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214692 上传时间:2017-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篇目归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归纳序号篇目 作者 朝代 出处 主旨1 陋室铭 刘禹锡 唐 全唐文 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都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 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周元公集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3 橘逾淮为枳 晏婴 春秋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复制。同时,也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晏子是一个能

2、言善辩,机智勇敢,能维护国家尊严、个人尊严的人。4 伤仲永 王安石 北宋 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5 周处 刘义庆 南北 世说新语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轲 战国 孟子告子下 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 卖油翁 欧阳修 北宋 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熟能生巧” 、 ”实践出真知”8 核舟记 魏学洢 明 虞初新志 (清张潮) 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

3、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9 黔之驴 柳宗元 唐 柳河东集 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10 黠鼠赋 苏轼 北宋 东坡全集 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11 狼 蒲松龄 清 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2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轲 战国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对待朋友的委托、士师管理下属、国君治理国家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13 公输 墨翟 战国 墨子公输 课文记载的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

4、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辛劳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14 庄子钓于濮水 庄周 战国 庄子秋水 表 现 了 庄 子 鄙 弃 富 贵 权 势 , 不 为 官 所累 , 坚 持 不 受 束 缚 , 逍 遥 自 在 生 活 的高 尚 品 质 , 表 现 了 他 对 人 格 独 立 , 精神 自 由 的 追 求 。15 曹刿论战 左丘明 春秋 左传 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16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5、 西汉 战国策齐策 本 文 写 的 是 战 国 初 期 齐 威 王 接 受 其 相 邹忌 的 劝 谏 而 采 纳 群 言 , 终 于 使 齐 国 大 治的 故 事 , 塑 造 了 邹 忌 这 样 善 于 思 考 , 敢于 进 谏 的 贤 臣 形 象 和 齐 威 王 善 于 纳 谏 ,知 错 就 改 的 明 君 形 象 , 告 诉 我 们 只 有 广开 言 路 , 采 纳 群 言 , 虚 心 接 受 批 评 意 见并 积 极 加 以 改 正 才 有 可 能 成 功 。17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 柳河东集 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18 孔孟论学 孔丘孟轲春秋战国论语 、

6、 孟子 反 映 了 人 生 经 验 不 断 积 累 的 规 律 。强 调 了 学 习 与 思 考 必 须 紧 密 结 合 。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劝人自强不息。将成而止,前功尽弃,使为而进,终能成功,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19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清 板桥家书 对”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批判,从而引导家中子弟树立读书必须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20 黄生借书说 袁枚 清 小仓山房文集 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

7、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21 问说 刘开 清 孟涂文集 本文集中论述了”问”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性。22 卖柑者言 刘基 明 诚意伯文集 本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23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北宋 范文正公集 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24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北宋 欧阳文忠公文集 全文以”乐”字贯穿,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2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北宋 东坡志林 描写了承天寺夜游时的月色美景,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26 陈

8、涉世家 司马迁 西汉 史记陈涉世家 本文生动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末农民起义时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27 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 诸葛亮集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父子的耿耿忠心,突出作者是一个鞠躬尽瘁,感恩图报,死而后已的忠臣。28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东晋 陶渊明集 课文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29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唐 柳河东集 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

9、反映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30 登泰山记 姚鼐 清 惜抱轩诗文集 记叙了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31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 孟襄阳集 以咏洞庭湖来表达自己出仕的愿望。32 望岳 杜甫 唐 杜少陵集详注卷一 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33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北宋 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咏赞西湖。34 黄鹤楼 崔颢 唐 崔颢集 这是一首满怀思乡愁绪的作品。35 山居秋

10、暝 王维 唐 王右丞集 全诗融情于景,通过景物描写透露了诗人对恬静、淳朴生活的渴望。36 送友人 李白 唐 李太白全集 表达出诗人真挚的惜别之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说: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可以记事,议论、记事都是为了说明道理。记: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37 登高 杜甫 唐 杜工部集 诗人对病困潦倒生活的感叹,对终身壮志难酬的悲

11、愤,又暗含了忧国伤时的情绪。38 卖炭翁 白居易 唐 白氏长庆集 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39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刘禹锡集 这首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40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全唐诗 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41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北宋 东坡乐府 词的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了有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42 如梦令 李清照 南宋 漱玉词 表达了

12、爱春惜花的真情。43 一剪梅 李清照 南宋 漱玉词 全词移情入景,通过各种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44 诉衷情 陆游 南宋 放翁词 全词塑造了一个一生都不忘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的爱国形象。4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南宋 稼轩长短句 抒发了词人的抗金决心和壮志难伸的悲愤。46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南宋 稼轩长短句 词人借”那人”形象曲折地抒发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表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迹,以及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俗安乐、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47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元 关汉卿散曲集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48 天净沙秋 白朴 元 天籁集 作者通过撷取六种自然景物,给读者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49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 东篱乐府 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怀。被称为”秋思之祖”50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元 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