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试题分析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1834809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8.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中考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5中考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5中考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5中考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5中考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中考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中考试题分析(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植生活沃土,诠释学科价值,2015年河北省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分析,桥东区教育局 睢锦利,一、逐题立意分析,1观察“依法治国”百度搜索量曲线图,会发现2014年10月该曲线突然陡峭上扬(见右下图)。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中国举办APEC北京会议 B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举行 C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D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某县国税局两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交由司法机关处理期间,该县国税局领导以单位的名义,开具两人工作业绩突出的证明,建议法院从轻处罚。对于这一建议,法院应该 A采纳,因为公民平等地享有建议权 B不采纳,因为法院不受国税局管辖 C采纳,因为法院和国税局都是国家机关 D

2、不采纳,因为法院应独立地依法作出审判,教学要着眼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学生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可以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自身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思想课、认识课,知识当中有情感、有态度更有价值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定要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切身感受她的魅力。回答35题。 3下列所示事物,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是 A B C D,4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每到春节,亲人团聚,其乐融融。全球各地华人共享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庆祝祖国的繁荣和发展。由此可见,春节凝结的精神内涵是 和谐 创新

3、爱国 勇敢 A B C D 5在英国爱丁堡过春节的中国留学生小沈,不仅在大学里面看到了大型的兵马俑彩灯展,还在沿街的许多地方看到了春联、饺子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异国他乡过春节的小沈应有的感受是 思念家乡和亲人 骄傲和自豪 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中华文化独具魅力 A B C D,思品教学要根植于生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感受得到,入理、入心、入情。,水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人们生活、百姓健康。回答67题。 6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选项所述内容能够为这一主题的确定提供支持的是 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

4、国水资源丰富 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 B C D 7“阶梯水价”的基本特点是用水越多,水价越高。2015年底前,河北省将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其目的是 A增加水的供应量 B促使居民节约用水 C大幅提高水的价格 D让水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国情内容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不能条条化、机械化,要走进现实生活,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层面现实地、具体地了解国情及我国发展现状。,“手捧如歌的哈达心儿像格桑花明亮风沙扬起青春的热望冰霜铸就高原的坚强各族同胞携手情深意长雪域儿女筑起人间天堂”这是对支援某一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赞美的诗句。回答810题。 8由诗句内容判断,这一少

5、数民族地区是 A新疆 B宁夏 C内蒙古 D西藏 9这段诗句能够体现出的党和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是 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民族团结政策 A B C D,10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听从祖国召唤,来到这片圣洁的土地,在这里办学校、建医院、传技术他们的贡献在于 提高了当地的人口素质 维护了和谐的民族关系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实现了共同富裕 A B C D,民族政策常识内容的教学也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民族特点、民族政策,强调态度、立场和体会。,计算机和基于计算机发展技术的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互联网成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回答2

6、023题。 22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20年后的2014年,中国已有了400万家网站、13亿手机用户、6亿多网民。中国已是网络大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这一事实进一步印证 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科技的发展关键靠人才 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中国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 A B C D 23小张决定通过检察院网站举报某单位领导的贪污腐败问题。他的正确做法是 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在网上表达对领导的不满 提供相关事实和证据 了解网上举报的相关规定 A B C D,从科技对人类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个人生活三个层面体会科技的价值,尤其要体会生活中的科技,树立崇尚科技的意识,适

7、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提示老师在处理某些教学内容时,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将新的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24热议诚信话题。(6分) “老赖”是指欠了钱迟迟不还的人。宁波的一个企业老板把几名欠自己钱的“老赖”的资料发布在网上,包括他们的姓名、欠债行为、涉及金额、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和事件详情,并附上了欠条的照片。这一做法引发了社会的激烈争议。 (1)对于这个老板的做法,小亮从诚信建设的角度表示支持,小华则从维权的角度表示反对。请分别替他俩说出理由。(4) (2)为避免出现争议,你对这个老板有什么提示或建议?(2分),24(1)小亮:“老赖”不讲诚信,对他们进行公开曝光,是对失信者的惩戒和警示,有利于

8、减少失信行为(形成诚信的社会风气),推进诚信建设。 小华:“老赖”资料中的有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在网上公布这些信息,涉嫌侵权。 (2)示例一: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应尊重他人的权利。 示例二: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如向法院起诉“老赖”。,德育课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面对具体生活问题的选择及解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恰当设置生活的冲突,让学生独立地作出判决、表达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理性表达能力。,25品评法治生活。(9分) 张建民,是一名退休干部,他坚 持在农村义务普法20多年,为26万多 人次免费上过法律课。 一天,有母女俩找到张建民评理。 女

9、儿:“张老师,你今天要先给我 妈妈上上课,她侵犯了我的人身自由,还打我骂我。” 妈妈:“她只有17岁,却跟一个20岁的小伙子谈恋爱。她不听劝,我只能把她关在家里,她还打110报警说我软禁她,您看怎么办?” (1)从法律角度考虑,张老师会对“女儿”做出哪些肯定评价和真诚劝告?(4分) (2)张老师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2分) (3)从上图张建民的话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3分),25(1)评价:法律意识强,知道依法解决问题。 劝告: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听妈妈劝,妈妈对你有监护(教育)职责。 (2)注意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权利。 (3)懂法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的生活离不

10、开法律;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普法。,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生活化处理,要接学生的“地气”,让学生有“亲切感”“相容感”。拘泥教材,只注重结论性的知识和观点,有筋骨没血肉,很可能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实现不了应有的教学目标。,26解析公正事件。(10分) 【事件一:新政出台】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学生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小华看到报道后认为这一政策是公平的。 (1)请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小华的观点找出依据。(2分) 【事件二:应聘维权】小华的表姐大学毕业后应聘多家单位都被告知“限招男性”,她将这些单位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认定

11、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业权,小华的表姐胜诉。小华感慨道:表姐总算得到了公正对待。看来,宪法里的男女平等、劳动法中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绝不只是漂亮的口号! (2)由小华表姐的经历看法律对社会公正的作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事件三:拍照义举】因非机动车道被私家车占用,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这辆私家车,随后引来车上4名成年人的指责。小华和网友都为这名有正义感的初中生点赞,谴责不守规则的4名成年人。 (3)为促进社会公正,这名初中生的表现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4)以上三个事件对社会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归纳出两点。(4分),26(1)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 (2)法律保障社会公

12、正或社会公正需要法律的保障。 (3)示例一:促进社会公正,人人有责。 示例二:促进社会公正,要求我们敢于维护正义。 示例三:促进社会公正,需要我们维护规则。 (4)让人们感受到公正的力量;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彰显了法律权威;唤起人们的良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要强调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具体事件中升华正确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正能量。,30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8分) 小亮以“中国的发展”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请运用资料展开探究。,(2)资料二反映出我国实行了什么国策?(2分)依据所学,指出坚持这一国策

13、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2分) (3)资料三中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实行上述国策的哪一做法?(2分)要想论证我国这样做的必要性,请从资料四中提炼出一个论据。(2分) (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指出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关系。(2分) 30(2)对外开放。加快了我国的发展步伐。 (3)走出去。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4)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发展。,思想品德课既要让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要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宏观地看待问题。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概括出结论性的认识,是思想品德课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教学中要切实

14、贯彻执行。,二、试题的总体评价,(一)依托现实生活 生活化的题标。“热议诚信话题”、“品评法治生活”、“解析公正事件” 真实的生活情景。 首先是真实的生活事物 其次是真实的生活场景 再次是真实的生活事件 生活化问题指向。,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活化的命题理念,不仅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实现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更启示考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仔细体验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在知识与生活对接过程中,感受知识运用于生活的魅力。,(二)尽显德育功能 试题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既彰显出德育课试题的功能,又渗透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落实了帮助考生做负责任公民的课程理念。,三、强力突出法治

15、第1、2、23、24、25、26等题共10个问题涉及到了法治内容的考查。 法治内容的强力考查,意在引导考生牢固树立“心中有法、做事守法、遇事找法、维权靠法”的观念,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认识、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全面考查能力 重视应用能力。如第23题、第24题(1)和(2)、第25题(1)和(2)。 强化综合能力。26题在落实对能力全面考查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不同板块内容之间大跨度的综合,体现出试题的典雅和厚重。,五、展现学科思维 第2、4、5、6、8、9、10、22、23题(选择题的75%);第24题(1),25题(1)、(2)、(3),26题(1)、(2)、(3)、(4),30题(3)、(4),(占非选择题的83%) 试题的思维量明显增强,说明我省试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思维过程与思维方式的考查,突显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答思想品德中考试题,靠单纯记忆、靠抄题抄书得不了分。这也明确提示,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背”无效、“抄”无用。在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基于现实生活创设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