约在5500万年前,全球气温曾一度极速攀升,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洋酸度增大,以及一些物种的永久消亡。B在远古时代,每年大约有十亿吨碳排放到大气中,大量含碳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中,之后每年以10亿吨左右的速度递增。C“冻”在海床中的大量沉积的甲烷开始解冻融化、冒泡,进入大气,随着海洋气温的上升,海床中更多的甲烷被触发释放。D全球气温曾一度极速攀升,海洋温度随之升高,进而又促进了大气的升温,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反复导致了整个地球变暖。【

13、答案】A【试题分析】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不是原因,答非所问。【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A是对事件本身的描述,不是原因,答非所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如今随着现代海洋变暖,海床中的甲烷可能再一次解冻冒泡,对“古新事件”的研究增加了对全球变暖的预见。B“古新事件”是自然界的一个毁灭者,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数千万年间,经历了最为严酷的物种灭绝。C逐渐变暖的海水水温以及海水中越来越少的

14、氧气等因素,可能都是深海生物物种死亡的罪魁祸首。D缺氧水域有利于铁的累积,一些微生物刚好可以适应缺氧环境,利用磁铁矿生存,并可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B【试题分析】不是所有海洋生物都经历了最为严酷的物种灭绝。【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此题选项B混淆逻辑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在“古新事件”时期,海水的很多变化往往是有害的,

15、如海洋吸收了二氧化碳,海水PH值降低,导致海洋酸化。B“古新事件”时期,海洋地壳温度升高,推动岩浆向上运动,使海洋变得更窄,加重海平面上升趋势。C“古新事件”对于陆地上的生物影响深远,植物范围随着气温的升高向北推移,针叶树林已经从怀俄明州全部消失。D“古新事件”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对后世研究者探索现代气候变化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答案】C【试题分析】“针叶树林已经基本上从怀俄明州消失殆尽了”,而非“全部消失”。【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3(2016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完成13题。(10分)假如人类是“六指”杨孝文进化生物学家至今也不十分清楚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四足动物)为何每只手长有5根手指。如果我们拥有6根手指,那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样?或者说,额外的一根手指对我们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额外的一根手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如演奏更复杂的乐器,提升打字速度,抓握物体时也更为牢固。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家克里夫塔宾是专门研究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他表示:“更宽大的手能够让人成为更出色的篮球选手。不过,手的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