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1121051 上传时间:2017-05-28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7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钢热镀锌标准(发布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连续热镀锌/锌铁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Q/BQB 420-2009 代替 Q/BQB 420-2003、BZJ 421-2005 、BZJ 422-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热镀锌/ 锌铁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等。 本标准适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30mm 3.0mm 的钢板及钢带,主要用于制作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内外覆盖件和结构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2、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1839-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 GB/T 4336-2002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5027-2007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塑性应变比(r 值)的测定 GB/T 5028-

3、2008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 值)的测定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20066-200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0123-2006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 20125-2006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20126-2006 非合金钢 低碳含量的测定 第 2 部分:感应炉( 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 Q/BQB 400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检验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4、准。 3.1 热镀纯锌镀层 hot-dip zinc coating (Z) 热镀锌生产线上,将经过预处理的钢带浸入熔融锌液中所得到的镀层。熔融锌液中锌含量应不小于 99%。 3.2 热镀锌铁合金镀层 hot-dip zinc-iron alloy coating (ZF) 热镀锌生产线上,将经过预处理的钢带浸入熔融锌液中所得到的镀层。熔融锌液中锌含量应不小于 99%。随后,通过合金化处理工艺在整个镀层上形成锌铁合金层,合金镀层中铁含量通常为 715%。 3.3 无间隙原子钢 interstitial free steels 无间隙原子钢是在超低碳钢中加入适量的钛或铌,使钢中的碳、氮间隙原子完

5、全被固定成碳、氮化物,钢中没有间隙原子存在的一类钢。 3.4 无间隙原子高强度钢 high strength interstitial free steels (Y ) 通过控制钢中的化学成分来改善钢的塑性应变比(r 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 值)。由于钢中元素的固溶强化和无间隙原子的微观结构,这种钢既具有高强度,又具有非常好的冷成型性能,通常用来制作需要深冲压的复杂部件。 3.5 烘烤硬化钢 bake hardening steels(B ) 在低碳钢或超低碳钢中保留一定量的固溶碳、氮原子,同时可通过添加磷、锰等固溶强化元素来提高强度。加工成形后,在一定温度下烘烤后,由于时效硬化使钢的屈服强度

6、进一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0090108 发布 20090630 前实施 1 Q/BQB420-2009 步升高。 3.6 高强度低合金钢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s (LA) 在低碳钢或超低碳钢中,通过单一或复合添加铌,钛,钒等微合金元素,形成碳氮化合物粒子析出进行强化,同时,通过微合金元素的细化晶粒作用,以获得较高的强度。 3.7 双相钢 dual phase steels(DP ) 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马氏体,马氏体组织以岛状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双相钢无时效,具有低的屈强比和较高的加工硬化指数以及烘烤硬化值,是结构类零件首选材料之一。 3.8

7、 相变诱导塑性钢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steels ( TR) 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其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最少不低于 5%。在成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可相变为马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加工硬化率、均匀伸长率和抗拉强度。与同等抗拉强度的双相钢相比,具有更高的延伸率。 3.9 复相钢 complex phase steels ( CP) 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或)贝氏体组织。在铁素体和(或)贝氏体基体上,通常分布少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珠光体组织。通过添加微合金元素 Ti 或 Nb,形成细化晶粒或析出强化的效应。这种钢具有非常

8、高的抗拉强度。与同等抗拉强度的双相钢相比,其屈服强度明显要高很多。这种钢具有较高的能量吸收能力和较高的残余应变能力。 3.10 拉伸应变痕 stretcher strain marks 冷加工成形过程中,由于时效的原因,钢板或钢带出现不均匀变形,导致钢板或钢带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最终会在钢板或钢带表面呈现与拉伸方向成一定角度的一系列平行线状的褶皱或不规则折线、不规则表面扭曲等有损表面外观质量的缺陷。 3.11 镀层重量 coating mass 即双面镀层重量之和,以每面镀层重量的形式分别表示,单位为克/平方米(g/m2)。 4 分类和代号 4.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4

9、.2 钢板及钢带按表面质量区分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表 1 牌 号 特 点 DC51D+Z, DC51D+ZF, DD51D+Z 低碳钢 DC52D+Z, DC52D+ZF DC53D+Z, DC53D+ZF 低碳钢或无间隙原子钢 DC54D+Z, DC54D+ZF, DD54D+Z DC56D+Z, DC56D+ZF DC57D+Z, DC57D+ZF 无间隙原子钢 S220GD+Z, S220GD+ZF S250GD+Z, S250GD+ZF S280GD+Z, S280GD+ZF S320GD+Z, S320GD+ZF S350GD+Z, S350GD+ZF S550GD+Z 碳素结构

10、钢或低合金钢 HC180YD+Z, HC180YD+ZF (H180YD+Z, H180YD+ZF) HC220YD+Z, HC220YD+ZF (H220YD+Z, H220YD+ZF) B240P1D+ZF B260LYD+ZF HC260YD+Z, HC260YD+ZF (H260YD+Z, H260YD+ZF) 无间隙原子高强度钢 HC180BD+Z, HC180BD+ZF (H180BD+Z, H180BD+ZF) HC220BD+Z, HC220BD+ZF (H220BD+Z, H220BD+ZF) HC260BD+Z, HC260BD+ZF (H260BD+Z, H260BD+Z

11、F) HC300BD+Z,HC300BD+ZF 烘烤硬化钢 2 Q/BQB420-2009 表 1 (续) 牌 号 特 点 HC260LAD+Z, HC260LAD+ZF (H260LAD+Z, H260LAD+ZF) HC300LAD+Z, HC300LAD+ZF (H300LAD+Z, H300LAD+ZF) HC340LAD+Z(H340LAD+Z) HC340LAD+ZF(H340LAD+ZF) HD340LAD+Z(HR340LAD+Z) HC380LAD+Z(H380LAD+Z), HC380LAD+ZF HC420LAD+Z(H420LAD+Z), HC420LAD+ZF HD4

12、10LAD+Z(HR410LAD+Z) 低合金高强度钢 HC250/450DPD+Z,HC250/450DPD+ZF HC300/500DPD+Z,HC300/500DPD+ZF HC280/590DPD+Z, HC280/590DPD+ZF HC340/590DPD+Z, HC340/590DPD+ZF B340/590DPD+Z, B340/590DPD+ZF HC420/780DPD+Z, HC420/780DPD+ZF HC550/980DPD+Z 双相钢 HC380/590TRD+Z, HC380/590TRD+ZF HC400/690TRD+Z, HC400/690TRD+ZF H

13、C420/780TRD+Z, HC420/780TRD+ZF 相变诱导塑性钢 HC350/600CPD+Z, HC350/600CPD+ZF HC500/780CPD+Z, HC500/780CPD+ZF HC700/980CPD+Z, HC700/980CPD+ZF HD620/750CPD+Z, HD620/750CPD+ZF HD680/780CPD+Z, HD680/780CPD+ZF HD720/950CPD+Z, HD720/950CPD+ZF 复相钢 注:新版标准中原 H 系列牌号整体调整为 HC 系列牌号和 HD 系列牌号,其中, C 代表冷轧基板, D 代表热轧基板;括号中的

14、牌号可使用到 2012 年年底。 表 2 级 别 代 号 较高级的精整表面 FB 高级的精整表面 FC 超高级的精整表面 FD 4.3 钢板及钢带按镀层种类、镀层重量表示方法、表面结构、表面处理区分应符合表 3规定。 表 3 分类项目 类别 代号 纯锌镀层 Z 镀层种类 锌铁合金镀层 ZF 等厚镀层 A (g/m2)/B (g/m2) (A=B) 镀层重量表示方法a, b差厚镀层 A (g/m2)/B (g/m2) (AB) A/B 小锌花 X 纯锌镀层(Z) 零锌花 M 表面结构 锌铁合金镀层(ZF) 锌铁合金 R 铬酸钝化 C 铬酸钝化+涂油 CO 无铬钝化 C5 无铬钝化+涂油 CO5

15、无铬耐指纹 N5 自润滑 SL 涂油 O 表面处理 不处理 U a A为钢带的外表面镀层重量或钢板的上表面镀层重量,单位为g/m2;B为钢带的内表面镀层重量或钢板的下表面镀层重量,单位为g/m2。b经供需双方协商,等厚镀层代号可以双面重量之和表示。例如 Z250,ZF90 等。 3 Q/BQB420-2009 5 订货所需信息 5.1 订货时用户需提供下列信息: a) 产品名称(钢板或钢带); b) 本产品标准号; c) 牌号; d) 镀层种类及镀层重量; e) 尺寸及其精度(包括厚度、宽度、长度、钢带内径等); f) 不平度精度; g) 表面结构; h) 表面处理; i) 表面质量; j)

16、重量; k) 包装方式; l) 其他。 5.2 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处理种类、表面结构、表面质量及包装方式的具体要求,则以尺寸普通精度及不平度普通精度、表面处理 CO、表面质量 FB 及供方指定的表面结构、包装方式供货。 6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6.1 尺寸 6.1.1 钢板及钢带的公称尺寸范围应符合表 4 规定。 表 4 单位:mm 项目 公称尺寸 厚度 0.303.0 钢带 7001830 宽度 纵切钢带 450900 长度 钢板 10006000 钢带(卷)内径 610/508 6.1.2 钢板及钢带的公称厚度指基板厚度和镀层厚度之和。 6.2 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和外形允许偏差应符合附录 A(规范性附录)的规定。 6.3 钢板通常按理论重量交货,也可按实际重量交货。钢板理论重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附录 B(规范性附录)的规定。钢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