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90770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_案例:德隆系的崩溃(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隆系的崩溃 目录 n一、5000人去深圳排队认购原始股 n二、三驾马车:被夸大的整合神话 n三、第一庄家:股不在优,有“德”则名 n四、危机重重:德隆的资本漩涡 n五、末路狂奔:没有节制的游戏 n思考题:德隆系崩溃带来的启示? 一、第一桶金:5000人去深圳排队 认购原始股 n在近30年中国商业界,先后出现过两个名 重一时的资本大鳄,前一位是南德的牟其 中,后一个是德隆的唐万新。 n两人的创业生涯和兴衰经历迥然不同,却 有几点很相似:他们的生肖都属“龙”,相差 整整24岁;他们的籍贯都是重庆万县;他 们后来都在武汉受审定罪,并被关在当地 的监狱里。 控制人唐万新 n(一)唐万新其人其事 n(

2、二)初识股市:5000人的购股大军 n(三)德隆问世 (一)唐万新其人 唐万新 唐万里 唐万新 n唐万新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一个支边家 庭。 n他中学毕业后考上过两所大学但都没有读 完就肄业了。 n他对学业没有兴趣,似乎生来就想做一个 商人。 读书时期的唐万新 n在读书期间,他就曾经自告奋勇去经营一 个校办农场,结果生意一败涂地。 n1986年12月,唐万新筹了400元钱在乌鲁 木齐市团结路人民公园的边门开了一家“朋 友”彩印店。 n这里很快成了乌鲁木齐市商业青年的据点 。他们每天穿着厚重的军棉衣,一边在军 用水壶里泡馍馍,一边高谈阔论。 唐万新的个性 n唐万新在彩印上赚了点钱,然后就去创办了

3、一大堆的实业 :他办的一家锁厂因为没有生产许可证而倒闭;他去研制 卫星接收器,但后来技术人员被人挖走;他创办了一家饲 料厂却亏了不少钱;他代理新疆人造毛业务造成入不敷出 ;他甚至还跑到偏远的塔什库尔干县承包了一家宾馆,结 果也是铩羽而归。 n在短短3年时间里,他还办过挂面厂、小化工厂、学生课 外读物服务部、服装自选店、软件开发公司、广告代理公 司、出国留学咨询中心等等。 n唐万新擅长猎取、疏于精耕的游猎个性在此时已暴露无遗 。他对商业抱有浓厚兴趣,但兴奋点非常容易转移,天生 有以小博大的赌性,还有一股屡败屡战的韧性。 欠债与还债 n因为折腾了这么多的事,唐万新欠了100多万元 的债。 n他把债

4、主们召在一起说:“如果你们信得过我,就 给我一个机会;如果信不过我,就送我去监狱。” n1991年,27岁的唐万新突然时来运转,他办的一 家电脑经营公司,靠代理四通打印机在新疆一些 大油田的业务上居然一口气赚了150万元。 n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一上门把欠债还清,并 还上一笔利息。唐万新在商业上的信誉由此得以 建立,好些债主后来都成了他的部下。 (二)初识股市:5000人的购股大军 n1992年,唐万新做了一件改变命运的大事情。 n当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全国掀起了一股 加快改革的热浪,中国股市出现井喷。 n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 ,发售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

5、0%,每张中 签表可认购1000股。 n曾经去海口、深圳碰过运气的唐万新当即觉得这 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花钱一下请了5000人以 出去玩一圈的名义到深圳排队领取认购抽签表。 n当时的深圳一下子涌进了150万人,最后酿出了 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 n“唐万新的部队”应该算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支认 购队伍。 n这些人每人一条小木凳,排队一天领50元劳务费 ,一排就是3天,领到的抽签表换成原始股,这让 唐万新狠狠赚了一大笔钱。 n从此,唐万新“觉今是而昨非”,由创办实业转而 迷上了“来钱最快”的股市。 (三)德隆问世 n回到新疆后,他和大哥唐万里等人注册成立了新 疆德隆实业公司,专门从事资本市场的股票

6、运作 。 n他们在新疆、陕西等西北诸省大量收购国有企业 的原始股和内部职工股,要么将之倒卖给新疆的 金融机构,要么等到上市后甩卖套现。 n有一次,他们以1000万元的价格受让了“西北轴承 ”的1000万股法人股,数月后出手净赚3000万元 。 n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善于发现和胆大包天让一 代人迅速地暴富。 国债市场的试水 n如果说股票倒卖让唐万新初窥资本市场殿堂的话,那么, 他在国债市场的试水则让德隆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积 累。 n从1990年代初开始,财政部出台了国债承购包销政策,在 相当多的年份里,大部分国债都是由数十家证券中介机构 包销的,数年累积下来,渐渐地便形成了一个非官方的国 债

7、流通市场,武汉的国债场外交易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 、交易最活跃的一个平台。 n1994年,唐万新通过国债回购业务,先后向海南华银国际 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融资,总 额达3亿元。 n也正是靠着这笔不菲的资本金,唐万新开始构筑起他的金 融帝国。 二、三驾马车:被夸大的整合神话 n1996年,唐万新把德隆总部迁到北京。 n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满足于在二级市场当一 个土财主式的炒家。 三驾马车 n(一)德隆的公司战略 n(二)“老三股”的收购与整合 n(三)德隆整合功不可没 n(四)整合的绩效显然被夸大 (一)德隆的公司战略 n在公司高参们的启发下,他提出了“创造传统行业 的新价值

8、”的德隆核心理念。 n该理念认为,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一次巨大 的衍变,中国正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很多传 统产业都存在迅猛扩大的机遇,但是由于体制及 观念的落后,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投资分散 、没有竞争力。 n因此,如果通过资本并购的方式,将之进行优化 整合,盘活存量,这将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希望所 在。 唐万新认为,中国企业最大的发 展空间在传统产业。 n只有传统产业,才能发挥中国在劳动力和资 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n只有传统产业,才是一个成熟的、现成的, 而不是潜在的市场; n只有传统产业,才不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 它仅仅作为德隆疯狂扩张的理由而 存在 n这是一套试图自圆其说的理论。在

9、某种意 义上,它仅仅作为德隆疯狂扩张的理由而 存在。 n也是从此出发,德隆在实业上实施多元化 整合,在金融业上进行“非常规”运作,走上 了一条裂变式发展的道路。 (二)“老三股”的收购与整合 n在进京当年,德隆受让刚刚上市的新疆屯河10.19% 的股权,成为其第三大股东,不久后,增资扩股当 上第一大股东; n1997年6月,德隆从沈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手中购 得沈阳合金29.02%的股权,控股该公司; n4个月后,德隆又与上市公司湘火炬的第一大股东 株洲国有资产管理局达成协议,收购湘火炬25.71% 的股份。 n在短短1年时间里,德隆先后成为3家上市公司的控 股方,完成了所谓“老三股”的收购任务

10、,它们后来 都成为“德隆系”最重要的产业整合平台。 1、新疆屯河的产业整合 n新疆屯河原本是新疆建设兵团旗下的水泥厂,创 办于1984年,尽管它是新疆第一家上市公司,但 多年来却一直效益平平。 n于是,唐万新毅然决定将之向“红色产业”转型。 n他先后收购和新建了9家番茄酱加工厂,从而一度 成为全球第二大番茄酱生产商,浓缩番茄酱出口 量占到全球贸易额的17%。 n同时,这一产业的发展还一时解决了新疆10万农 户的就业问题。 2、沈阳合金的产业整合 n沈阳合金原本是一家镍合金专业制造企业,每年有4000多 万元的销售收入、600万元的利润,是个小富即安的公司 。 n德隆进入后,连续收购了江苏、上海

11、、陕西等地的多家电 动工具制造企业,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生产商和出口 商。 n到2000年,合金投资(1999年12月,沈阳合金股份有限 公司更名为沈阳合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由1.33 亿元增加到13.98亿元,增长了10倍,主营业务收入增加 到8.44亿元,增长了15倍多。 n在德隆对电动工具业进行整合之前,中国的产量已占全球 的70%,但销售收入却只占10%,利润占有率还不到1% ;而整合之后,谈判能力和出口效益都有明显提高。 3、对湘火炬的改造 n德隆对湘火炬的改造是唐式整合理念的经典之作。 n之前,这家企业只生产“火花塞”单一品种。 n为此,唐万新提出了“大汽配”战略。 n他

12、先是收购了美国最大刹车系统进口商MAT公司及其9家 在华合资企业75%的股权,从而获得了美国汽车零部件进 口市场的一定份额; n然后控股陕西一家汽车齿轮企业,成为该专业的国内龙头 企业; n紧接着湘火炬接连发布公告,与东风汽车、陕汽集团、重 汽集团等发生各种重组、合资行动。 n到2004年,湘火炬拥有50多家子公司,成为中国齿轮、火 花塞、军用越野车3个行业的最大规模企业,同时还是空 调压缩机第二大生产厂家、汽车刹车系统的最大出口商等 等。 (三)德隆整合功不可没 n客观而言,德隆的整合功不可没。“三驾马车”都 是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产业老化,管理落后 ,仅仅靠上市筹得一笔钱来苟延残喘。 n

13、唐万新不仅在产业上将之全面重组,还花钱聘请 麦肯锡、科尔尼等国际专业顾问公司为企业在职 业经理人成长、战略设计、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 咨询,将它们从“连一张准确的财务报表都收不上 来、有想法而没有章法的企业”,转型成管理规范 、朝气蓬勃的现代公司。 n日后,德隆因财务危机轰然倒塌,“老三股”却因 为产业结构清晰、效益良好而仍然受到资本界及 实业界的青睐,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德隆的整 合并非败笔。 (四)整合的绩效显然被夸大 n而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整合的绩效显然有被夸大和利用 的嫌疑。 n“三驾马车”所处的行业番茄酱、电动工具、汽车零配件 均不是成长性很好、具有强大延伸和辐射能力的领域 。 n因

14、此,即使整合做到极致,也很难在中短期内实现可观的 利润和达到很大的产业规模。 n在效益最好的年份,3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100万 元(新疆屯河,2002年)、1.02084亿元(湘火炬,2002 年)、7000万元(合金投资,2003年),总计不过2.4亿 元,远远算不上是“效益奇迹”。 n德隆在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在资本市场上发布让人眼花缭 乱的并购公告,事实上只不过是其抬高股价的炒作手段。 三驾马车对金融扩张贡献有限 n由于“三驾马车”所能贡献的利润有限,而且均处在 不能够产生大量现金流的行业一个更重要的现 实是,德隆始终无法靠良好绩效在股市上获得增发 的资格。 n所以,实业整合出现的

15、绩效并不能支持金融扩张所 需要的资金流量。 n而到后期,为了支撑庞大而高息的融资平台,唐万 新反而被迫从实业公司中抽取资金向金融板块输血 。 n根据有关的数据统计,这一部分的资金输送总计超 过40亿元。 n所以,其所谓的“产融整合、双轮驱动”效应一直停 留在理论层面,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 三、第一庄家:股不在优,有“德”则 名 n1998年,德隆出资1000万美元购进明斯克号航空 母舰。 n它是苏联太平洋舰队已退役的旗舰。 n唐万新把它停泊在深圳大鹏湾的沙头角,建成了 世界上第一座以航空母舰为主体的主题公园。 n这条新闻轰动一时,也是从此开始,德隆以“中国 民营企业的航母”自居,而在资本市场

16、上,它也被 形容成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第一庄家 n(一)三驾马车股市狂奔 n(二)德隆坐庄 n(三)坐庄资金:借贷+私募 (一)三驾马车股市狂奔 n在中国股市,“航母”德隆是以“天下第一庄”的形象 而被定格和传诵的。 n从1996年起,德隆旗下的“三驾马车”,在中国股 市上一路狂奔。 n到2001年3月,人们看到的事实是:湘火炬经过3 次转配股,1股变成4.7股,经复权后计算,每股 股价从7.6元涨到85元,涨幅1100%; n合金投资经过4次转配股,复权后的股价从每股 12元涨到186元,涨幅1500%; n新疆屯河也经数次送配股,复权后的股价为每股 127元,涨幅1100%。 n一个庄家控制的3只股票,5年之内全数狂 涨10倍以上,举国顾盼,再无一人,德隆 的“天下第一庄”名副其实。 n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股不在优,有德则名 ;价不畏高,有隆就灵”,几乎成了中国股 民想要赚钱的不二法门。 (二)德隆坐庄 n德隆的坐庄技巧其实非常简单,它旗下的“ 老三股”和“新三股”(北京中燕、重庆实业 和天山股份 )均被全盘控制,其中4家的股 权比例都超过30%。 n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