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7807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5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68- 教育探究2007 年第 1 期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与研究 卓存杭 摘 要 在对福建省 9 个地区的部分城乡中学体育教师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应用学科、体 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技术、教育知识等五个学科知识专业知识结构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 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行再认识,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与完 善的策略。 关 键 词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学 作者简介 卓存杭,讲师,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福建 福州 350025) 一、前言 体育学科是一门关注人的身体发展、专业性极 强的学科,因此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关乎 学生的

2、切身利益。对于教师素质目标的内涵,由于 研究者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相应的有“三分 法” 、 “四分法” 、 “五分法” 、 “三维结构模式”等不 同的理论流派或观点。一般认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 素质结构包括三个维度,即道德维度、智能维度和 技能维度三个一级指标。专业知识是智能维度的二 级指标之一。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是能力与教学机智 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体育学科专业知识、体育教育 知识、 和普通 基础知识。 本 文主要就运 动人体科学 学科知识、 体 育应用学科、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体育技术学科知识、 教育知识等 5 个与专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方面进行对 比分析。为配合研究,我们对福建省 9

3、个设区市的 部分城乡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其 中城市地区发放问卷 1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87 份, 有效率 87;农村地区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有效 问卷 182 份,有效率 9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见表 1 和表 2。 二、城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分析 二、城乡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认知现状分析 在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知识方面,我省城乡体育 第 2 卷第 1 期 教育探究 Vol.2, No.1 2007 年 3 月 EDUCATIONAL STUDY Mar.,2007 表 2 被调查教师的学历状况 初始学历 进修后学历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 其它研究生本科专

4、科 中专 其它合计 城市 0 45 31 9 2 1 61 21 5 0 87 % 0.00 51.72 35.63 10.34 2.30 1.15 70.1124.14 5.75 0.00 农村 0 60 73 40 9 0 82 66 29 5 182 % 0.00 32.97 40.11 21.98 4.95 0.00 45.0536.26 15.93 2.75 表 1 有效问卷样本的地区与性别分布 男 女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城市 72 15 87 农村 157 25 182 合计 229 40 269 教育探究2007 年第 1 期 - 69 - 教师在知识结构的选择性排序上呈现

5、高度的一致 性,只是各项选择率有所差异(表 3)。 表 3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知识调查结果 城市 农村 排 序 人 数 选择 率 排 序 人 数 选择 率 运动生理学 1 65 74.71 1 103 56.59 运动保健学 2 63 72.41 2 95 52.20 体育评价 3 54 62.07 3 54 29.67 运动解剖学 4 47 54.02 4 36 19.78 运动选材 5 9 10.34 5 30 16.48 体育营养学 6 5 5.75 6 15 8.24 运动生物力学 7 4 4.60 7 4 2.20 体育康复学 8 1 1.15 8 2 1.10 运动生物化学 9 0

6、0.00 9 0 0.00 运动生理学、保健学、体育评价、运动解剖学 这四门体育专业基础学科,城市体育教师的选择率 较大,都超过了 50;而在农村只有前 2 项超过了 50。运动生物力学、生化学的选择率普遍很低。 同时,体育康复学和体育营养学的重要性正被大家 逐渐认识。运动选材一项,农村的选择率高出城市 6.14。在体育应用学科方面(表 4),农村教师 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知和使用上明显滞后于 城市教师,相差达 75.02;这说明农村学校和教 师的计算机及网络普及程度较低,在信息的占有率 方面农村明显处于弱势。城乡体育教学在体育科研 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 尤其是农村

7、体育教师对社会发展变化缺乏敏感认 识,自我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较弱,不善于进行科 学的研究和探索,许多教师看不懂数理统计,看不 清关于动作原理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把握不住一 堂课学生的运动负荷及合理安排,缺乏对学生进行 体质的调研的理论和方法,无法综合评价学生体质 情况,等等。 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的调查中(表 5),只有体育概论、学校体育管理和体育史的选 择率较高,基本都在 30以上;但其它学科知识并 不受教师的重视,尤其是体育美学、比较体育学、 体育经济学和体育社会学。这说明城乡体育教师更 关注于体育的学校属性,而对体育的社会属性较为 忽视。同时,也显示体育教师的知识较为狭窄,这 也一

8、个侧面反映了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教师上的 局限性,以及体育教师在职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病, 忽视了对体育在校生、体育教师在人文科学方面知 识教育。 在技术学科知识方面(表 6),田径和球类依 旧是体育教学的主干课程,农村选择率分别为 67.58%和 35.71,较城市的 85.06和 74.71分 别低了 17.48和 39;体操类和民族传统体育选 择率较低,而其它类别就更低了。第一,是体育教 表 4 体育应用学科知识调查结果 城市 农村 排 序 人 数 选择 率 排 序 人 数 选择 率 计算机多 媒体技术 1 82 94.25 1 35 19.23 体育科研 方法 2 32 36.78 3 26

9、 14.26 体育场地 设施 3 6 6.70 2 33 18.13 体育统计 学 4 5 5.75 4 11 6.04 表 5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调查结果 城市 农村 排序 人数 选择率 排序 人数 选择率 体育概论15057.47 1 6535.71 学校体育管理23236.78 3 3921.43 体育史32731.03 2 5429.67 体育法规41820.69 6 2513.74 奥林匹克运动5910.34 4 4424.18 体育社会学644.60 5 2614.29 体育美学722.30 9 158.24 比较体育学811.15 8 52.75 体育经济学911.15 7

10、 2010.99 - 70- 教育探究2007 年第 1 期 师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对这些项目了解 较少,或受自身能力限制;第二,是受学校场地设 施、经费等的束缚;第三,与学校的管理理念有关。 但这些项目的确有它独特的作用,所以体育院校应 致力于开设适应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和全面健身的 新项目,培养具有更广泛技能水平和具有自主后续 发展能力的毕业生。在职体育教师也应加强体育教 学新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表 6 运动理论与技术学科知识调查结果 城市 农村 排 序 人 数 选择率 排 序 人 数 选择率 田径项目 1 74 85.06 1 123 67.58 球类项目 2 65

11、 74.71 2 65 35.71 体操类 3 12 13.79 4 16 8.79 民族传统 体育 4 11 12.64 3 32 17.58 游泳 5 7 8.05 5 9 4.95 体育舞蹈 6 2 2.30 7 0 0.00 野外运动 7 0 0.00 6 6 3.30 体育教师的教育知识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 只有掌握这类知识,体育教师才能驾驭教材,了解 学生;才能使体育教学本身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 在规律,是体育教学具有其科学性。结合表 7,显 示城乡体育教师都非常重视教法在体育教学中的 运用,在“中学体育教材教法”选项中,农村明显 高于城市,高出 24.75。在体育心理学、体育锻

12、 炼方法和教学论方面城乡并无太大的差别,只是在 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游戏两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村更重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这些说 明体育教师比较忽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 因素,缺少对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手段的培养,较 少关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的趣味性,体育教学尚 未完全脱离传统的“体质论”和“技术论”的束缚, 而使教学更多的停留于“表层”任务的完成,缺乏 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 综合来看,体育教师对知识结构的认知较为片 面和孤立,较少站在教育的立场上选择、组织、呈 现和传授知识;缺少在一定的情境下创造条件,促 使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和探 究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个体

13、智利、情感、品德 和体质的全面发展1;体育教师专项运动理论与技 术知识的掌握情况普遍好于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 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对残疾人体育、体育舞蹈、体 育摄影、登山运动、体育资讯学等,知之甚少或不 太关注。目前,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已难以适 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重新构建以推动人的身心 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融体育学、生命 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学科 为一体,注重人的情感、审美、伦理和人文素质 培养的复合性知识体系2。 三、 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的再认识 三、 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的再认识 关于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 目的是为了 完

14、善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001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 施、评价及管理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整体改 革。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的教师质量是关 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预示着新课程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空 间。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 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 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改革是新一轮课程改革 表 7 体育教育知识调查结果 城市 农村 排序 人数 选择率 排序 人数选择率 中学体育教 材教法 1 43 49.43 1 13574.18 体育

15、心理学 2 25 28.74 2 5429.67 学校体育学 3 16 18.39 4 189.89 体育游戏 4 10 11.49 3 5228.57 体育锻炼方 法 5 7 8.05 5 147.69 教学论 6 3 3.45 6 94.95 教育探究2007 年第 1 期 - 71 - 的重要一环。2001 年教育部颁布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2005 年秋季中小学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 上都将进入新课程。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理 念、价值取向、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 方面都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课程理念由“体质 观”向“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体育观”转变、 由“教师中心”向“

16、学生发展为中心” 、由重视“运 动技能教学” 向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转变、 由 “面 向少数学生”向“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转变;课 程目标由旧课程的“三基”向增强体能、培养兴趣、 人际交往、合作精神、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课程 内容由原来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向多样化、弹 性化、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课程实施、管 理、评价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新变化 要求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 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构课堂,重建 教学,促使我们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认识体育 教师的知识问题。 因此,关注、探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必须从以 下三个方面着手并加以完善:首先,加强体育教师 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的研究。当前这个方面的研究较 少,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两个方面3, 应加强此方面的量化比较研究。其次,加强体育教 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的研究。体育教师知识构成是 多侧面、多等级层次的,就现在的相关研究来看, 关于体育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的研究基本上还 停留在教育的范畴上,缺乏作为体育教师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