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1121835 上传时间:2017-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规划设计说明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场地规划与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建筑及外观环境设计展厅 学生姓名: 马 凯 旋 学 号: 200809040227 院 (系): 设计与艺术 专 业: 景观环艺 指导教师: 高 茜 1目 录第一章 设计说明 .21.选题背景 .22.方案论证 .21.1 方案选择 .21.2 方案特点 .23.设计与实验过程 .24.方案的确定 .21.1 建筑主体的确定 .21.2 室外休息区 .35.总结 .3 第二章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3 参考文献 .4 2第一章 设计说明1、选题背景本次要求主要是在小卖亭设计、棋牌活动室设计以及作品展示设计三个设计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一

2、,我选择的是做作品展示设计。2、方案论证1.1 方案选择考虑到选址,我认为为了方便同学们,节省他们的时间,所以要选择学生集中区方便学生,教学区是学生最集中的地方教二又是经常办些展览,是这方面的聚集区,所以经过反复思考选址在文体馆边。我的作品建筑外形,首先我的设计背景是在陕科大,所以主色调,主体形态都是陕科大特色的延伸,主要是采用几何形态的设计外观。1.2 方案特点本案的设计理念旨在结合展厅的规划定位创造运动形式感的空间概念,把空间感、立体感、运动感、节奏感的设计表达结合展厅内容切入主题定位。 3、设计与实验过程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和本方案的特点,玻璃幕墙较多的运用,如果建筑太低,就显现不出它的气

3、势,所以我决定做成二层,但是二层又会增加建筑面积,又要有设计高度又不能增加建筑面积,我决定加上室内“阳台”式的二层,隔层不是封闭的,所以不算建筑面积。4、方案的确定1.1 建筑主体的确定开阔的顾客休息区结合墙面产品形象展示,传达出其功能主题。在中部设计中,运用厚重的体量感,如长方体,建筑中较多的玻璃幕墙设计使展厅得到充足的光照,同时玻璃幕墙将所有的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诠释着富有建筑语言的独特空间设计,突出了形体动态。配合直板、立板及板间、设计实体与玻璃,刻意营造高低错落,虚实变化,以简约流动的直线及折线条,把运动的方向、速度、轨迹作为展厅的,一气呵成,建筑“运动”的表达在其中得到的展示,从而使

4、建筑成为了全场的主角。一层和二层之间的楼梯,下设小型的展厅不占空间而且功能得到满足。板间展示、休闲等区域也与首层的3流动折线轨迹相互呼应,继续承载整个展厅的鲜明定位。不多的附加装饰成分,使产品展示和整个空间达到平衡协调。在颜色的选择上,延续了亲切的感觉,行间序列呈开放式,各区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的展厅都能够呼应。通过其开放式的手法使得空间相互空间更自然融合,交互作用。最终的展厅设计是考虑到场馆的设计能使场内空间在视觉上感觉变大,玻璃设计能得到更好的采光,更广阔的视野,在建筑外有 300 平方米的景观场地,加之所处的位置(科大主干道与科大北环交接处)更是学生平时学习和交流的好去处,所以得以

5、确定。1.2 室外休息区室外部分,我运用了借景的手法是建筑主体通过玻璃幕墙和室外有机的联系到一起考虑到周边的迎新大道及文体馆场馆都是开阔的场地,所以我的室外做的并不是传统的中式园林,而是中外结合的手法,周边较多的树木,使得这里在夏天时不会因酷暑而失去对人们的吸引力。5、总结在这次的方案设计中,我读了很多大师先辈们的设计作品,在其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都是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这个行业的知识之深奥,并且改变了原来对环境设计的粗浅认识,在方案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实践,懂得了好多的社会实践知识。第二章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快节奏的当代,人们逐渐的走进了一种快速生活,这种生活使人们越来越

6、感受到身心上的不适,人们越来越希望在自己所能长期接触到的地方得到一些心理上的慰藉,由此设计越来越快的走进人的生活世界,设计也越发变得重要,再设计行业中贯穿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好的设计师必须要熟练的掌握其中的每一项技能,这些是我觉得设计是门很难得行业艺术,通过小小的方案设计使我认识到了建筑是社会生活形态的空间语言。它反映了时代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取向,以及世界观等信息。而这些内容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批评,对建设水准、建筑水平、产品品质、环境效果,及职业道德的培育和社会引导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评判和剖析,同时也达到建构与提升建筑理论的目的。因此,建筑理论应与建筑实践产生互动才有真正的价值。 4参考文献【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单社.2008.06【1】贾倍思.型和现代主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