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2204902 上传时间:2019-11-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分析(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第四节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 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节 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的概念 2、记忆的3环节: (1)识记 (2)保持 (3)恢复(再认和再现或回忆) 补充:记忆的种类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 持续时间仅约1秒钟的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 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 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 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短暂

2、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由于它就像 登记一样把输入的信息记录下来,故又称感觉登记。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其特点是:信 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 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作用时间短 。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 。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 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感 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短时记忆, 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 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 持的时间一般在0.5-1

3、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 时记忆的特点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 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短时记忆的保持 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 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息, 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 刻一次形成的。 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 起来的。 有词语和表象两种信息组织方式,即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 言语编码是通过词来加工信息,按意

4、义、语法关系、系统分类等方 法把言语材料组成组块,以帮助记忆。 表象编码是利用视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形象组织材料来帮助记 忆。 依照所贮存的信息类型还可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及这些事件 的时空联系的信息。 语义记忆是有关字词或其它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及他们之间 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 关内容。 长时记忆能保持许多年甚至终身的永久性记忆。它的容量似乎无限,但也 有人认为它的范围是5万到10万个组块。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对短时 记忆内容加以复述而来的,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二、记忆在

5、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 发展又离不开记忆。 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 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二)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 正是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结起来 ,使儿童能够对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 和思维。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儿童有时说了后面的话忘了前面的,就 明显暴露了言语活动与记忆联系的不足 。 (四)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 通过记忆,儿

6、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 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 富起来。 儿童的意志行动,也离不开记忆。意志 是有目的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始 终记住行动目标。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正在形成和初步 发展,这时期各种心理过程逐渐联系起 来,形成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记忆 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1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 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 的指标。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 ,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7、3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 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 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 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 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 种现象称“幼年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

8、 2岁左右出现回忆;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 于再认,为什么? 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 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 (三)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记忆中所保留的信息容量,起先是很小 的,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1记忆广度 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JA Miller,1956)。 学前儿童的记忆广度 被试年龄(岁) 信息单位(个) 3 3.91 4 5.14 5 5.69 6 6.10 7岁儿童还没有达到7个信息单位的广度。 2记忆范围 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儿童和外界交往范 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 之而越来越扩大。 3工作记忆 随着年龄

9、的增长,幼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 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 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包括短时记忆) 注: 信息在感觉记忆和工作记忆中得到最初的 编码,然后转到长时记忆中存储,而信息从长时记忆 转到工作记忆就是提取。 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不在于记忆 广度的扩大,而在于把识记材料联系和 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四)记忆内容变化 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 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言记忆。 运动记忆或动作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 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结或情感的记忆 。

10、情绪记忆出现也较早。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形象来记住各种材料。 1岁前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 相连。 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语词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记忆的内容,这 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的 。 儿童的语词记忆发展得最晚。 儿童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是: 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 情绪记忆(6 个月左右) 形象记忆(6-12个月) 语词记忆(1岁左右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常见的记忆策略: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一、1岁前儿童的记忆 (一)新生儿的记忆 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新生

11、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 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地 延长。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 二、 13岁儿童的记忆 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 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 2、表征:则是指表象这种形象形成的过程。 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

12、短时记忆由于语言的 发生发展出现重要变化 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 )的发展。 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 1岁半至2岁左右,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 容和性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出现初步的回忆:1-2岁的儿童用行动表现出 初步的回忆能力 1岁左右,能够回忆几天或十几天前的事情; 2岁左右,可以保持几个星期; 3岁以后,能够达到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延迟模仿: 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 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 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延迟模仿也是记忆的一种明显表现 三、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二)机械记忆用

13、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概念: 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 生的记忆叫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 的记忆叫有意记忆。 2)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3) 影响无意识记的5因素: 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 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活动动机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 质的飞跃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 生的。 动机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特点: 1儿童

14、的有意识记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是在生活的要求下,在成人的教育下逐 渐产生的。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 意识和活动动机。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 两个原因: 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 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 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 忆效果较好,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 识记效果较差。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

15、展 。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 各种材料。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 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发展。 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 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 如,一名6岁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位 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 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