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2237462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经典班《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张登本(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陕西中医药大学 张登本 2017年4月29日于济南 2017年4月1日于甘肃庆阳 2017年12月2日修改于西安 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与境界 * 提 纲 一、学习内经的现状 二、内经提出的学习方法介绍 “三掌握” “三结合” “诵、解、别、明、彰”五字真言。 三、五步学习方略 读通原文 解析经义 纵横联系 结合实践 弘扬拓展 四、如何从临床“用”的角度读内经 遇到问题读内经 总结临床得失案例读内经 重要命题,纵横联系读内经 结合专业方向,选择性的读内经 “做临床,读内经”时的注意事项 一、学习内经的现状 就目前读内经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方法: 文字学方法 也可以称说文解字法如张登本等的内经词典

2、、郭霭 春的黄帝内经辞典、邢玉瑞的中医经典辞典等。 语言学方法 研究内经的语言修辞特点如钱超尘的内经的语言学 研究。 哲学方法 如刘长林的的哲学与中医学的方法、王志全的 。 溯本求源方法。如刘明武先生的换个方法读 。 现代多学科方法 如雷顺群的多学科研究,该书多学科全方位 研究内经,运用了医学心理学、信息理论、控制论 原理、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泛系分析、天文历法、 数学与术数,以及气象学、物候学、时间医学、分子生 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读内经。 方法论和思维科学方法 如邢玉瑞的黄帝内经理论与方法论 专题方法 如张登本内经的思考的21个专题。 校、注、译、析、用综合方法 如张登本主编的黄帝内经

3、通解。 集大成式的方法 综合了古今中外研究内经成果予以集大成式 的方法读内经的如王洪图的黄帝内经研究大 成。 生命科学的方法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读内经的是目前解读内 经的主流,因为内经毕竟是一部以生命科学 知识为主体的医学典籍。这是读内经的基本立 场和主要方法。 此法又有两个方向: 义理解读法 从义理的角度解读内经,解读其中的医学理 论,如烟建华的内经学术研究基础等。 临床实践解读法 从临床的角度解读内经,读出其中指导实 践的价值,这是内经的主旨和价值取向。如王洪 图的黄帝内经医术,王庆其的内经临证发微 内经临床医学、熊继柏的内经临证指要等。 凡此种种,无疑都对如何读内经提供了有 益的、可资借鉴

4、的经验和有效思路。但是,百脉 一宗,内经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纳入到生 命科学范畴,如论怎样读它,都不应当脱离医学 主旨、必须服务于这个主旨,否则就失去研读的 意义了。 诸种读内经的方法,都是服务于第10种方 法,都是为了准确把握其中的医学知识而最大限 度的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这才是读内经 的必然指归。 为何诸多方法内经都能研读其中主要内容呢? 这是因为: 内经的作者全面应用汉代以前各个学科的知识来 阐述生命科学知识的缘故。 内经的作者全面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科学知识,因 而十分娴熟地运用这些知识表达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 语言文字是一切知识的最有效的载体,但又有显著的 时代特征,加之其文辞古奥,言

5、简意赅,所以 运用校、 注、译、析之“以经解经”方法是解决读通内经的 必须门径,是打开内经神秘殿堂的金钥匙,但要真 正读懂内经还是不够的,就要具备下列方面 的知识结构才行。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和学 术立场,作为中华民主传统文化结晶的内经,必然 的会将古代天文、历法、地理、气象、物候和生命科学 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内经要求对其研 读时务必要做到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可以长久”的理由所在。换个方法读正是基 于这一立场研读的,于此则恰恰是以往中医学人在研读 是书时有所欠缺的。 内经运用当时的医学成就作为其理论构建的基础 ,如果脱离了必须的医药学知识是无法

6、读内经的; 内经构建的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知识 体系,许多内容基本是临床病例的记实,这也是研读 内经的必然指归,否则也就失去研读的意义。 二、内经提出的学习方法介绍 内经中介绍了学习和研究经典著作的方 法:即 一是 “三掌握” ; 二是 “三结合” ; 三是 “诵、解、别、明、彰”五字真言。 内经的“三掌握”学习方法 、 素问著至教论: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 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知:主持,掌管。字彙矢部:“知,主也 。” 1、上知天文: 包括宇宙形成、天体结构、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 、历法等等,这都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乃至人类的生命

7、活动。运用运气理论指导临床,就是这一方法的体现 。 如,北斗星与南北子午线及其意义 在北斗星运行的天文背景下,赋予了十二地支以时间 、空间的内涵,由此发生的子午(南北经线)卯酉(东西纬线)的时 间空间分割依据,内经也以北斗星为坐标所表达时空 的南北子午线为依据,计量人体气血(尤其是卫气)的循行规律 ,用以解释人体相关的生命活动, 如“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 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 夜”(灵枢卫气行)。 如果不懂天文知识,就无法明白“一日一夜五十营,以 营五藏之精”(灵枢根结)所讲的道理。 “岁

8、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灵枢卫气行) 2、下知地理 地理,指人类生存环境的地形地貌、地域 气候、动植物的分布等等。 人类不同的生存环境,不仅仅是影响人的 体质类型,影响着治疗药物的选择,还是影响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如内经所论的“地域寿夭观”,以及 “异法方宜”治病法则等即是其应用之例。 人类自身的形体结构特征、生理病理特征、体 质特征,以及机体对治疗反应性的差异等等。 影响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的经济、 政治地位变迁、心理活动、性格特征等等。 3、中知人事 内经的“三结合”学习方法 素问举痛论: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 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合

9、也)于己。如此 ,则道(医学理论)不惑而要数(数,音义同“术”)极,所谓明 也。 将天时气候等自然规律与研究人类生命规律结合-即 “天人相应”观念的应用。 将古人的经验与适时的医学应用结合-即“古为今用 ”认知方法的应用。 将别人的研究成果与自己认知相结合即“人为己用” 学习思路。 “诵、解、别、明、彰”五字真言 素问著至教论: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 知医之道乎? 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 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侯王。 诵反复阅读、记诵。 解理解经义、解析经文的内涵。 别分析、判断,义理真伪、效应;对文字的错、衍、 脱、补情况予以辨别。 明彻底明了其中的含

10、义和意义。 彰弘扬拓展。 三、五步学习方略 “读通原文,解析经义,结合实践,纵横联系,发 挥应用,拓展思路” 读通原文 就是要用传统的经学模式,对原文进行校勘注 释,疏理文字,使原文的字面意思达到文畅理顺。 要借助必要的工具书,包括普通工具书和专业工具 书,读通原文,理解字面的表层意思。 不读通原文,就根本谈不到运用原文。 例1:内经“权衡”解读 内经“权衡”之词,凡5见,加上“权衡规矩”(1见) 及“中权”“中衡”共7处。权和衡是中国古代测定物体 重量的量具。 检索内经中所用的“权衡”,以及“中权”、“中 衡”的语境,其内涵有以下五点: 其一,指秤。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

11、得相 失也。”王冰:“权衡,秤也。” 其二.以衡器的权与衡的协调,比喻事物在运动中维持平 衡的状态。 其三,从“标准”引申指季节的标准脉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 其四,“权衡”,即衡量、比较、斟酌之意。 素问汤液醪醴论在论述水肿病的治疗法则 时指出,要“平治于权衡。” 其五,“权衡”特指肺脏。 “权衡”特指肺,这是内经中特有的词用方法。为了 更清楚地理解其意,先看其相应的语言环境。 素问经脉别论之“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 口成寸,以决死生”句 。 “权衡”就是在衡具秤的基础上,引申并特指肺脏 。因为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调气机功能,主治

12、节,主 水液代谢等作用,就犹如秤的权与衡一样,“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对人体气、血、津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如此之解,方可使文通理顺。 为何将“肺”表述为“权衡”? 原文主要论述水谷精气人心,通过经脉,朝会于肺,由肺 抽布于全身的血液循环过程。 重突出肺在血液循环中的协调作用,以及肺手太阴之脉 在诊断上具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临床意义。 一是以“平衡”释“权衡”文理难通。 二是以肺释“权衡”,文通理顺。 三是以肺释“权衡”,医理畅通。 有如下几点理由: 原文强调肺在血液循环及肺对水谷精气的输布过程中的 作用, 突出了气口(肺的动脉)在诊断学中的重要意义。 原文突出肺之“气口” 决死生的

13、机理,仍以肺为关键。 气口脉是肺的动脉,是肺及其手太阴经脉功能反应的敏 感点。全身经脉气血的盛衰及功能状态,都可以从肺脉的 寸口之脉象予以表达。 素问五脏别论也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五味人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 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肺朝百脉,脏 腑经络均直接或间接与肺相联系。气口不但在肺经上, 而且在肺经的“经穴”(经渠)“输穴”(太渊)的部位,此 处是肺经的气血最旺盛、经气输注最显著、最能反映 经气盛衰的部位。也是全身脉气反应的敏感点,故曰“ 脉会于太渊”。 以肺释“权衡”,与肺的功能相合。 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能朝百脉,通调水道;能调节全 身诸多的

14、功能,故概括为“肺者治节出焉。” 肺宣发肃降,治理和调节着人的呼吸运动,完成体 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使呼吸节律平衡; 肺宣发肃降,促进整体的气机升降运动,使人体的 气机升降出人运动平衡协调; 肺宣发肃降,疏通调节水液代谢,维持水液代谢的 平衡,故曰“肺为水之上源”。 这也是紧承此段下文所说的肺“通调水道,下输 膀脱”之义。 释“权衡”指肺 -体现肺调节全身,维持机体动态平衡功能 协助心脏完成血液循环.维持血液循行的平衡协调 以肺释“权衡”,于权衡的本义亦合 肺的基本功能是宣发肃降。所谓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 宣和向外周的布散作用;所谓肃降,就是肺气有向内向下运 动并清除呼吸道异物的作用。 之所

15、以认为“权衡”是指肺,于“权衡”的本义及引申 的“平衡协调”之义均通。 以秤测物时衡(秤杆)要向上跷,而权(秤锤)要向下坠。 秤杆和秤锤要保持平衡,肺的宣发和肃降也是如此。宣发 与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向 上的宣发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足; 向下的肃降,既不可不足,亦不能太过,应当如权与衡一 样,要平衡协调,才能维持肺气运动的动态平衡。肺气宣 发肃降平衡了,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功能才会 正常。如此才能有效地维持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气机 的升降出人运动,水液的输布代谢,血液运行诸方面的动态 平衡。可见,喻肺为人身之“权衡”是很恰当的。 例2:素问诊要经终论“闭”字误读 肺脾气虚衰竭证误读 【原文】 “太阴气终者,腹胀,闭,不得息, 善噫善呕。”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