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87752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研究 姓名:张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 指导教师:金晓非 2011-05 摘 要 I 摘 要 东野圭吾,当今日本炙手可热的推理小说家,并因其独特魅力,在亚洲其他国家 及地区也带动起一股“东野圭吾”风潮。 在东野圭吾的世界中,字里行间碰撞交融着的是善与恶,而读者透过案件看到的 是一出出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因其拥有足以产生美的画面和环环相扣的情节,比一般 的推理或者悬疑多一点内涵,但又有足够的节奏张力和故事架构,能够满足大众的趣 味。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使得东野圭吾饱受影视界青睐,作品先后 24 次被不同 国家及地区改编成电影或电视

2、剧。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侦探类影视至今没有成型,当代中国式汤川学、马普尔小 姐、福尔摩斯仍未出现。但是,以缜密的推理、环环相扣的情节、悬念丛生的故事为 依托的国产推理悬疑影视剧已经形成一股风潮。而与日本推理侦探系列占据本国影视 题材半壁江山的境况相比,中国影视圈还有许多需要借鉴和学习。 本文试以东野圭吾作品改编为蓝本,深入探讨改编理论、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 式的转换以及悬疑推理类影视剧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愿本文能对东野圭吾作品改 编研究贡献些微力量,并对今后我国悬疑推理影视的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东野圭吾 影视改编 小说 推理悬疑 Abstract II Abstract K

3、eigo Higashino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ystery and Detective Fiction novelist in Japan. And because of the unique charming, his novel triggered a stream of “ Keigo Higashino “ agitation in other Asian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of Keigo Higashino, between the lines of collision are good an

4、d evil, and readers can see tragic and comedy through the cases. They have enough beautiful pictures and linked plot, more connotation than the other Mystery and Detective Fictions. However, there were plenty of rhythm tension and story structure, and they can satisfy the public interest. Because of

5、 the unique temperament, the works of Keigo Higashino have been adapted 24 times into movie or TV show by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For all these reasons, Chinas detective film have not been shaped, contemporary Chinese Yugawa Manabu, Miss Marple, is still not appeared. However, with careful

6、reasoning, linked plots, suspense story relying on domestic reasoning suspense film has been formed a trend. Compared Japanese reasoning detective series occupying their half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theme, it is a long way to go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base on the works of Keigo Higashino a

7、daptation, discuss the adapting theory, the convers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film,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world. I wish this paper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Keigo Higashino adaptation, and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suspense r

8、easoning film. Key words: Keigo Higashino Film and TV show adaptation Novel Mystery and Detective 引 言 1 引 言 东野圭吾,日本当红推理小说天王。1985 年,以放学后获得第 31 回江户川 乱步奖,自此步入推理文坛,开始专职写作。1999 年, 秘密入围第 120 届直木奖, 获得第 52 回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而后, 白夜行 、 暗恋 、 信 、 幻夜四度入 围直木奖;2006 年, 嫌疑人 X 的献身一举囊括第 134 届直木奖、第 6 届本格推理 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

9、1 名,史无前例。 东野圭吾不仅征服了日本推理界,更让中国众多没有推理小说阅读经验的人,从 此跨入了推理小说迷的行列。自 2008 年底开始,东野圭吾横扫内地书市,而多个国家 相继根据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如嫌疑人 X 的献身 、 白夜行等,也受到年轻观 众的热捧。日本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朝日新闻 ,2010 年在采访中文出版方之后, 专门报道过东野圭吾在中国“走红”的现象, 中国的“东野热” 就东野圭吾作品的 持续畅销作出了一番评述。 环球人物杂志驻日本特约记者萨苏在日本文坛怪杰东 野圭吾:从工程师到推理小说之王中这样写道: “日本网站上有一个东野圭吾的粉 丝会,其中有人评价他的魅力在于工程师的

10、出身,决定了其作品简洁流畅的特 点;工程师较为简单的生活工作环境,又使他对社会的理解相对单纯 ,其思维习惯 更接近于普通人,而不是像超越社会普通阶层的思想家、社会学家,所写的东西让人 读起来疲累不堪。 ” 正是出自对东野圭吾的热爱, 以及长久以来对悬疑推理类文学及影 视的浓厚兴趣,促使我对其作品及改编影视进行深刻的研究。 对东野圭吾影视改编进行研究,其意义首先在于东野圭吾的地位。他是当今日本 最红的推理小说家,其作品被改编的数量与质量也让人惊叹。将东野圭吾作品改编作 为一个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出成功的原因和成功的模式,有利于在影视改编界 将其作为一个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从而为促进改编作品的

11、多元健康良性发展贡献自 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从改编理论、接受美学、社会学、东西方文化学、视听语言等层面对东野 圭吾作品改编进行分析,有利于深化一般的改编理论分析。 从改编理论角度来说,通过梳理莫尼克马赛尔、让娜克莱尔的电影与文学 改编 、罗吉曼威尔的莎士比亚与电影 、王晓玉、孟临、何平华的影视文学创 河北大学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编引论 、爱德华茂莱的电影化的想象 、乔治布鲁斯东的从小说到电影 、汪 流的中国的电影改编 、张宗伟的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 、赵凤翔、房莉的名 著的影视改编等改编理论著作,以及其他改编类论文,我在写作过程中除了综合各 家成熟的研究成果之外,基于前人的改编理论,开

12、辟一条针对东野圭吾作品研究的道 路;从接受美学角度来说,通过个体阅读心理学、群体接受社会学原理以及朱立元的 接受美学导论 ,我将在论文中深入探讨为何东野圭吾作品的接受程度会如此之高, 缘何屡被改编,它的社会成因是什么;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我对不同国家改编后的东 野圭吾作品进行对比,根据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的相异来对各个版本进行 阐释;从东西方文化学角度来说,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得东西方推理悬疑剧的风 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体现了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视听语言的方面,通过认 真比对东野圭吾作品文本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差异,分析文学与影视这两种不同的艺术 形式的各自特征、优劣,找寻两种形式转

13、换的原则。从改编理论、接受美学、社会学、 东西方文化学、视听语言等层面对东野圭吾作品改编进行分析,就可以实现对一般文 化意义上的理论分析做一个深化和提升。 而针对日本大众文学以及推理小说的研究,集中在大众文学的历史演进、对文化 民族主义的解构和日本社会同推理小说的关系之上。如曹正文在日本侦探推理小说 史话中,对日本侦探小说的雏形与发展,走入歧途与渐入佳境做出了详细描述,并 着重分析了日本推理文坛三杰、反暴力推理与青春派推理崛起,还对世界侦探推理小 说的流派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金银华在硕士论文日本大众文学对文化民族主 义的解构中对“日本大众文学”与“文化民族主义”等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探寻与分

14、析,并分析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崛起与文化民族主义在社会消费中的比例下降,正是因 为日本大众社会的形成所造就的。这些资料对于我理解日本推理小说、日本大众文学 与日本社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梳理东野圭吾作品及改编影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日本文化及大众语境等 影响因素,正是这种民族性格造就了风味独特的东野氏作品,也为不同国家改编版本 的迥异风格打下鲜明的烙印。 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 使得各国对于同一主题的阐释, 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如日、美悬疑推理作品的特征便十分明显。季羡林先生认为,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在于中西思维模式、思维方式不一样,在于中西思维模式的 引 言 3 基础不同。 ”这一思想

15、,正好阐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推理悬疑题材电视剧 的巨大影响。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就东野圭吾的研究现状方面,最後御挨拶(译名: 或许是最后的问候) , 是 2007 年东野圭吾个人在文艺春秋出的随笔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文学奖落败 15 次 之后,仍然笔耕不辍、坚持自己有一天会成功的经历。在书中,东野圭吾审视了自己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 20 年,为读者奉献了最真实的东野圭吾,也为其他研究东野圭 吾的同仁贡献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日本学界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著名作家。2009 年 3 月,宝岛社出版僕好 東野圭吾 (译名: 我们喜欢的东野圭吾 ) ,从他的身世到生平,逐一

16、进行解析, 此外,还对其笔下著名的伽利略系列以及加恭贺一郎系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不 熟悉东野圭吾的读者来说,此书堪称全景式扫描。2009 年 10 月,由日本东野作品研 究会出版新书東野圭吾謎 東野作品研究考察集成 ,以各种各样的角度,如东 野作品中使用的人名、人物登场问题等对东野圭吾作品进行了研究,可谓对东野圭吾 的侧面注解。2010 年 5 月,infas books studio 出版!東野圭吾 東野圭吾 楽視点 (译名: 更多!享受东野圭吾的 7 个视点 ) ,该书通 过解读暴力与伦理、脑科学等东野圭吾作品的关键词,是单行本、文库、影视等作品 的完全目录,此书定位为东野圭吾用语词典,用作品展示东野圭吾的独有气质。 虽然东野圭吾在如日中天,但关于东野圭吾的报道仍然是对其人或改编 的影视作品做一般常规介绍和浮光掠影的点评, 关于东野圭吾及改编的研究基本空白。 如台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