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201730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案(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师 备 课 本姓名: 王利敏 学科: 美术 年级: 六 年级 上 册日期:2010年 8月 24 日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周 次教 学 内 容课时安排备注1远近的奥秘12风景写生13心中的风景14会动的剪影(一)15会动的剪影(二)16国庆假期7水墨画动物18形体切挖19我们做乐器(一)110我们做乐器(二)111宇宙之旅(一)112宇宙之旅(二)113保护文物(一)114保护文物(二)115爱护古建筑(一)116爱护古建筑(二)117电脑美术118中国画与油画(一)119中国画与油画(二)120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远近的奥秘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

2、透视变化规律。能力目标: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透视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教学重点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难点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透视效果图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分组欣赏,讨论收集来的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透视的理解和看法。二、发展阶段1、分组对所收集的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图片中的“视平线”“消失点”2、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景物的透视变化规律。3、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独立完成。三、课后拓展1、采用线描方法表现景物的透视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欣赏讨论一幅作品中的透视效果,进行记录

3、分析,然后再进行展示3、全班评选优秀作品板书设计: 远近的奥秘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风景写生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能力目标: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风景写生欣赏校园的美丽风景,热爱校园生活。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教学方法讲解法、指导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收集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复习透视知识2、通过收集的作品

4、讲解有关风景构图的知识以及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二、发展阶段选择校园内景物写生1、以小组为单位,加强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行动2、提醒学生注意画面上的透视变化、线条疏密变化3、评价:画面中是否正确运用了透视规律,画面是否完整、有美感三、课后拓展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绘制一幅长卷板书设计: 风景写生教学反思:学生能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 心中的风景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根据记忆或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教学重点能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心中的风景教学难点能选用自己喜欢的绘

5、画形式,表现心中的风景教学方法绘画练习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准备具有本地特色的风景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调动学生记忆与想象,回忆有关风景利用风景图片、语文教材、听音乐想象等方式产生联想二、发展阶段学生可选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等形式创造,也可用钢笔、铅笔等线描形式进行创作三、课后拓展1、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2、小组合作,创作主题长卷板书设计:心中的风景教学反思:学生可选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等形式创造心中的风景。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会动的剪影 第 4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情感目标:增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

6、解教学重点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教学难点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教学方法制作法教学模式引导发展拓展教学准备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剧目 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观看有关皮影的录像片段3、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特点4、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例、技法,讲解演示剪影人物的制作过程。二、发展阶段学生分组进行构思、创造。引导学生根据剧目或股市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作品完成后,布置一个环境,集体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三、课后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皮影

7、,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板书设计: 会动的剪影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增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解。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水墨画动物 第 5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能力目标:学习用点厾法来画动物。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水墨画中的蕴含的生机、气势和意蕴。教学重点学习用点厾法画动物。教学难点学习用点厾法画动物。教学方法绘画练习法教学模式引导发展拓展教学准备收集动物水墨画作品 水墨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利用图例讲解技法,演示用点厾法画动物。二、发展阶段教师提醒学生如何运笔,如何运用不同的浓淡墨色。如何抓住动物的造型特征来进行水墨画的绘制三

8、、课后拓展课余,进行水墨画的临摹、写生、创作。板书设计:水墨画动物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学会了用点厾法来画动物。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形体切挖 第 6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切挖,培养学生的小巧手。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享受创作的情趣。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准备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教学过程:一、导入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熟悉的几何体,那

9、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二,学习六面体的切挖方法A用硬纸盒或泡沫面做一个立方体B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要切割的部分C用小刀轻轻割下三、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橘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在课堂上进行切挖.观察圆柱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讨论,交流各种形体进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才能兼顾既有丰富变化又有整体感.小结:组合的形体数量不要太多,但要突出主体,适当添加和切挖,不要太零散.创意制作:(1)折制几个主要的几何形体 (2)粘贴前制作需要切挖的部分(3)粘贴固定几何形体 (4)添加装饰部分,进行调整.四、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五、作品

10、展示.板书设计: 形体切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基本形体进行切挖,享受创作的情趣。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 我们做乐器 第 7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创作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了解乐器教学难点设计乐器 教学方法操作法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2、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

11、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二)、 发展阶段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三)、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四)、交流与评价: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教师评价,小结。板书设计: 我们做乐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享受成功的喜悦。教 学 设 计教学

12、内容我们做乐器 第 8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创作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了解乐器教学难点设计乐器 教学方法操作法教学模式引导发展拓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和声方面继续加工乐器,让自己的乐器更好。2,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3, 学生展示乐器。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教师评价,小结。4, 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板书设计: 我们做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