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坝工建设的发展 (回顾与探讨) 1 发展的历程 建国 初期 组建队伍 实战练兵 多方探索 积累经验 特点: 艰苦创业,多方探索,摸索经验 中小河流,规模较小,坝高不大 坝型很多 早期建设的大坝期 坝 型 工 程 坝 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土石坝官厅水库 451951~54地面厂房 混凝土拱 坝 流溪河水电站 781956~59地下厂房 混凝土重 力坝 刘家峡水电站 1471958~74地下地面连体 式厂房 (部分) 注:最早一批代表性工程 早期建设的大坝 (以后少建的坝型) 坝 型 工 程 坝 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连拱坝佛子岭水库74.51952~54坝后厂房 大头坝新丰江水电站1051958~62 〞 平板坝金江水库54 ~1958 梯形支墩坝湖南镇水电站1291958~80 〞 双支墩坝磨子潭水库821956~59 〞 空腹坝上犹江水电站67.51955~57坝内厂房 " 凤滩水电站112.5 1969~79 重力拱坝坝 内厂房 (续) 坝 型 工 程 坝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混凝土斜墙堆石坝狮子滩水电站511954~58 宽缝重力坝新安江水电站105 1957~59 定向爆破堆石坝南水水电站80.3 1958~69 经实践,体型比较简单,便于机械化施工的坝型得到了发展。
60~70年代修建了柘溪、云峰、碧口、乌江渡、白山、龙羊峡、安康等一 批100m以上的高坝数量增多,规模加大,技术提高,积累了经验为后 来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新安江水电站大坝 凤滩水电站大坝 磨子潭水库双支墩坝 佛子岭水库连拱坝 湖南镇水电站梯形支墩坝 新丰江水电站大头坝 上犹江坝内厂房 1980年后 体制转变 学习先进 协同攻关 不断创新 特点﹕ *体制转变,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利用外资,滚动开发 ﹡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 ﹡向进军,坝高、规模不断加大 ﹡大量应用新技术 1980年后建设的坝高150m以上的大坝 (部 分) 坝 型 工 程坝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心墙堆石坝双江口3142008~12地下厂房,泄洪洞 ”两河口3052008~13地下厂房,泄洪洞,溢洪道 双曲拱坝锦屏二级3032007~13地下厂房,坝身、泄洪洞泄 洪 ”小湾2922002~12 ” “白鹤滩2892010~ ” ”溪落渡2782005~15 ” (续1) 坝 型 工 程 坝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心墙堆石坝糯扎渡2612007~17地下厂房,溢洪道 , 泄洪洞 双曲拱坝拉西瓦2502006~10地下厂房,坝身泄 洪 面板堆石坝大石峡2502009~19 双曲拱坝二滩2401991~98地下厂房,坝身泄 洪洞泄洪 心墙堆石坝长河坝2402010~13地下厂房,泄洪洞 (续2) 坝 型 工 程坝 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双曲拱坝乌东德2402010~地下厂房,坝身、泄 洪洞泄洪 面板堆石坝水布垭2332000~09地下厂房,岸边溢洪 道 重力拱坝构皮滩2252002~11地下厂房,坝身泄洪 ,泄洪洞 面板堆石坝猴子岩2232010~19地下厂房,泄洪洞 面板堆石坝江坪河2192008~121地面厂房,溢洪道 碾压混凝土坝龙 滩216.52001~09地下厂房,坝身泄洪 (续3) 坝 型 工 程 坝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双曲拱坝大岗山2002008~14地下厂房,坝身、泄洪 洞泄洪 ”5光照2002004~08地面厂房,坝身泄洪 面板堆石坝三板溪1862002~07地下厂房,溢洪道,泄 洪洞 心墙堆石坝瀑布沟1862003~09 ” 面板堆石坝阿尔塔什“1852009~17 (续4) 坝 型 工 程 坝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混凝土重力坝三 峡1811993~2010地面厂房、地下厂 房,坝身泄洪 面板堆石坝洪家渡1792000~06地面厂房,洞式溢 洪道,泄洪洞 " 天生桥一级1781991~2000地面厂房,溢洪道 双曲拱坝东风1621987~95地下厂房,坝身泄 洪,岸边溢洪道 面板堆石坝滩坑1622003~09坝后厂房,溢洪道 泄洪洞 碾压混凝土坝向家坝1612006~15地下地面连体厂房 ,溢流坝 心墙堆石坝小浪底1601991~2001地下厂房,泄洪洞 (续5) 坝 型 工 程 坝 高 (m) 建设年代 备 注 面板堆石坝紫坪铺1582000~06地下、地面厂房,溢洪道 吉林台1572001~06地面厂房,溢洪道,泄洪 洞 双曲拱坝李家峡1551988~97坝身泄洪,坝后地面厂房 重力拱坝隔河岩1511987~95坝身泄洪,引水式地面厂 房 面板堆石坝董箐1502005~091地面厂房,溢洪道 重力坝孔梁1502000~06 统计与分析 150m以上高坝 150m以上高坝(34座) 混凝土坝(16座)47﹪ 堆石坝(18座)53﹪ 拱坝(12座) 重力坝(4座) 面板坝(14座) 心墙坝(4座) 75﹪ 25﹪ 78﹪ 22﹪ 其中1座为 碾压混凝土坝 200m以上高坝 200m以上 高坝(19座) 混凝土坝(11座) 堆石坝(8座) 58﹪ 42﹪ 拱坝(5座)混凝土重力坝(3座) 心墙(4座)面板(4座 ) 62﹪ 38﹪ 50 ﹪ 50﹪ 其中1座为碾压混凝土坝 • :、 混凝土坝、堆石坝,旗鼓相当 面板堆石坝占40﹪ ,拱坝占34﹪ 采用地下厂房的枢纽 占60﹪ ,比采用地面厂房稍多 。
采用地下厂房的混凝土坝枢纽 占76﹪ 采用地下厂房的拱坝枢纽 占75﹪ 采用地下厂房的堆石坝枢纽 占50﹪ 150m以上高坝 200m以上高坝 采用混凝土坝的略多 拱坝近半 采用地下厂房布置的枢纽约9成 已建拱坝最高292m,在建最高拱坝303m 已建面板堆石坝最高233m,在建最高面板堆石坝250m 已建心墙堆石坝最高160m,在建最高心墙堆石坝314m (资料不全 未必准确 谨供参考) 2 沟通与探讨 2.1高坝建设与科技进步 *我国高坝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以坚实的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国家 科技攻关项目为小湾、水布垭、龙滩等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仿真技术、科学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功能的软件的研发应用 提高了大坝力学分析技术的水平,得以广泛进行大坝线形、体形以及 复杂地基处理的多方案分析比较,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并有明 显的经济效益 *先进坝型研究卓有成效,高拱坝、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都有 突破创新 *强震区高坝抗震、高水头泄洪消能、高边坡处理、大型地下厂房洞 室群修建等方面技术难题攻关硕果累累 *高坝建设成就是在全方位技术进步和综合实力提高的基础上取得的 ,要发扬继续协同攻关的精神,共同努力。
2.2 高坝建设发展趋势 2.2.1高拱坝枢纽布置 *我国高坝枢纽多采取拱坝、坝身泄洪,地下厂房的布置方式这似乎在某种程 度上反映出我国高坝建设的客观规律 *我国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西部高山峡谷区,河谷切割深、河道流量大,适合修 建高坝大库 *高坝大库枢纽,除了大坝本身的问题外,还存在高落差泄洪消能和巨型厂房布 置问题 *实践表明空中碰撞消能,分散水流,配合消力塘消能是解决高坝泄洪消能问题 比较理想的途径空中碰撞消能急剧泄洪雨问题,近来有的工程采取了空中 无碰撞方式但无论有、无碰撞均须导控泄洪水流,拱坝坝身泄洪在这方面 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山峡谷地形狭窄,巨型地面厂房布置难点很多地下布置可避开许多难题, 相对简单 *地下厂房布置可避免干扰大坝施工,在施工导流方面也提供了灵活性 *尽管如此,在高拱坝设计、泄洪消能、巨型地下洞室围岩支护等方面还有不少 问题有待深入探讨,进一步提高 2.2.2 堆石坝发展强劲 *2005年以后,高堆石坝有朝心墙坝发展的趋势,在建的300m级心墙堆石坝有2座在小浪 底工程成就的基础上,坝高增加60﹪以上,宽河谷、深覆盖枢纽的建坝水平有很大突破 *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是我国强项,也在稳步发展。
采用这两种坝型的枢纽不断增加 2.2.3 进入大发展时期 *本世纪以来高坝建设明显提速,新建150m以上高坝有27座,为1980年至2000年20年间建坝 总数的近4倍 *随着社会对低碳能源需求的增大、西部开发的加快进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建坝技术 的提高,高坝建设逐渐向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推进,移民问题的压力会有所缓和,有 利于高坝建设的发展 2.2.4 继续攀登新高峰 *我国高坝建设世界领先,成就辉煌随着社会对低碳能源需求的不断 增长,我国已进入水力资源大开发时期,还有许多难度更大的项目有 待开发,发展前景喜人,任重道远 *我国高坝建设今后要朝两方面努力: 1)巩固成果,认真总结经验,从各方面予以充实和完善 2)通过试验研究,扎扎实实进一步创新、突破,继续攀登新高峰 *大坝建成不等于万事大吉高坝问题存在复杂性、隐蔽性和滞后性, 必然将有一些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必须加强已建工程的监测反馈工 作(特别是小湾、水布垭、三峡、龙滩这些顶尖工程)以便及时发现 问题,采取措施同时可以从中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加深对事 物的认识,提高我国高坝建设的总体技术水平 3 安全、移民、环保 *大坝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忧患意识。
认真做好安全监测工作,扭转重建轻 管的局面加大病险库除险加固力度气候变化已成定局,要及早研究变化 趋势和变化规律(例如洪水特性、河道演变等),提出对策 *移民是大坝建设必须认真对待的实际问题不仅要做好安置工作,还要切实抓 好普及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要更新安置思路,利用发电项目效益高的优势 ,走少用耕地,发展大棚无土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新路加大发电 效益让利予民的力度,让农民入股分红和就业,得到实惠 *高坝建设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时空效应明显,环境影响是客观存在,也是 不可避免的 ,不必回避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争论是好事情要尊重科学 ,拿出科学论证以往没有考虑到的,要切实进行修复补课还要主动超前 研究问题,防范于未然一起寻求发展与环保双赢的路 4 期盼 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继续发扬 尊重科学,协同攻关,勇于创新的好传统 迎接新挑战, 攀登新高峰, 夺取新胜利! 谢谢诸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