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大观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222127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2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唐诗大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唐诗大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唐诗大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唐诗大观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唐诗大观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唐诗大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唐诗大观(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唐诗大观 讲人:李子辰 小时候,我们都是要背古诗的,为了昭示自个儿天资聪颖。 上学后,我们是要背古诗的,为了不把老祖宗的底儿扔了。后 来,有人背为了考试加分,有人不背因为记性太差。再后来, 为了泡妞为了卖弄为了凸显有文化一堆人鸡零狗碎的时候 ,你来一句“人生,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人就 是不刮目也得侧目。比起小资情调的咖啡馆里,来杯牛奶然后 问你LIKE不,五个字七个字从嘴里往外蹦,眼球率更高。 唐诗,曾经是我们心中的水墨画,是汉语言的极致,寥寥数 字,涵盖了丰富的意境,令白话文望尘莫及。唐诗的美,携带 着音律,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唐诗被编成歌,配上曲调。时光 一梭一梭,如今我们也

2、回到了“短平快”的节奏,只是恐怕五 千年的文化传承大多都就饭吃了,很少人会去亲身领略唐诗的 美,但依然有人看到了,感动了。 唐诗美得窒息,但还会有争议。有人觉得“春风动百草,兰 蕙生我篱”是美,有人觉得“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 耕”是美。不一而足。古时社会底层的残酷,人们为生活忧愁 又坚韧的心,如何不美呢? 而那些怀旧的人,不止一次会在梦里重温童年的时光。现在 读读唐诗,也许,是个好主意。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 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 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 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 了很大影响。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

3、邻、骆宾 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 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 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游子吟 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 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 ,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 和高适、岑参

4、代表边塞诗派。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 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 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 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 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 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 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 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 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

5、,七 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诗派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代表作: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代表作: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蓟门行五首、塞上 、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出塞 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代表作: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唐诗:文化历史中的短暂出游 黄鹤楼 唐代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6、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的开阔性与生命的活泼自由,刚好违反了我们所熟悉的汉族农业伦 理。汉朝是“努力加餐饭”(汉古诗十九首),“长跪读素书”( 汉饮马长城窟行),这种非常农业的东西;可唐朝有一种游牧民族 的华丽,游牧民族的歌舞都非常强烈,他们追求的都是感官上的愉悦。 汉族那种来源于土地的稳定性相比起来有一点迂腐、保守。西安出土的 鲜于庭海古墓里出土过一个骆驼,骆驼上铺了一块地毯,上面有个小舞 台,有六个人在上面,其中一个男的在唱歌跳舞。这表现的就是当时的 乐团。唐代的出土文物里面时常看到大胡子的阿拉伯人形象,很少有汉 族。我常常形容说,七世纪时,地球上最大的城市是长安,是我

7、们现在 看到的西安城的十倍,这样一个城绝对比今天的纽约还要惊人。当时世 界各国的人都集中在那里,形成一个国际化都市。在这个混杂的文化当 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非汉族美学。汉族美学是“乐府诗”和陶渊明描 绘的回归田园、回归土地。李白要是活在农业伦理当中,必死无疑。他 的叛逆与个性都是农业文化所不能忍受的。武则天活在那样的社会中也 必死无疑。儒家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叫“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就是没 有法律,只是十只眼睛在看你,十个手在指你,你就死了。 我们今天的社会中也还有这种来源于农业社会的世俗伦理,对个人有很多束缚。游 牧社会就没有这种伦理,而是很个人化,别人怎么看没那么重要。初唐的边塞诗中 ,个人

8、的孤独感与胡风相混杂,构成了一种很特殊的个人主义,所以我们常常称唐 诗为浪漫主义文学。浪漫当然是因为诗人得到了巨大的解放,不再是活在伦理当中 的人,而是活在自然当中的人;他们面对的是自然,在大自然中诗人实现了自我完 成。 从边塞诗又发展出了“贵游文学”,“贵游文学”就非常敢于去描述生活上的挥霍 与奢侈,它非常华丽。而汉乐府诗非常朴素,就像生命简单到没有任何装饰。在农 业伦理中,多擦一点粉,多带一个耳环都会被十目所视。因为农业伦理当中,大家 很怕特殊性,喜欢共同性。朴素、勤俭成为一种美德。一个人违反道德系统后,就 会被议论,注意不是指责,是议论。可能议论比指责还可怕。“贵游文学”却是在 夸耀生命

9、的华美,头上的装饰,身上的丝绸,生命中的一掷千金“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这样的句子在农业伦理中不可能出现 ,这绝对就是“贵游文学”。 唐代的文化有非常贵族的一部分,很强调个人的“物竞天择”,生命可以在面对自 然的时候把自己的极限活出来。那是一个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中应该被赞美 的生命,就像花要开一样;如果花不开,而是萎缩,是不道德的。这其中的逻辑与 农业伦理绝对不一样。在汉朝的农业伦理当中,你那个生命之花要开你都不敢开。 农业伦理真是非常神奇,里面有一种道德性,认为美是一种骚动,美是一种不安分 ,所以它非常害怕美。唐朝是唯一一个觉得美可以用歌声赞美的时代。 唐诗

10、:珍珠般的语言 我在很多场合形容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 的。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 样慢慢、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有一天那个语 言和文字能变成这么华美的一首诗,是因为经过了这个 长期的琢磨。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就是琢磨“唐诗”这颗珍珠的 过程。我们甚至在陶渊明这些诗人身上,还可以看到琢 磨的痕迹。陶渊明这么好的诗人,我们也给予他很高的 文学评价,可是以文学的形式美来讲,我其实没有办法 完全欣赏他的诗。我不知道这样讲大家同不同意?大家 回想一下,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首诗的序,他其实 是要写那首诗的,结果没想到流传在这个世界上的是诗 的序,而不是诗本身。这种现

11、象很有趣,说明这首诗在 形式上的完美度还没有被琢磨好。所以,在魏晋南北朝 的时候,像唐诗那样的文字、语言还在一个练习的初期 阶段。 唐诗:宇宙生命感与空间 感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空间和时间的扩大使原本定位在稳定的农业田园文化的汉文学,忽然被放置到有 一点基于游牧民族的流浪文化当中来。我们从李白身上看到很大的流浪感,不止 是李白,唐代诗人最大的特征几乎都是流浪。在流浪的过程中,生命的状态与 家、农业家族的牵连性被切断了,孤独感有一部分就来源于不再跟亲属直接联系 在一起的状态。杜甫则

12、又重新回到了田园。 在“安史之乱”之前,李白与王维都有很大的孤独感,都在面对绝对的自我。在 整个华文文学史上,面对自我的机会非常少,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环境,要面对 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太太、孩子,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人的情感联系的 状态里。我们不要忘记人情越丰富,自我就越少。我们读唐诗时,能感受到那种 快乐,是因为这一次自我真正跑了出来。李白是彻头彻尾地面对自我。在他的诗 里面读不到孩子、太太,甚至连朋友都很少,他描述他跟宇宙的对话:“五岳寻 仙不辞远。”就是为了要成为仙人,在五个最有名的山里跑来跑去。李白的诗里 面一直讲他在找“仙”,“仙”是什么?其实非常抽象,我觉得这个“仙”,是 他一

13、个完美的自我。只有走到山里去,他才比较接近那个完美的自我。到最后他 也没有找到,依旧茫然,可是他不要再回到人间。因为回到人间,他觉得离他想 要寻找的完美自我更遥远。他宁可是孤独的,因为在孤独里他还有自负;如果他 回来,他没有了孤独,他的自负也就会消失。李白一直在天上人间之间游离。 他是从人间出走的一个角色,先是感受到巨大的孤独感;然后去寻找一个属于“ 仙人”的完美性,可是他并没有说他找到了,大部分时候他有一种茫然。 初唐时期,就是在为李白这种诗人的出现做着准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边 塞诗的完成。 为什么长久以来,没有人发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为什么是陈子昂说出这两句诗?唐 代在历史

14、上就是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代。“前不见古人”,是好大的骄傲,觉 得历史上没有看得上的东西,后世大概也没有比我更好的了。其实这里面又有好大的哀伤与孤 独。立于历史的高峰之上,陈子昂立刻就把时代的声音传达出来,我甚至觉得他已经不是专业领 域里的文学。我曾经好几次在戏台上看到一个老生出场,袖子一摆,口中念道:“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 孤独感。李白也是如此。李白骄傲到极点,是喝酒都只跟月亮喝的那种人,“举杯邀明月”,可 是同时又有好大的自怜与孤单。“对影成三人”说的是跟自己影子相对的孤单感觉。唐朝所有的 诗人都有

15、这种特征,就是巨大的自负与巨大的孤独,这当然是时代的特征。陶渊明曾经写到“斗 酒聚比邻”,有一斗酒就把邻居都叫来一起喝酒,可是初唐的时候你看不到这种情景。当时的诗 人有一种自负到不是在人间喝酒的感觉,他们不断地往大山的高峰上走,把自己放在一个最孤独 的巅峰上。那个时候诗人感到荒凉与孤单,因为这是他们跟宇宙之间的对话。宗白华的美学散 步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唐初的宇宙意识,闻一多也写过唐诗的宇宙意识,分析了初唐 的诗人有一个把自己放在宇宙里面去讨论的格局。 这种格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没有形成。魏晋南北朝后期,“宫体诗”盛行。这是在宫廷中形成 的一种文体,非常华丽,讲究词藻的堆砌。可到了唐朝,格局变大

16、了。诗人总是在跟月亮、太 阳、山川对话,整个生命都被放大了,放大到巨大的空间中之后,就会感觉到骄傲、悲壮。生命 意识放大后,就会有宇宙意识,同时又感觉到如此辽阔的生命并不多,所以就出现了巨大的苍凉 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是把自己置放在时间的洪流当中,看不到前面的人,也看不到后面 的人。但前面不可能看不见古人陈子昂前面有很多诗人,可是他为什么会说“前不见古人”? 比陈子昂小一点的李白与杜甫也快要诞生了,那他怎么可以说“后无来者”?可是彼时彼地,他 讲的不是人,而是自己视觉上的辽阔。只有在辽阔当中,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状态跟平常不 同。如果在城市当中,在人群拥挤的环境里,你会碰到很多是非,会纠缠在那个是非当中。如果 你把自己放到一个荒漠当中,又会怎么样?我们平常很少有这种经验。我曾经去过戈壁从乌兰 巴托往南走到戈壁,前后大概有四天时间,在荒漠当中完全看不到人为的建筑,所有的风景几乎 是一种停滞的状态,那个时候就会感觉到唐诗里的苍茫跟辽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