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则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9633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五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语》五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语》五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论语》五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论语》五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五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五则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论语五则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孔子 (前551-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 核心是“仁”和“礼”。 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

2、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孔子其人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孔子生平 oo(133133岁)岁)孔子居鲁(前孔子居鲁(前551551前前519519) oo(34353435岁)岁)孔子适周适齐(前孔子适周适齐(前518518前前517517) oo(36503650岁)岁)孔子返鲁孔子返鲁( (前前516516前前502502) 做学问的黄金时代,献身学术做学问的黄金时代,献身学术2020年,教书育人。年

3、,教书育人。 oo(51545154岁)岁)孔子仕鲁孔子仕鲁( (前前501498501498) 52 52岁出任鲁司空,继任大司寇。岁出任鲁司空,继任大司寇。 oo(55685568岁岁) )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周游列国( (前前497484497484) 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周游卫、宋、曹、郑、陈、蔡等国。 oo(69736973岁)岁)孔子返鲁前孔子返鲁前(483479(483479) 6969岁儿死,岁儿死,7171岁颜回死,岁颜回死,7272岁子路死岁子路死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

4、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

5、。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 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论语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wi 老师传授的知识 zng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

6、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实践过呢?” 尽心,忠心 学而篇第一 谋划,出谋献计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篇第二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 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所在;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 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

7、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 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公冶长篇第五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 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 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

8、“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 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让他安逸,朋友们使 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们使他怀念我。” 公冶长篇第五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智慧 宪问篇第十四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 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清心寡欲勇猛才华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

9、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宪问篇第十四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孔子 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 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 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 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 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 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 为一位完美的人。”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宪问

10、篇第十四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 也。”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 :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 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

11、不走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也.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使者 像狗一样坐 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 有名词。

12、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 、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 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 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 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插入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

13、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a.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b.君与俱来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省略宾语“之” 告诉(误入桃花源)这件事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a.唯马首是瞻 b.求人可使报秦者 6.调,就是调整语序。主要针对倒装句, 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 置等。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唯瞻马首 求可使报秦之人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

14、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 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 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 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 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 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 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