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2237512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内容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程。为下一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

2、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

3、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二、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二)教学学法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高度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象信号法、问答法、教学课堂讨论法,使学生动口、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形成能力,突出学

4、生的主体地位。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实际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 首先我出了一些可以看出方程解的题目,让学生回答,由易到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就引入等式的定义,从而使学生明白解方程先要研究等式,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分组合作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两个方面来教学:等式的性质1由老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归纳概括;。 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我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总结抽象,

6、认识规律 通过上面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课件演示。 然后学生抽象概括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板书:等式的基性质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体验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从打破平衡,又怎样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我接着提问:如果天平两边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课件演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用等式描述?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并且由以上两条规律得出:等

7、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再次设疑,深入验证 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不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才能使等式成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认识的过程。 学习等式的性质2 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天平图,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基本性质2的推导在性质1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探究,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这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汇报导学 解疑释难 等式的性质: (1)若a=b,则ac=bc

8、(2)若a=b,则ac=bc,)注意:()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即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在这个环节中把等式的两个性质展示出来,我特别提到了三个注意:因为这是在等式性质解方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希望同学们认真细心,正确利用性质解题。 四、当堂训练 达标测评 1、快乐填空 (1)如果x-3=6,那么x =( ) ,依据( ) ; (2)如果2x=x1,那么x = ( ) ,依据 ( ) ; (3)如果-2x=8 ,那么x( ),依据( ) 。 (4)如果,那么 ( ) ,依据 ( ) 2、想一想、填一

9、填 练习:2.下列方程变形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说 明变形的根据;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 (1)由x=y,得x+3=y+3 ( )()由a=b,得a6=b6 ( ) ()由m=n,得m2x2=n2x2( )()由2x=x5,得2x+x=5 ( )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X+7=26 (2)-5X=20 (3)-3X-5=4 (4)2x+3=x5 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道题,从简单的填空到判断变形对错,到最后的解方程,方程的四道题也是有简单到复杂,总之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是那些平时不举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竟然问题也答得很好。从这些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小结: 用简单的知识结构图小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设计: 由于PPT出了点问题作业没有展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