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8574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第1卷 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探索人类心智的早期发展在生命的最初两年里,人类脑部的变化超过一生中其他任何时间,意识反应、人格特征、气质性情、个体能力等,都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而这些最初开始发展的信号却会逐渐消失。这一时期也是最难探索的,因为婴儿不会说话,听不懂指令,人类神经科学中的诸多标准工具都派不上用场。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一直想对婴儿做实际研究,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盖特是最早的实践人员之一。他对婴儿做了详细观察,揭示了婴儿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他的实验包括了把某个物体藏起来让婴儿寻找。他们

2、的研究结论是,在8个月之前,婴儿不能理解不在其视野范围内事物的概念。从而得出了婴儿刚出生时基本是一张白纸,但却拥有某种装置,促动他们去探索这个世界,吸收消化所得的知识。 上世纪60年代初,婴儿神经科学有了巨大发展。美国发育心理学家罗伯特范茨开始检测婴儿看某个物体的时间,以此作为他们对某事物感兴趣的衡量指标。据范茨报告,在一个例子中,两个月大的婴儿看一张人脸画像的时间是看一个圆的两倍。研究人员通过“目光实验”得出结论,婴儿远远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天生就有着对数字和人脸的评审能力,还能识别出是否是自己的妈妈在讲话。这项研究还提出了一个已被广为接受的建议:让未出世的宝宝听妈妈讲话以促进其发育。 200

3、5年,伯克贝克婴儿实验室主管马克约翰逊把“观看时间”和脑活动检测仪结合起来,研究皮亚盖特做过的实验-9个月以下的婴儿无法理解一个从眼前消失的物体还存在(物体的持久性)。当大人看到一个物体消失了,他们的右颞叶皮层一种特殊的神经波动会增加。约翰逊证明了6个月大的婴儿脑部也会显出类似模式,而当物体被破坏后,就不再有这种模式这表明他们能在心里记住被藏起来的物体。 类似这样的研究让约翰逊相信,婴儿并非生来如一张白纸,只是他们没有像成人那样的对事物(如数字)的概念。他认为,新生儿对外界事物有着基本的注意偏好,如脸部、声音,这些偏好在脑发育时对脑部有塑造作用。根据约翰逊的观察,婴儿更喜欢直接的目光接触,这让

4、他们成为社会关系中的焦点,反过来也让他们能学习语言及其他社交信号,如面部表情等。 伯克贝克婴儿实验室应用了许多新技术,走在了全世界婴儿实验室的前列。如婴儿近红外光谱仪(NIRS),能通过各种颜色检测婴儿的脑活动,不同颜色代表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不同。NIRS让科学家能看到婴儿的哪些脑区变得更活跃,更积极地响应外部事件。但NIRS技术也不完美,它不能检测重要的内部脑区,如海马体或杏仁核的情况。 伯克贝克婴儿实验室的孩子年龄从18个月到三四岁,通过无线脑电图描记(EEG)、近红外光谱分析和眼动跟踪技术,在他们四处走动、玩耍、与其他孩子互动时监视着他们,旨在理解脑部在儿童时期是怎样发育的,这一时期孩子开

5、始区别自我与他人,发展出复杂的语言,并开始形成最初的长期记忆。 (选自科技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人出生后的两年里,意识反应、人格特征、气质性情、个体能力等 都开始逐渐显现出来,脑部的变化也最大。 B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就想对婴儿做实际研究,心理学家吉恩皮亚盖特的研究证明了8个月之前的婴儿不能理解事物的概念。 C约翰逊认为,即使6个月大的婴儿也和大人一样,物体消失后,他们的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的神经波动会增加。D伯克贝克婴儿实验室应用诸如无线脑电图描记、近红外光谱分析和眼动跟踪技术等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6、 ) A.婴儿不能说话,听不懂指令,人类神经科学中的很多标准工具在对婴儿的研究中难以使 用,因而导致人类心智的发展变化在此时期最难探索。 B吉恩皮亚盖特和罗伯特范茨的研究结论相反,前者认为婴儿刚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后者则认为他们具有天生评审数字和人脸的能力。 C约翰逊通过将“观看时间”和脑活动检测仪结合起来的类似研究,发现婴儿对事物有基本的偏好,接触事物时更喜欢用直接的目光。 D伯克贝克婴儿实验室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进行监视,并根据脑部在儿童时期是怎样发育的实验目的,对他们开展区别自我与他人的训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儿的大脑在发育中虽有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7、这些最初的变化信号难以持久,反而会慢慢消失。 B有些胎教的实施是因为罗伯特范茨在研究中发现婴儿能识别出自己的妈妈在讲话, 有可能促进婴儿的发育。 C约翰逊通过实验得出,6个月的婴儿虽不能理解消失的物体能够继续存在,但会记住它。 DNIRS技术虽有一定缺陷,但可以让科学家检测婴儿脑区的所有变化,知道哪些脑区对待外部事件会更活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谢冕:把日子过成诗李琭璐 谢冕自幼喜欢诗,有古典诗,也有新诗。古典诗好像一座高山,谢冕很向往,但是心向往之而不能及;新诗好像是身边的朋友,有一种亲近感。 “我从少年时代就是诗歌少年,很喜欢诗,而且也学着写。年纪大了

8、对成熟的人生回顾起来,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幼稚,那么天真,居然写了那么多。”谢冕从新诗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即诗歌与人的情感、内心世界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和自由的内心世界、一种无拘束的情感是有关系的。 诗歌是和心灵非常接近的一个文体。受到“五四”新文学及新诗革命的一些前辈影响,谢冕看到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得那么充分,那么无拘无束,“这个境界实在是太美好了,我也要学”。 那时,谢冕知道胡适,知道郭沫若,还有后来出现的一些新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林庚等,“我觉得他们的表达更契合我,和我更加靠近,我就是这样接近了诗,学习诗,梦想做诗人。” 1948年,散文公园之秋发表于福州出版的中央日报。这是谢冕第一

9、次发表文学作品。文章写道:“枫叶红似榴火,我不想写一首华丽的赞美诗,我想,那是血;那是苦难大众的血迹;他们,这批可怜的被献祭的羔羊,被侮辱了,被宰割了,在黎明未降临之前,他们被黑夜之魔夺取了。血,斑斑地染在枫树叶子上。” 谢冕17岁时,新中国成立。他自己也投身革命,穿上军装,自愿而真诚,几乎没有任何世俗考虑,就是告别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当时,谢冕由少年转入青年,虽然他仍在写诗,但总觉得所写的并不是自己想写的,“我是按照一种理念、一种号召来写的,那不是真实的我,而且我也消失了,我的消失是最严重的一个事件,诗不能表达一个活生生的、有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我,那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了”。 谢冕最终放弃了

10、诗歌理想。 20世纪50年代,谢冕与其他5位作者共同写成了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谢冕认为,这部著作的主导思想是不对的,将诗歌分为革命诗歌、不革命诗歌、反革命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反现实主义诗歌,这些观念是有毛病的。“当时隐隐地感觉到这是错的,但又不敢说不对。” 谢冕一直盼望着新诗走出绝路,让青年看到希望,看到新诗能够和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内心世界结合得很好。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结束前,遇到了现在的朦胧诗,后来又遇到了那些被流放的诗人的“地下写作”,谢冕觉得他看到了希望:“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我能够毫不犹豫地站在新诗的潮流中,来表达我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所盼望的诗

11、歌,我所想念的诗歌,现在终于回来了。” “新诗面临着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们由鄙弃帮腔帮调的伪善的诗,进而不满足于内容平庸形式呆板的诗,诗集的印数在猛跌,诗人在苦闷。与此同时,一些老诗人试图作出从内容到形式的新的突破,一批新诗人在崛起,他们不拘一格,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某些表现方式,写出了一些古怪的诗篇。越来越多的背离诗歌传统的迹象的出现,迫使我们作出切乎实际的判断和抉择。我们不必为此不安,我们应当学会适应这一状况,并把它引向促进新诗健康发展的路上去。”这是1980年5月7日,谢冕在光明日报发表在新的崛起面前,引发了关于新诗潮的热烈讨论。 对于别人的围攻,谢冕不作申辨,朦胧诗论争的对手

12、都是大牌诗人和身居要位的评论家,可他从没有写过一篇答辩文章。他保持沉默,这是一种境界。 谢冕自称“把日子过成诗”,其专著也是一反常态在宾馆里写而不是在图书馆写,他记忆力超常,才华横溢,富有感染力的爽朗笑声时时溅落。相关链接 在我的西郊生活里,谢冕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平生不甚用功,做文章也是随心所欲,不忍过于苦了自己。唯有这夜阑人静之后的写作才是惬意的,也说得上是认真的。”对于这种“刻板”的生活,谢冕有过自责。但是没办法,既然“嫁”给诗歌,就靠诗歌活命。 “我是想不通,有些老年人为了多活几年,付出的代价是这个不吃那个不喝。我经常锻炼,我什么都吃,活得好好的。”谢冕洗衣服从不用洗衣机,夫人与他各洗

13、各的,“就爱洗衣服。”先生笑着打趣。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的营养滋养了谢冕,幼小的他,对新诗歌充满了兴趣,少年时就写了许多的新诗,但 对古典诗敬而远之。 B谢冕说“我不想写一首华丽的赞美诗”,是指他想写一首用朴素的语言来反映被压迫的 劳苦大众生活的新诗。 C朦胧诗和那些被流放的诗人的”地下写作”,体现了谢冕所追求的诗歌理想,他看到了诗 歌创作的希望。 D. 对朦胧诗的出现,谢冕保持沉默;对大牌诗人和身居要位的评论家的围攻,谢冕没写过 一篇文章进行申辨。5谢冕是如何树立诗歌理想的?为什么最终放弃了诗歌理想?请简要回答。(4分)6谢冕关于新诗的观点

14、有哪些?请概括回答。(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医 者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一支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

15、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 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着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