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02616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修订)(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第三章 职业与职业素质培养第一节 社会职业及其分类除了对自我的了解,对职业世界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类型经过千百年的“繁衍”,已有成千上万种之多。当你面对庞大、复杂的职业类型要找寻属于你的职业的时候,应该首先找出它的几个主要、基本职业类型加以分析,找到最吸引你的那一类,然后顺着找下去,直到找到真正适合于你的职业。一、职业的基本概念(一)“职业”定义“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有偿工作的种类。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生活所得发挥个人能力并为社会作贡献的持续性活动。职业存在于社会分工之中,在不同工作性质的岗位上,人们从事的工作在目标、内容、方式与场所上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

2、,人们的社会角色是不一样的。一定的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持续实现,就形成了职业。(二)职业要素任何一种职业都具备如下五个组成要素:职业名称;工作的对象、内容、劳动方式和场所;任职资格和能力;工作取得的各种报酬;在工作中建立的与其他部门或社会成员的人际关系。这些要素充分体现了职业是社会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联结点。社会整体依靠每一个个体通过职业活动来推动和实现发展目标,个体则通过职业活动对整体做出贡献并索取一定的回报以维持生活。整个社会因众多的职业分工和从业者的工作构成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结构。(三)职业特性根据职业产生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职业具有以下特征。1. 产业性。一个国家,一个

3、社会,就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都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虽然并不生产物质财富,但却是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部门。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工作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2. 行业性。行业是根据生产工作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人不同而划分,它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某行业的职业内部,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由于环境的同一,人们就会形成同一的行为模式,有共同的语

4、言习惯和道德规范。不同职业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劳动条件、工作对象、工作性质等都不相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的职业(如经纪人等)将会不断涌现,各种职业间的差异也会不断变化。3. 职位性。所谓职位是一定的职权和相应责任的集合体。职权和责任是组成职位的两个基本要素。职权相同,责任一致,就是同一职位。在职业分类中每一种职业都含有职位的特性。从社会需要角度来看,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对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不同以及人们对职业的看法或舆论的评价不同,职业便有了层次之分,这种职业的不同层次往往是由于不同职业体力、脑力劳动的付出、收入水平、工作任务的轻重、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因素决定的。

5、4. 组群性。无论以何种依据来划分职业都带有组群特点。如科学研究人员中包含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再如咨询服务事业包括科技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咨询工作者等。5. 时空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变化迅速,除了弃旧更新外,同一种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职业的划分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热门职业。我国曾出现过的“当兵热”、“从政热”,后又发展到“下海热”、“外企热”等,都反映出特定时期人们对某种职业的热衷程度。二、职业分类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外的职业分类略有不同,分类的方式以及职业的类别也不一样。(一)国外的职业分类国外职业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四种

6、:1按职业组群和专业等级进行分类我们所选择的工作环境,往往会反映出幼年的家庭气氛。如果我们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充满温暖、爱、接纳或保护的氛围,就可能会选择与人有关的职业,包括服务、商业、文化、艺术与娱乐或行政(商业组织)等一类的职业。如果我们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冷漠、忽视、拒绝或适度要求的家庭中,便可能会选择科技、户外活动一类的职业,因为这些职业的研究范围,是以事、物和观念为主,不太需要与人有直接、频繁的接触。罗伊更把上述的服务、商业交易、行政、科技、户外活动、科学、文化和艺术娱乐等八大职业组群,依其难易程度和责任要求的高低,分为高级专业及管理、一般专业及管理、半专业及管理、技术、半技术及非技术等六个

7、等级。这八大职业组群和六个专业等级,组成了一个职业分类系统,如下表所示。表 职业分类系统1专业及管理(高级)2专业及管理(一般)3半专业及管理4技术5半技术6非技术服务业社会科学家、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督导社会行政人员、社工人员社会福利人员、护士厨师、领师、警察司机、厨工、消防队员清洁工人、门卫、侍者商业交易公司业务主管人事经理、营业部经理推销员、批发商经销商拍卖员、推销员小贩、售票员送报员商业组织董事长、企业家银行家、证券商、会计师会计、秘书资料编纂员、速记员出纳、邮递员、打字员技 术发明家、高级工程师飞行员、工程师、厂长制造商、飞机修理师锁匠、木匠、水电工木匠(学徒)、起重机驾驶员、卡车司

8、机助手、杂工户 外矿产研究员动植物专家、地理学家、石油工程师农场主、森林巡视员矿工、油井钻探工园丁、农民、矿工(助手)伐木工人、农场工人科 学医师、自然科学家药剂师、兽医医务事技术员、气象员、理疗师技术助理非技术性助手文 化法官、教授新闻编辑、教师图书馆员、记者、广播员一般职员图书馆管理员送稿件人员演 艺指挥家、艺术教授建筑师、艺术评论员广告艺术工作者、室内装潢师、摄影师演艺人员、橱窗装潢员模特儿、广告绘制员舞台管理员2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

9、员,办公室人员。就是我们理解为坐在办公室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业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农场以外的工人,服务性行业工人。就是我们理解为需要在户外工作的体力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职业的等级性。3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人格类型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现实型职业指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的熟练的手工工作和技术工作,如木匠、铁匠、机械工人等;研究型职业指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如自然科学家、计算机程序编程者、电

10、子技术工作人员等;艺术型职业指艺术创作方面的职业,包括音乐、文学等方面;社会型职业指为别人办事的工作,包括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企业型职业指劝说、指派他人做某事的工作,包括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职业;常规型职业指各部门主管日常事务的办公室工作。4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是许多国家的职业分类方法,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到细分为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1881个职业。其中8个大类是:(1)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2)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3)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4)

11、销售工作者;(5)服务工作者;(6)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7)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8)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我国的职业分类也是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二)我国职业的主要类别我国职业分类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职业分类最初是作为人口统计的一项基础工作进行的。1982年,我国公布了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参照国际标准将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1984年,国家公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并于1985年实施。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将国民

12、经济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13个。1986年6月21日,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将全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3个中类和303个细类,于1987年5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原有的很多职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新兴的职业不断涌现,职业分类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1999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通过审定,1999年5月正式颁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和工具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的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13、。具体分类如下: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

14、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二类,第三和第四类也有相当部分,其余类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职业结构已经发生相应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职业领域也引起了相应反响,这些变化都应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得到充分的反映。顺应这一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补充修订工作在2004年7月正式启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修订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步骤。此次修订补充工作将在“维旧增新,局部调整”的原则下进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批新职业如电子商务师、项目管理师等纷纷涌现,需要补充纳入大典;一些传统职业在新技术引进后其职业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典

15、中的职业定义及工作内容表述有待于修订和更新;同时还有一部分职业已经或正在消失,需要删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后将及时跟踪国内外职业的发展变化,每年组织相关专家对大典进行经常性地修订与更新,并将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三、职业探索就目前来看世界上存在近20000种职业,而作为大学生如何在这近20000种职业中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成为关键。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列的措施,帮助大家进行合理的判断与规划。(一)拓展职业范围请大家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尽可能多的列出相关职业。例如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通过信息收集和资料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就教育教学来看,近些年来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提前,从原来的中学英语教育发展到小学英语教育再到目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育,使得对外语教学人员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高水准英语教师更是严重紧缺。翻译人才一直以来是我国比较稀缺的人员。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各大中型城市都逐渐与一些境外或跨国公司建立联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无论是口头翻译或者是标书、技术资料等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快速翻译,这就为翻译人才提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