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2322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竞赛辅导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图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C.图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图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2.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钢铁的腐蚀C.电解水实验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H2和CH4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C鉴别石

2、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盐酸D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AB.BC.CD.D4.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XA.B.C.D.5.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按要求装好仪器;向漏斗中注入盐酸;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A.B.C.D.6.如右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A.x是MnO2 , y是H2O2B.x是NH4NO3 , y是H2OC.x是CaO,y是H2OD.x是NaHCO3 , y

3、是HCl7.可以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长颈漏斗下端口有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C.注射器内有液体D.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8.“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 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9.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4、A实验室制取CO2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B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液体是否浑浊C鉴别H2O、KCl溶液AgNO3溶液D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O2 , 点燃A.AB.BC.CD.D10.利用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A.用制取氧气B.用制取二氧化碳C.用制取氧气D.用制取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1.小明来到实验室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实验,请按照要求答问题: (1)实验台前有如图甲仪器和药品,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A_小明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实验前她发现其中缺少一种药品,该药品名称是_;该反应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2)下表是小明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步骤

5、及相关实验装置,其中_(填字母序号)步骤中的实验装置有错误,改正的方法是_.改正后进行实验,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填字母序号)实验步骤a.制备气体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清洗仪器、整理桌面相关实验装置(3)上述装置改进成下图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甲装置的优点是_。请简述甲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4)下图乙是一个气密性良好的启普发生器也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A.固液接触,无气泡产生B.固液接触,仍有气泡产生C.M中液面不断下降,N中液面不断上升D.N中液面下降至L中(5)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 滴加盐酸后,产生了4.4

6、g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计算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12.某小组用下列药品和仪器,准备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药品:氯酸钾、块状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硫酸、5%的过氧化氢溶液写出仪器a的名称:_。图j是启普发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 可作为固体和液体反应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 可以打开或关闭活塞K,控制反应速率C. 若加入液体过多,关闭活塞K,会导致固液无法分离D. 若实验中关闭活塞K,N内液面不下降,可能需要补充反应物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为使反应较平稳的进行,需要的仪器是_(选填仪器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用氯

7、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除上述仪器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计算多少摩尔氯酸钾分解可生成0.96g氧气?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能否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用wg氯酸钾和y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zg,产生氧气的质量为mg。为判断氯酸钾是否已全部分解,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A. 观察反应后固体颜色 B. 再加热,是否还有氧气产生C. 计算W+Y-Z是否等于m D. 计算 是否等于 13.某实验小组在研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丙所示5个实验实验后,某试管中溶液呈浅绿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8、式为_实验后,向某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再向此试管中加稀盐酸,只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据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写一个即可)将反应后的溶液,与上述五支试管中某试管反应后的溶液混合,看到先产生气体,后出现沉淀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写一种即可)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如图甲是实验时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I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_(填字母编号)仪器相同;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10倍,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 14.实验室制

9、取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化学方程式为_ 15.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蜡烛、火柴及以下仪器(如图1):请回答:(1)仪器的名称是_;(2)若补充一种常用仪器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如图2):补充的药品是_;图2中A观察到的现象是_,根据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B中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

10、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原因是_ 16.如图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装置该反应利用CO的还原性,将Fe2O3中的铁还原出来(1)写出高温条件下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过程中,常在装置图末端的导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灯焰处于导管口),这样做的目的是_(3)通过B装置可检验A中的生成物含有CO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在此实验中,我们还认识到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的不同请写出其中的一点_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三、实验探究题17.草酸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请你参与下列对草酸分解产物

11、的实验探究过程。【查阅资料】草酸化学式为:H2C2O4;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色。【提出猜想】猜想一:草酸分解产物为CO2和H2O;猜想二:草酸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猜想三:草酸分解产物为CO2、H2和NO。 (1)甲同学认为,猜想三一定不成立,你认为其理由是_。 (2)【实验验证】乙同学设计下列由AD四部分组成的装置验证猜想二。实验时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 (3)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是_;能证明草酸分解混合气体中有CO2 产生的实验装置是_(填:“A”或“B”),实验现象是_;若装置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结论】若通过实验现象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则草酸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是_。 (5)【反思与评价】从环保角度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