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276757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3皮肤生理知识汇编(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 体 皮 肤 生 理 知 识 Content 皮肤的解剖结构 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类型 常见损美性皮肤问题 什么是皮肤什么是皮肤 ? 皮肤的结构皮肤的结构 ?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的解剖结构 F成人的平均体表面积大致为 F皮肤被覆于体表,人体的第一道屏障 。 F皮肤也是最大、最重的器官。 1.5-2平方米 什么是皮肤什么是皮肤? 皮 肤 的 基本 结 构 F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 的 16%(含皮下 ) F表皮和真皮的厚度约 , 不同个体、年龄、部位存在较大 差异 0.5-4mm 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的基本结构 真皮 皮肤附属器 面部护理 皮下组织 表皮 皮肤 角质层 透明层

2、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乳头层 网状层 汗腺 皮脂腺 毛发 指/趾甲 神经 血管、淋巴管 肌肉 表 皮 通过基底膜带与真皮相连 表皮(epidermis):主要来源于外胚层,属 复层鳞状上皮组织 细胞成分 角质形成细胞:分为45层细胞 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麦克尔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 基底层 位于表皮最底层 除基底细胞,还有黑素细胞、朗 格汉斯细胞、麦克尔细胞 单层柱状排列成栅栏状 桥粒和半桥粒 可增殖分化,为表皮的干细胞 基底层生发层 表皮 基底膜带 棘层 位于基底层之上 510层镶嵌状排列 多角形细胞,表面有短小棘状 突起 角质小体Odland小体(板状 体):合成脂质脂

3、质 细胞间以桥粒相连 表皮 角质小体 (板状体 ) 颗粒层 位于棘层之上 梭形或扁平细胞,24层叠瓦状排列 细胞核和细胞器退化溶解 胞质内大量角质颗粒和角质小体(脂质 ) 细胞间以桥粒相连 具有防水屏障作用 表皮 透明层 仅见于掌跖掌跖等部位的较厚的表皮中 23层扁平细胞 细胞核消失 细胞界限不清,紧密相连,光镜下 胞质呈均质,并有强折光性 有防止水和电解质通过的屏障功能 表皮 表皮 角质层 位于体表最外层 于掌跖处最厚;眼睑、耳后最薄 扁平细胞,520层,上下重叠镶嵌排列 细胞间桥粒退化消失,细胞连接松散 角质细胞已无生物活性无生物活性,胞质内:角蛋 白、NMFNMF,细胞间隙:脂质 具有屏

4、障功能屏障功能,对物理、化学、微生物 刺激有防护作用;防止水分流失 角质细胞间隙:脂质 健康健康皮肤细胞间皮肤细胞间凝聚力和凝聚力和保湿架构保湿架构 角质细胞间的 层状皮脂架构 皮脂 皮脂 水份 皮脂的作用-防止水份流失,增强细胞间凝聚力和连接 NMF天然保湿因子 l NMF指在角质细胞中存在的一种具有吸附性保水作用的的水 溶性物质。 l 角质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间的脂质共同构成保护天然保湿因子 的屏障,阻止了天然保湿因子的流失。 l NMF能在角质层中与水结合,并通过调节、贮存水份,从而使角 质层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使皮肤自然呈现水润状态。 l 若天然保湿因子缺乏或不健全,便会造成肤色黯沉,产生

5、细纹 并变得干燥、敏感。 表皮的更新 定义:表皮细胞由基底层增殖、分化至 角质层脱落 每天约30%50%基底细胞进行核分裂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19天 基底细胞推移至颗粒层约2642天 通过角质层推移的时间约为14天 整个表皮更新的总时间约为 保护基底层 5975天 表 皮 非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 l 来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 l 位于基底细胞之间,约占基底层 细胞总数的10% l 特征性细胞器:黑素小体,合成 黑素(遮挡、反射紫外线);树 突将黑素呈递给角质形成细胞 l 数量与年龄、部位有关;与肤色 、人种、性别无关 黑素细胞 相关知识延伸:肤色肤色 l 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部位的不同而异

6、 ;正常肤色由三种色调组成: 黑色深浅由 黑素颗粒 的大小多寡而定 黄色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及组织 中 胡萝卜素 的含量 红色隐现与 毛细血管 分布的疏密及 其血流量有关 朗格汉斯细胞 表 皮 非角质形成细胞 麦克尔细胞 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 细胞含短凸状突起,胞质中含神经 内分泌颗粒 在 感觉 敏锐部位密度较大,与该 部位的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形成复合 体(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 ) 通过桥粒与角质形成细胞相连 表 皮 非角质形成细胞 麦 表皮与真皮的连接 基底膜带 透明层(板层素)透明层(板层素) 致密层(致密层(型胶原)型胶原) 致密下层(致密下层(型胶原)

7、型胶原) 基底层基底层 半桥粒 基底膜带基底膜带 真皮真皮 基底膜带具有基底膜带具有 渗透渗透 和和 屏障屏障 的作用的作用 表皮(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表皮(半桥粒)与真皮之间靠基底膜带连接, 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基底层与基底膜带之间靠半桥粒连接。 来源:(胚胎)中胚层 厚度:0.4mm4mm 光学显微镜下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组织成分: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细胞、纤维和基质)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真皮 真皮的层次 乳头层 凸向表皮的乳头状突起,与表皮成犬牙交错样相接 较薄

8、,纤维细密 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的神经末梢和囊状神经小体 网状层 位于乳头层下(两者无明显分界) 较厚,粗大的胶质纤维交织成网,其中含有许多弹力纤维 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穿行 真皮的层次 胶原纤维 含量丰富,为真皮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皮肤干重的75% 胶原蛋白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束,直径约215m,相互交织成网 韧性大,抗拉性强,赋予皮肤韧性和张力;对外界机械损伤有防护作用 真皮的纤维成分 弹力纤维 约占皮肤干重的2%4% 由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构成,直径约13m,呈波浪状,交织成网 ,缠绕在胶原纤维束之间 具有较强弹性,赋予皮肤弹性, 对外界机械损伤有防护作用 真皮的纤维成分

9、网状纤维 仅占皮肤干重的0.4% 为幼稚、纤细不成熟的胶原纤维,直径约0.21.5m 排列疏松,主要分布在乳头层、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 创伤愈合时可大量增生 真皮的纤维成分 基质 无定型均质物质,充填于纤维与纤维束间隙和细胞间隙 由氨基聚糖和蛋白组成蛋白多糖 氨基聚糖中含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等 具亲水性,为水溶性物质和电解质 的交换场所(存储、代谢功能) 真皮 细胞成分 包括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等等 皮肤组织深层损伤后,成纤维细胞为主要的组织修复细胞 成纤维细胞能合成胶原/网状/弹性纤维,和基质 真皮 皮下组织 即皮下脂肪层 厚

10、度约为真皮层的5倍,因性别、年龄、营养状态及部位差异较大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 纤维间隔中有较大血管、淋巴管、神经穿行 具软垫缓冲和防止热量散失的功能 脂肪在皮下过度沉积可造成肥胖 皮肤的基本结构皮肤的基本结构 真皮 皮肤附属器 面部护理 皮下组织 表皮 皮肤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乳头层 网状层 汗腺 皮脂腺 毛发 指/趾甲 神经 血管、淋巴管 肌肉 皮肤附属器、血管神经的分布 皮肤附属器 l 分布:遍布全身(除掌跖与足背),头面部与胸背部 较密集; l 多位于毛囊与竖毛肌的夹角内,呈分叶状,无腺腔, 开口于毛囊上部; l 可合成和分泌皮脂(腺细胞破碎后细胞碎片和胞质

11、内 的脂质形成 皮脂),经由毛囊排泄至皮面; l 皮脂:油状半流态混合物,含多种脂类,并携带皮肤 常驻微生物;其分泌受雄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 响; 皮脂腺 皮肤附属器 l 分泌受内分泌系统调控; l 体温1,皮脂量10%; l 湿度大,皮脂易扩散且排泄量增多; l 皮脂熔点为30夏季,皮脂液化易排出; 冬季,皮脂固化,排泄减少; l 皮脂分泌量与年龄有关:28岁最低,2530岁 达高峰期,老年时期,分泌基本停滞 l 皮脂排泄不畅淤积痤疮 游离脂肪酸(皮脂代谢物)过多毛囊炎性丘疹 皮脂腺分泌皮脂的特点 皮肤附属器 汗腺 1. 小汗腺:遍布全身(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 侧、龟头、小阴

12、唇、阴蒂);单曲管状腺,开口于汗孔; 分泌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可调节体温。 2. 顶泌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肛 周、包皮、阴埠和小阴唇;大管状腺体,常开口于毛囊上 部(位于皮脂腺开口上方);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 分泌旺盛。遗传性臭汗症、色汗症。 相关知识延伸:皮脂膜皮脂膜 由皮肤排泄的皮脂和汗液组成的混合物(乳酸 、脂肪酸、固醇类、蜡类、游离氨基酸 & 尿酸、尿素、中性脂 肪、钠、钾、氯和水等) 皮脂膜PH值为4.56.5,均值5.7,呈弱酸性 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天然的乳化脂膜,即“乳 化膜” 皮脂膜可滋润皮肤、毛发,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相关知识延伸:皮皮脂膜和皮肤的脂

13、膜和皮肤的PHPH值值 皮肤PH值:表面加少量纯净水所测得。由皮脂膜决定 ,通常为4.56.5,均值5.7,呈弱酸性 保护皮肤 皮肤附属器 毛发 呈同心圆状排列, 由角化上皮细胞构成, 内外 分三层 髓质: 皮质(毛发的主体,含大量色素颗粒 ) 毛小皮 1、 毛发 按部位分 毛干 毛根 毛球 毛乳头(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血管) 毛基质(是毛发和毛囊的生长区,有黑 素细胞) 2、 毛囊 皮肤附属器 1、 毛发 毛发生长周期: 受遗传、 健康、营 养和激素 水平影响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

14、约0.270.4 mm/日,50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皮肤附属器 毛发 皮肤附属器 l 位于指(趾)末端伸侧;为硬角蛋白性板状 物质 l 结构: 指(趾)甲 甲板甲的外露部分 甲半月甲板近端半月形淡色区 甲廓(甲襞)甲板周围皮肤皱襞 甲根甲位于皮下的部分 甲床甲板下的组织 甲母质甲根下的甲床组织(甲的生长区 ) 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1. 血管:表皮无血管,真皮与皮下组织内有大量 血管网丛 2. 淋巴管:盲端起于真皮乳头层内,与毛细血管 伴行,后汇集成淋巴管网,并与淋巴结连接 3. 肌肉:平滑肌(立毛肌、腺体周围肌上皮、血 管壁平滑肌等)和横纹肌(表情肌) 4.

15、 神经:感觉神经(神经小体、神经末梢)和 运动神经(肾上腺素能、胆碱能、面神经)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的生理功能 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有什么生理作,皮肤有什么生理作 用?用? 皮肤的生理功能 屏障功能 分泌与排泄 吸收功能 免疫功能 感觉功能 体温调节 新陈代谢 表皮的屏障功能皮脂膜&角质层 皮肤的生理功能 吸收功能 l 选择性 l 吸收途径 : 影响因素: 体表的角质层厚度、 角质层的水合状态、 皮肤的温度、 皮肤的状态、 物质的理化性质 角质层细胞(脂溶性物质) 皮肤附属器(水溶性物质 ) 角质层细胞间隙(极少量,钠、钾、汞等) 皮肤的类型?皮肤的类型? 准确的皮肤准确的皮肤分析分析是制定是制定 正确正确护理护理方案和实施方案和实施 护理方案计划的基础护理方案计划的基础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皮肤的类型和问题皮肤的类型和问题 皮 肤 类 型 中性皮肤 油性皮肤 干性皮肤混合性皮肤 1.中性皮肤 特征:水油平衡,皮肤PH值 4.56.5,有弹性,皮脂排泄通畅 表现:皮肤光滑细致,红润有光泽, 毛孔细小,皮肤纹路排列整齐,无明显 瑕疵;适应季节变化,较耐晒,对外界 刺激不太敏感,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