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0383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一).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之一 (中级经济师) 讲师:陈曦茜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国家高级会计师 国家企业培训师 ICF协会认证企业教练 中国应用幸福学心灵种树系列课程高级讲师 讲师简介讲师简介 陈曦茜陈曦茜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2、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第二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部分 劳动力市场 第四部分 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章 领导行为 第一章 组织激励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一部分 组织行为学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一 需要的

3、概念 1、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2、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社会需要。 考点二 动机的概念 1、动机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 种意愿取决于目标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2、动机的三要素:(1)决定人行为的方向即选择做出什么样的 行为(2)努力的水平即行为的努力程度(3)坚持的水平即 遇到阻碍时付出多大努力坚持自己的行为。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三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类别含义

4、 特点 内源性 动机( 又称内 在动机 ) 是指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行为 本身,因为这种行为可以带来成 就感,或者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 有价值的。 看重工作本身,诸如寻求挑战性 的工作,获得为工作和组织多做 贡献的机会以及充分实现个人潜 力的机会 外源性 动机( 又称外 在动机 ) 是指人为了获得物质或社会报酬 ,或为了避免惩罚而完成某种行 为,完成某种行为是为了行为的 结果,而不是行为本身。 看重工作所带来的报偿,诸如工 资、奖金、表扬、社会地位等 两种类型动机的比较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

5、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 考点四 激励及其类型 序 号 分类方式 激励类型 1按激励的内容不同 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2按激励的作用不同 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 3按激励的对象不同 分为他人激励和自我激励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 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激励类型分类表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五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原理) 1、主要观点:(1)人均有五种需要。 (2)未被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激励

6、源。 (3)五种需要从低到高,逐层满足。 (4)大致分为两大类:基本需要和高级需要 。 2、管理应用:(1)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 (2)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需要。 (3)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 递减的。 3、评价:合乎经验,易于理解。但并不十分可靠和准确:五 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不严格呈阶梯关系。呆板、不 灵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环境。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练习题: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 ( ) A、生

7、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C、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六 双因素理论表解1 1、主要观点:(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或此或彼、二择一的关系 (2)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可以令 员工满意,而保健因素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 因素

8、 具备 缺失 激励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六 双因素理论表解2 2、与需要层次理论的关系:(1)保健因素相当于低层次需要 (2)激励因素相当于高层次需要 3、管理应用:除了要用保健因素消除员工的不满之外,还要运 用工作本身对员工的价值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内容 层次 定义 说明 激励因素高层次 指成就感、别人的认可、 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等 因素 具备这些因素可以令员工满 意,但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

9、 会招致员工的不满 保健因素低层次 指组织政策、监督方式、 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 资等因素 具备这些因素只能使员工不 产生不满情绪,但起不到激 励作用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七 ERG理论表解(奥尔德佛修订) 内容 定义 说明 生存需要 Existence 个体维持生存的生理和物质需要 与全部“生理需要”和部分“ 安全需要”对应 关系需要 Relation 个体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 与部分“生理需要”、全部“ 归属和爱的需要”和部分“尊 重的

10、需要”对应 成长需要 Growth 个体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 与部分“尊重的需要”和全部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对应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八 三重需要理论表解(麦克里兰) 内容 定义 说明 成就需要 个体追求优越感的驱动力,或者 参照某种标准去追求成就感,寻 求成功的欲望 选择适度的风险,有较强的责任 感,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权力需要促使别人顺从自己意志的欲望 喜欢支配、影响别人,喜欢对人 发号施令,十分重视争取地位和 影响力 亲和需要 寻

11、求与别人建立友善且亲近的人 际关系的欲望 重视被别人接受和喜欢,追求友 谊和合作,易被别人影响,因而 往往在组织中充当被管理角色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九 公平理论 1、主要观点: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 绝对报酬,而且关心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和报酬上的相对关系 。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

12、点九 公平理论 2、恢复公平的方法:(1)改变自己的投入或产出 (2)改变对照者的投入或产出 (3)改变对投入或产出的知觉 (4)改变参照对象 (5)辞职 3、管理应用:(1)根据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来付酬,并 确保不同的员工的投入/产出比大致相同。 (2)公平感是员工的主观感受,应经常注意了解 员工的公平感。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十 期望理论 1、主要观点:期望理论认为,动机是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 物:(1)效价即一个人获得的报酬(2)期望

13、指个人对努力产 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3)工具性是指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 酬之间关系的估计。 2、公示表达: 动机=效价*期望*工具性 3、管理应用:三种要素可以有多种组合, 产生最强动机的组 合是高的正效价、高期望和高工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激励理论 考点十一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观点)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有强化作用,是行为的 主要驱动因素。 强化理论并不考虑人的内在心态,而是注重行为及其结果, 认为人是在学习、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尽

14、管强化作用对行为颇有影响力,但却不是行为的唯一控制 因素。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练习题: 关于麦克里兰三重需要理论的陈述,正确的是( )。 A、在大的公司中,成就需要强的人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经理。 B、高权力需要是高管理效能的一个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 C、亲和需要强的人在组织中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而往往在组织中担当管理者的角色。 D、权力需要强的人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创造性活动中更容 易获得成功。 正确答案:B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

15、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练习题: 关于双因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健因素不仅能消除不满,而且能导致满足。 B、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感、责任和晋升、工作本身等。 C、保健因素包括人际关系、工资、别人的认同、组织政策等。 D、工作丰富化管理措施是双因素理论在管理实践上的具体应用。 E、该理论又称作激励保健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 正确答案:B,D,E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16、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十二 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基本核心是强调通过群体共同参与制订具体的 、可行的而且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可以自上而 下,也可以自下而上。 2、目标管理的四个要素:(1)目标具体化(2)参与决策 (3)限期完成(4)绩效反馈 3、效果评价:相当流行的管理技术,但不能从普及性推断有 效性,目标管理的效果有时并不符合管理者的 期望。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十三 参与管理 1、参与管理就是让下属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