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92620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四篇《桃花源记》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篇 桃花源记 原文呈现课文翻译章节精解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 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 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 行,欲穷其林 。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 郡有个人以打鱼为 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 船,忘记了路程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 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 没有别的树,花草遍 地,鲜嫩而美丽,落 花纷纷 。渔人对此(眼 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 异。继续 往前行船, 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全文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 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渔人 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表

2、明桃林的发现实 属偶然。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这奇异的美景则引发了渔 人的好奇心,为下文渔人走 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 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阡 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 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 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 小洞口,洞里隐约 似有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 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 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 平坦宽阔 ,房屋整整齐齐 , 还有肥沃的

3、田地、美丽的池 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 路交错相通,鸡鸣 狗叫到处 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 往往,耕种劳作,男的女的穿 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 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 闲快乐。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桃花源中宁静 的生活和淳朴的社 会风尚。 第2段:写桃花源 中的生活环境。 “初极狭”旨在表 明桃花源隐秘难寻 。而对自然环境和 生活情况的描写, 则表现了人们宁静 、幸福的生活,展 现了作者心目中的 理想社会图景。 见渔人,乃大 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 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

4、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 中人语云:“不 足为外人道也。 ”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竟感到非常 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 详细 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 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 杀鸡 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 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 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 儿女和乡邻 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 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 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 人现 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 个人为他们一一详细 地说出了自 己所听到的

5、事,(听罢,)他们都 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 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 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 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 说:“我们这 个地方不值得对外 面的人说啊!” 第3段:写桃花源 中人的社会风尚 。 “要”、“延” 等表现了源中人 热情好客的淳朴 风尚和和睦相处 的人际关系。村 中人的自述,写 出人们厌恶战 争 、追求和平的愿 望。“不足为外 人道也”一句既 说明他们珍惜和 平,不愿让外人 来打扰他们的生 活,又为下文“ 不复得路”埋下 伏笔。 既出,得 其船,便扶向 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

6、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 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 终,后遂无问 津者。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 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 去,处处 都做了标记 。到 了(武陵)郡城,(渔人)去拜 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 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 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 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 ,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未 能实现 ,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 花源的人了。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 的结局写渔人离开桃花 源后,太守派人探访及刘 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 形。 先写渔人“处处 志 之”,最终却“不复得路 ”,再写刘子骥“

7、规往” ,“未果”,既为桃花源 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又 含蓄地表明这种理想社会 只是一种幻想。 【中心概括】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 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 源,并通过这 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 不满,希望能有 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写作特点】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 明确,详略分明。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 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 描写,而对“忽逢桃 花林”和归来复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 清晰简

8、略。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3.虚实结 合的写法。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 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 构了一个“理想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 才能。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 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 质朴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 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要 邀 邀请 宽阔明亮 交错相通 妻子和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要说,(更)不必说 不值得 动词,舍弃 名词,房屋 动

9、词,寻找 副词,随即,不久 动词,做标记 名词,标记 出去 拿出 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走到的尽头。 消失。 向前。 沿着 完,没有了 仅 通过 类 整齐的样子 全,都 快乐的 详细 都 又 请,邀请 离开 告诉,后面省略“渔人” 找到 沿、顺着 从前的、旧的 到了,等到 拜见 以前,从前 终于 随即,不久 计划 渡口 动词,作为 介词,对,向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指桃花源人所问之事 代词,自己的 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后,表示状态,可译为“的样子” 助词,无实际意义,不译 竟 连词,和 7重点句子翻译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的

10、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 ,落花纷纷 。 (2)(2015锦州)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约 似有光亮。 (3)(2015青海)初极狭,才通人。 (洞口)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 (4)(2015济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致,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园、 竹林之类。 (5)见渔 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村里的人)见到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 人从哪里来。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 就邀请渔 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 做饭菜。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11、问讯 。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 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8)(2015济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 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 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渔人)详细 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 表示 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中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 志之。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 上记号。 (1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随他前往,寻找从前所做的标记

12、。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2015辽阳模拟)请用简洁 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 桃花源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_ 2(2015丹东模拟)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场景:“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 3(2013梅州)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 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4(2015辽阳模拟)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3、。”? 桃花源中的人不愿意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希望可以保持平静的生活;设 置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5(2015鞍山模拟)离开桃花源时渔 人“处处 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却 “不复得路”。作者这样 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 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 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 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6(2013曲靖)“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 容? “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 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发现 桃源村的经过 ;村中的生活情状;归途中做标记 的事。 7(2015

14、大连模拟)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的美好生活表现在哪里?(用自 己的话概括) 示例:美丽富足、和平安定、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 好客。 8(2015阜新模拟)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2012福建三明)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10(2013北海)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其 实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都有自己向往的“桃花源”,请简 要说说 你 心目中的“桃花源”。 示例一:没有强权争霸,没有战争硝烟,没有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 大同。示例二:森林繁茂草场葱郁,天空澄碧溪水清澈,鸟儿欣舞虫 儿欢歌,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示例三: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远离 贫穷 ,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孤有所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