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94093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石化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PPT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罐清洗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 则 第二章:一般安全规定 第三章:排出底油 第四章:排除油蒸汽 第五章:气体检测 第六章:入罐作业 第七章:照明和通讯 第八章:验 收 第九章:其 它 第十章: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做好油罐清洗工作,保障油罐清洗人 员的作业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断提高油罐清洗 的技术水平,防止发生各类事故,根据“预防 为主”的方针,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 下列情况进行油罐清洗:是油罐清洗 周期一般为三至五年。二是油罐改储另一类油 品时,应进行清洗。三是油罐发生渗漏或者有 其他损坏需要进行倒空检查或动火修理的。 第3条 本规程适用于各级石油库油罐的 清洗工作。加油站

2、及其他石油经营单位 也可参照执行。 第4条 充分做好安全措施及物资、工具 、器材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第二章 一般安全规定 第5条 清罐作业部门应根据作业现场的不同情 况,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清罐方案和安全措 施。 第6条 清罐指挥人员,在清罐作业期间必须亲 临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第7条 清罐的方案及安全措施,经讨论后,由 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 第8条 清罐作业之前,应根据分工情况对有关 人员进行安全和有关操作技术的岗前教育,并 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第9条 凡有作业人员进罐检查或作业时,油罐 人孔外均须设专职监护人员,且一名监护人员 不得同时监护两个作业点。 第10条 安全(

3、监护)员应加强现场的安全巡 回检查,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并及 时报告有关领导。 第11条 班(组)负责人和安全(监护)员应 做好交接班的现场安全检查、清点人员及其工 具器材等工作。 第12条 作业场所应确定安全距离,设置安全 界标或栅栏,并应有专人负责对所设置的安全 界标或栅栏进行监护。 第13条 为确保安全,进罐作业必须实施入罐 作业票制度。 第14条 为了防止清罐作业人员中毒,必须做到: 、当油气浓度为该油品爆炸下限的440时,进 入油罐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二、当油气浓度超过该油品爆炸下限的1并低于4 时,允许作业人员在不佩戴呼吸器具情况下短时间进 罐作业,但应佩戴

4、防毒口罩且每次作业不应超过15分 钟;同时,每工作日最多重复工作四次,时间间隔不 少于1小时。在此浓度下,也可以使用类似过滤式的 呼吸器具(如滤毒式防毒面具),但其气体空间的含 氧量不应低于18。 三、当油气浓度低于该油品爆炸下限的1时,允许 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八小时作业。 第15条 隔离式呼吸器具的供气,可根据不同条件采取 自吸空气、手动供气、电动风机供气、压缩机供气、 自带压缩空气型等方法。 第16条 根据不同场所,选择的防毒用具和防护用品, 其规格尺寸应保证佩戴合适,性能良好,在使用中必 须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各项事项。呼吸软管内 外表面不应被油类等污染。 第17条 防毒用具、防护

5、用品及清罐工具每次使用之后 ,必须清洗干净。防毒用具和防护用品使用之前应仔 细试验与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第18条 严禁在作业场所用膳或饮水。作业人 员每天饭前且下班后应在指定地点更衣洗澡, 换下工作服,用肥皂洗净脸和手并刷牙漱口。 第19条 作业场所应备有人员抢救用急救箱, 并应有专人值守。 第20条 由于作业影响而使罐内油气浓度超过 允许值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重新通 风,直到油气浓度降到规定值时,方可继续作 业。 第21条 当油罐及其作业场所油气浓度超过该 油品爆炸下限的20时,其35米范围(卧式 油罐可缩小50)内均为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 。进入该场所进行清罐作业时,必须做到引入

6、该场所的电气设备及其安装,应符合国家有关 的安全用电规定。在该场所应严防铁器等相撞 击。 第22条 当作业场所的油气浓度超过该油品爆 炸下限的40时,禁止入罐清洗作业。 第23条 禁止在雷雨天(或气压低)或风力在 五级以上的大风天进行油罐的通风或清洗作业 。 第24条 电气设备检查、试验时,必须在 距作业油罐35米范围(卧式油罐可缩小 50)以外的安全地带进行。 第25条 垫水或充水使用的进水管线,不 应采用输油管线,以防油品进入罐内。 第26条 油罐清洗作业前,应在作业场所 的上风向处配置好适量的消防器材,现 场消防值班人员应充分做好灭火的准备 。 第27条 清罐作业人员严禁穿着化纤服装。不

7、得使用 化纤绳索及化纤抹布等。气体检测人员必须穿着防静 电服及鞋。 第28条 当油气浓度超过该油品爆炸下限的20时,清 罐作业时严禁使用压缩空气,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及使 用高压水枪冲刷罐壁或从油罐顶部进行喷溅式注水。 第29条 引入油罐的空气、水及蒸汽管线的喷嘴等金 属部份以及用于排出油品的胶管都应与油罐作电气连 接,并应做好可靠的接地。引入罐内的金属管线,当 法兰间电阻值大于0.03欧姆时,应进行金属跨接。 第30条 机械通风机应与油罐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第31条 风管应使用不产生静电的材质,禁止使用 塑料管;并应与罐底或地面接触,以使静电很快 消散。 第32条 清罐作业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鞋

8、和安全 帽等防护用品。 第33条 油罐清洗作业宜避开严冬或盛夏季节。 第34条 下列人员严禁从事清罐作业: 、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妇女。 二、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三、患有深度近视、巅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 炎、哮喘、心脏病和其他严重慢性病以及年老体 弱不适应清罐作业者。 四、有外伤疮口尚未愈合者。 第35条 禁止与清罐作业无关人员进入施工 现场。 第36条 专业清罐人员,每年应体检一次并 建立健康档案。 第37条 清罐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必 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出。 第三章 排出底油 第38条 采用垫水排出底油的具体做法是: 一、油罐倒空后应精确计量底部的存油(水) 并

9、予以记录,以便确定垫水高度及水泵的运行 时间。 二、垫水时应选择其适宜的开孔处(如量油孔 ),以带静电导出线的胶管伸至油罐底部。垫 水时流速不宜太大,一般初始流速应控制在1 米秒左右,待油水界面形成后经过计量,使 其界面处位于出油管线上沿0.51厘米为宜。 三、垫水结束后,从罐内抽出该进水胶管,用 输油管线或临时敷设的胶管将垫起的底油放至 回空罐或油水分离罐(池)或油桶内。此间应 严防冒顶。同时还应通过计量检查底油是否完 全排空。否则应继续垫水,直至罐内确认排空 底油为止。 四、确认排空底油三十分钟后,应通过量油孔 等处对罐内油气浓度进行测试并记录。 第40条底油排空后,宜采用手摇泵或真 空泵

10、将罐底存水抽吸至排污池等处,严 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第四章 排除油蒸汽 第41条 排除油气前应认真检查: 、是否已按要求排出底油(水)。 二、是否切实断开(拆断或已加盲板)油罐的 所有管路系统。 三、是否切实拆断油罐的阴极保护系统等。 第42条 为了提高油气的扩散效果、应尽 可能地使油气向高空排放。 第43条 作业过程中,应始终进行机械或 良好的自然通风。 第44条 机械通风排出油气时,通风量应 大于残油的散发量。机械通风应采取正 压通风,不得采取负压吸风。防爆风机 应安装在上风口。 第45条 机械通风的一般作业程序: 、打开罐顶上部光孔、量油孔,卸下 呼吸阀等。 二、打开油罐下部人孔,以风筒

11、连接风 机与油罐下部人孔。经检查无误后,启 动风机,进行强制机械通风。 三、逆行间歇式通风。即每通风四小时 ,间隔一小时,连续通风二十四小时以 上,每小时通风量宜大于油罐容积的十 倍以上,直至油气浓度达到规定数值后 ,方可佩戴相应的呼吸器具和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入罐进行作业。 四、对于空气流通良好的油罐,可采用 自然通风十天以上,经测试,油气浓度 达到规定数值后佩戴相应的呼吸器具和 防护措施,方可入罐作业.但如需动火时 ,则必须进行机械通风。 第46条 充水驱除油气的一般作业程序是 : 、卸下进出油管线阀门。 二、靠近油罐的一端连接充水管线,其 间应设置阀门以控制充水流量,另一端 以盲板封住。

12、 三、切断或关闭胀油管阀门。 四、在罐顶适宜的开孔处安装好溢水胶管 接头,溢水管线的口径应大于进水管线的 口径。 五、检查无误后,起动水泵缓慢充水(初 始流速应控制在1米秒)。待水面超过人 口高度时,逐渐加大流量;当罐内水量达 到34罐容时,应逐渐减小流量;待水面 逐渐接近罐身上沿时,应暂停充水,浸泡 二十四小时并可启动风机排除油气。 六、然后再起动水泵继续向罐内缓慢充水 直到充满,使水和油气从排水管线流至排 污池等处。 七、经过一定时间后即可停止充水而改 为由排污管线将污水排至排污池等处。 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八、当污水排放到最低液位,可卸下充 水管线,把手摇泵的吸入管由此管口伸 入到油罐

13、底部,将罐底存水抽至排污池 等处。 第47条 采用低压蒸汽驱除油气的蒸汽管道的 管径和蒸刷时间一般是: 1000米3以下油罐,管径50毫米时,为15小时 以上。 1000米3以上油罐,管径75毫米时,为20小时 以上。 3000米3以上油罐,管径75毫米时,为24小时 以上。 5000米3以上油罐,管径75毫米时,为48小时 以上。 第48条 蒸汽压力不宜过高,一般应控制在 0.25兆帕斯卡左右。 第49条 蒸汽驱除油气的一般做法: 一、首先向罐内放入少量的水。 二、将蒸汽管做良好接地(蒸汽管一般做成十字 形接管,管上均匀钻小孔),用竹或木杆自人孔处 将蒸汽管伸入油罐中的四分之一处。 三、打开

14、光孔等使油罐有足够大的蒸汽排放通道 。 四、在罐外固定好蒸汽管道,然后缓慢通入蒸汽 。当罐内温度升到6570时,维持到要求时 间。 第49条 蒸汽驱除油气的一般做法: 一、首先向罐内放入少量的水。 二、将蒸汽管做良好接地(蒸汽管一般做成十字 形接管,管上均匀钻小孔),用竹或木杆自人孔处 将蒸汽管伸入油罐中的四分之一处。 三、打开光孔等使油罐有足够大的蒸汽排放通道 。 四、在罐外固定好蒸汽管道,然后缓慢通入蒸汽 。当罐内温度升到6570时,维持到要求时 间。 第50条 用蒸汽吹扫过的油罐,要注意防止油 罐冷却时产生真空,损坏设备。 第五章 气体检测 第51条 气体检测的范围,应包括甲类、乙 类、

15、丙A类油品的储罐内等作业场所及附近 35米范围内可能存留油品蒸汽的油气浓度。 第52条 必须采用两台以上相同型号规格的 防爆型可燃气体测试仪,并应由经过训练的 专门人员进行操作,若两台仪器数据相差较 大时,应重新调整测试。如需动火作业时, 尚应增加一台防爆型可燃气体测爆仪。 第53条 气体检测应沿油罐圆周方向进行,并应注 意选择易于聚集油气的低洼部位和死角。对于浮 顶油罐还应测试浮盘上方的油气浓度。 第54条 每次通风(包括间隙通风后的再通风)前 以及作业人员入罐前都应认真进行油气浓度的测 试,并应做好详细记录。 第55条 作业期间,应定时进行油气浓度的测试。 正常作业中每八小时内不少于两次,以确保油气浓 度在规定范围之内。 第56条 对于动火分析的油气浓度测试,应 采用可燃气体测试仪和测爆仪同时测定,并 于动火前三十分钟之内进行。如果动火中断 三十分钟以上,必须重新做动火分析。试样 均应保留到动火结束之后。 第57条 测试仪器必须在有效检定期之内, 方可使用。 第六章 入罐作业 第58条 检测人员应在进罐作业前三十分钟 再进行一次油气浓度检测,确认油气浓度符 合规定的允许值,并做好记录。清罐作业指 挥人员会同安全检查人员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 第59条 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